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章资源、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谋求和谐的人地关系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辩证认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
目标
澳大利亚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农牧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农牧业、采矿业为澳传统产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7.3万澳元。
你能发现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与其经济发展存在的联系吗?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
考点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均位于北温带,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①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②地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聚落定居。
③靠近河流,生产生活水源充足。
④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⑤河流还可作为交通运输方式。
孟加拉国自然条件优越,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吗?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吗?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
却不是唯一条件。
日本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依靠社会条件发展为世界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人地和谐案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成都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都江堰建设之前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旱涝灾害频繁?
1、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成都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都江堰建设之前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旱涝灾害频繁?
1、有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耕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2、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
成都平原地处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的特殊位置,洪水泛滥时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导致洪水淹没成都平原;
旱灾时,河流水量骤减,又因江东地势较高,河流无法流入。
“都江堰水利工程”
“深淘滩”中的“滩”,指的是飞沙堰前至离堆的一段内江河道。“深淘滩”就是指每年岁修时,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宝瓶口进水量水量不足,难以保证灌溉。“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修筑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原则是什么?
“深淘滩”: 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可以拓宽和加深河道,保证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人地和谐案例二 ——“红旗渠”
我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总达400年。当地300多个村庄为了解决饮水及农田灌溉困难,常常穿山挑水,远的每天要走十几千米。1960-1969年林县人民修建了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一红旗渠, 引漳河水灌溉林县,彻底解决了该地区人们吃水和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违背规律——美国“黑风暴”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平原,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3.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归纳总结
想一想,还有哪些措施改造自然环境?
自然条件 具体改造表现 原 则
气候 热量 建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不足状况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水分 地面铺设砂石,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下渗;喷灌、滴灌 地形 修梯田,发展立体农业 土壤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水源 兴修水利工程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2
考点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大
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大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沙特的“今天”
沙特的“昨天”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矿产资源贫乏,制约区域发展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
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澳大利亚国际大都市悉尼
资源诅咒
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国土面积狭小,且矿产资源和耕地缺乏。 但瑞士却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一方面瑞士利用先进科技和强大创新力,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精密仪器及钟表、乐器为主。另一方面,瑞士以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其拥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此外瑞士自由的贸易政策,成为雀巢等多个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为什么瑞士资源贫乏却经济发达?
①正确的产业方向与先进发达的科技:瑞士国土狭小,缺乏自然资源,所以瑞士选择了精密机械、钟表、精密光学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作为产业方向;
②开放的金融管制,这使得瑞士成了银行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③自由的贸易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产业 农业 工业 金融 旅游 其他
产值比重 4% 50% 15% 6% 25%
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从资源丰富程度以及分布组合状况来看,1949-1960年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2.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近些年山西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探究
1.从资源丰富程度以及分布组合状况来看,1949-1960年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山西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期煤炭为主
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了煤炭的开采,从而促进和带动
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②山西省的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种类多,品质优,埋藏浅,开采初期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
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近些年山西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①长期以煤炭开采为主,工业结构单一,且附加值低。煤炭价格的下跌直接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②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下降,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导致煤炭开采量下降,成本上升,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
③经济结构趋于多元化,煤炭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
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
区域发展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利用条件
开发基础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
1.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建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修建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2.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温较高 B.地形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3.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当堂练习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三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一些国家海外屯田的热门目的地。读下面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7
4.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
A. 人多地少 B. 山地多、平原少 C. 农村人口比例大 D.经济发达
5.下列关于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 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 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 东部、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