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文地理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1—2题。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口一定出现了负增长
2008年8月2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截止到2008年6月,英国人口达到6020万,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这是自1962年以来,英国年度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一次。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3~4题。
3.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导致英国2005年年度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英国采取了鼓励人口剩余的政策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大量外籍移民的迁入 D.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4.人口增长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填补了英国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C.减缓了就业压力
D.能够有效的解决英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5一6题。
5.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6.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较合理的处在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图11),完成7~8题。
7.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较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8.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图7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9一10题.21世纪教育网
9.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10.根据图中信息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路内的地价相等
B.城市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
C.郊区城镇的服务范围比城市广
D.从中心沿交通线向外住宅区的档次在下降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城市
A.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12.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A.a < b B.b < c
C.b < d D.c > d
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1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5~16题。
1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1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18.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19-20题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苹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19.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2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右图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城市的重化工业不断向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城北地区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2.图示重化工基地依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2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6~27题。
26.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可能是
A.技术导向型 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27.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28—30题。
28.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A.盐碱地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酸雨的防治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29.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A.河流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30.关于①②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域南部降水较少 B.①区域北部是中温带地区
C.灌溉农业是②区域的特色 D.②区域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欧洲西部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曾有人调查了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建筑材料大致相似的情况下,英国南部、比利时和荷兰,即大西洋沿岸地区平均墙厚为9英寸,德国西部为10英寸,德国中部和东部为15英寸,立陶宛和波兰为20英寸,俄国为28—30英寸。
材料三 甲、乙两图为人口金字塔图
(1)甲地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欧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2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欧洲西部大部分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符合 图人口金字塔。(1分)
(4)回答:西部大部分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引发的主要社会问题(3分)
32、右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回答。(10分)
(1)图中显示,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4分):
① ;
②
(2)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 ,
这个过程被称为 (2分)
(3)下列正确的是 (双选)。(2分)
A.时期I,在城区内建厂,更好的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
设施,减少建厂费用
B.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卫星城),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C.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D.时期Ⅳ,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在建设时期W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环境因素角度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 (双选)。(2分)
A.A B.b C.C D.D
33、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3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4)F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请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4分)
(5)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5分)
(6)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人们在G附近湖区大量围湖造田,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你认为这样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分)
(7)G以南地区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会引发哪些主要环境问题(2分)
高三人文地理练习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A
A
D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D
B
A
A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C
D
C
D
B
A
D
31、(1)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1分)
(2)自西向东,墙壁逐渐加厚。(1分) 受海陆位置影响,越往东(内陆),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减弱,冬季气温越来越低,墙壁越厚,利于保暖。(1分)
(3)甲(1分)
西欧地区
主要的人口问题
老龄化(2分)
引发的社会问题
劳动力不足,财政压力大,青壮年负担加重(2分)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推迟退休(2分)
32、(10分)
(1)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分);②城市人口总数增加(2分)
(2)比重上升(l分)城市化(l分)(3)AC(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有错答不得分)(4)AC(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有错答不得分)
33、(1)气候(2分)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任意4点,4分)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限;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性水源充足(3分)
(4)春季(1分)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农业需水量大(2分)
(5)商品谷物农业(l分)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任意3点,3分)不利条件:热量相对不足(1分)
(6)洞庭湖湿地面积减小,影响湖区动植物生存环境;调节当地气候的能力减小;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不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6分)
(7)大气污染 酸雨危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