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国际合作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3 国际合作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2 17: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地理高二年级下册
《国际合作》教学设计
课题名 4.3 国际合作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国际合作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施途经,其次介绍了中国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所做出的努力。本节课的内容为整本书内容的总结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2、结合实例,说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重点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法; 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教参 学生准备:导学案,课本,笔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6年年初,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应越南的请求,我国于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从位于湄公河(澜沧江)上游的景洪水库向下游实施应急补不,帮助越南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缓解了旱情。在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方面,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 【讲授新课】 一、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不同,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和现实责任有别,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异巨大。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本着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化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国际合作的特点 当前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意愿高、涵盖面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特点。 3.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 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实施了多种途径的国际合作。 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 ①签署公约及履约: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 ②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能够确定各方位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③资金援助:能够为一些国家应对环境、资源问题提供帮助 ④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有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促进人类采取有效的应对行动 ⑤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有助于促进各国发展 ,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问题 有关大气问题国际合作示例 活动:模拟联合国气候大会谈判 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是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和各国应在其中承担的责任、采取的行动。在历次气候变化谈判中,存在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共同承担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强调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发达国家阵营和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也存在分歧。 请分别扮演主持人、各集团代表、记录员等角色,结合上述各方观点和自查材料,在明确各方核心诉求和利益底线的基础上,模拟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 1.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目标是什么,即应将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多少摄氏度以内? 《巴黎协定》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标”。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2.在确定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后,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在其中承担什么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二、中国在行动 1.承担国际义务 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已经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2.公约的签署与履行 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例如,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3.开展国际合作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我国通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合作,借鉴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积极倡导和推动资源、环境领域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区域环境合作: 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框架下,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4.倡导新环保理念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案例: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我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我国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侯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巴黎大会上,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目标:于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自学窗:未来地球计划 2012年,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理事会等组织,提出了为期10年的“未来地球计划” (2014-2023),其核心思想是加强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为人类生存的地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未来地球计划”是一个国际科学合作平台,通过学者、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组国际全球变化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未来地球计划”将回答下列几个基本问题:全球环境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变化?未来可能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对人类发展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 为此,该计划设置了3个研究方向:(1)动态地球,侧重于认识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事实,了解这些机制在过去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2)全球发展,聚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迫切需要的知识,认识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福祉和发展之间的联系;(3)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解决社会通过变革应对全球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方面所迫切需要的知识空白。 “未来地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人类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安全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课堂练习 1.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口号,解决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B ) A.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 B.参加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 C.进行国土规划,加强国土立法 D.加强法制教育,严格法制管理 2.关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有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 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改善全球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世界各国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不属于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是( D ) A.资源短缺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臭氧层破坏 D.光化学烟雾 4.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属于( B ) A.全球性资源问题 B.跨国资源问题 C.地区性资源问题 D.两国资源问题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6.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C )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 D.海洋污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国际合作 一、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国际合作的特点 3.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 二、中国在行动 1.承担国际义务 2.公约的签署与履行 3.开展国际合作 4.倡导新环保理念
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亮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课堂设计探讨问题太少,内容过多,学生没有时间,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建议:优化课程结构,简练表述语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都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帮助搭建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