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教案(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20: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诗文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五言古体诗。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一首题咏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不仅反映了他所画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他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全诗以画作诗,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是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教学目标
1.认读“芙、蓉”等7个字,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如何理解题目“芙蓉楼送辛渐”?
3.走近王昌龄,出示简介。
二、初读感知,字词学习
1.出示生字“芙、蓉、洛、壶”。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3.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书写指导:壶。
4.词语解释。
三、读诗文,解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书,了解读节奏划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理解“寒雨、平明、孤”的意思。
5.结合画面和诗意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7.理解“冰心”的意思,体会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四、悟诗情,拓展迁移
1.想象:诗人和辛渐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前两句读出诗人的不舍。后两句读出诗人要做一个光明磊落人的决心。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3.学习思维导图。
4.主题概括。
5.拓展延伸,学习王勃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作业布置: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课堂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
第二课时
一、解诗题,知诗人
1.解诗题:如何理解题目“塞下曲”?
2.了解诗人卢纶。
3.辨析多音字“单”。
4.学习生字“雁”。
5.词语解释。
二、读诗文,解诗意
1.自由朗读,然后与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韵味。
2.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个人自由朗读,指名试读,评议。
3.赏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理解“月黑、单于、遁逃”的意思。
5.品读体会单于的溃败与逃跑时的狼狈,他们全线崩溃。
6.请结合图片说一说前两句诗介绍的环境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7.赏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交流写了什么内容?
8.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三、悟诗情,课外拓展
1.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从这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2.按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快来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3.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说完,将士们最后究竟有没有追到了单于呢?你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吧!
4.学习思维导图。
5.根据诗歌内容填空,完成主题概括。
6.课外拓展:卢纶《塞下曲》(其二)。
7.课外语文: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这一首,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课后继续学习其他几首。另外,著名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一、解诗题,知诗人
1.导入:同学们,梅花是君子花,今天我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墨梅》。
2.解诗题:墨梅的意思。
3.知诗人,了解王冕。
4.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1.图片识字“砚”。
2.生字学习“砚、乾、坤”。
3.词语解释:“洗砚池”,为诗文品读扫清障碍。
三、读诗文,解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
2.品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学生自主学习,交流释疑“淡”用法的妙处。
4.赏析“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诗。理解“满”。
5.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悟诗情,课外延伸
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
2.按照节奏划分读,后两句读出对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品格的赞美。伴着音乐读一读。
3.学习思维导图。
4.主题概括。
5.拓展延伸:赞美梅花的诗句。
总结:诗人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由淡墨画成,她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她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她留在天地之间。这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