《天窗》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作家简介,认识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市人。1927年开始使用茅盾这一笔名发表小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
二、字词学习,扫清障碍
1.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慰藉、卜落卜落跳”的读音。
2.辨析多音字“藉”“卜”。
3.出示生字“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
4.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5.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书写指导:鹰、藉。
6.图文解词:锐利、奇幻。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在文中出现几次,读一读。
2.依据课文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和作用。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孩子想象力的思考与赞美。
3.说一说你眼前的天窗是怎样的?
开在屋顶、方方正正的、能透进光线、能看星星。
4.整理思路,完成填空:
课文围绕天窗,先写了天窗的 ,说明了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 。接着写了孩子们 的和 的,最后写了作者由天窗生发出对 。
5.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哪个段落最能体现这种神奇?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6.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窗是怎么来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天窗?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学习比喻句。
3.课文用短语——“唯一的慰藉”形容天窗。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语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4.联系生活,你在什么时候最需要安慰?
5.“扫荡”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多了。
6.体会天窗为何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7.透过天窗,孩子们又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默读课文,找出语句,画出关键词。
8.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看出“实”?
9.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文中两次提到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从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思维导图。
3.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句话。
4.课外拓展:
(1)在你心目中,天窗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想一想,用手中的笔画出来吧!
(2)课外阅读《茅盾自传》。
全文总结: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