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旧航路:传统欧亚主要商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
新航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以及全球航行的路线。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第6课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认识新旧航路的时空差异。
2.通过课本和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3.阅读课本,利用课表总结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摘编自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
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重要商道,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直接原因)
一、“帆船”为何远行?——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0世纪起的西欧城市
随着手工工场地和租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九年级上册《世界史》第70页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马可 波罗游记》中采集香料
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 波罗游记》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欧洲人相信这种说法,因为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欧洲人对黄金和贵重商品的狂热追求。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西班牙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帆船”为何远行?
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为强化王权,积极支持对外扩张。
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宗教因素:基督教为传教扩大影响,进行武力扩张。
葡萄牙亲王亨利王子(1394年—1460年)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庞大的船队,拥有优秀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探险家或航海家。
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于1492年1月收复了伊比利亚半岛最后一块被穆斯林占领的领土后,立即着手准备哥伦布船队的远航,女王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在国王和王后的鼎力支持下,8月份,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远航。
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扩张,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国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地经带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下册)
【课堂探究】结合地图和材料,谈一谈新航路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呢?
◎西班牙和葡萄牙简图
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护,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戴维·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1.西班牙、葡萄牙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2.西班牙、葡萄牙具有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组织能力。、
3.社会各阶层的拥护与支持。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从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等岛屿获取木材、粮食和糖等资源。他们不断取得成功,迈向海洋的步伐随之加快。
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航海技术与地理知识的发展
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地圆说”的流行,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的丰富知识和地图的绘制的进步。
航海图是地图的一种,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要工具。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欧洲的航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指南针,不仅容易测定船只方位,而且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使远洋航海成为可能。左图为现存最古老的新型航海图。
星 盘
一、“帆船”为何远行?——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为强化王权,积极支持对外扩张。
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欧洲人对黄金和贵重商品的狂热追求。
宗教因素:基督教为传教扩大影响,进行武力扩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动因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者鼓励冒险精神;基督教的影响
直接因素:传统商路(海陆丝绸之路)不畅,西欧人渴望另辟去东方的商路。
条件1:地理知识丰富(地圆说、季风、洋流);
航海经验积累;
条件2:航海与造船技术,具备远洋航海条件
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注意:①航海按时间先后为:的(迪)哥打(达)麦。
②航海的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二、“帆船”远行的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太 平 洋
大
西
洋
太平洋
印度洋
亚 洲
欧 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两条航线
四个人物
欧洲
东
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非洲—亚洲—美洲—西欧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二、“帆船”远行的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注意】一个中心,两条航线,早期殖民扩张范围大体上虽相互区分,但也相互联系。以教皇子午线为例,这条以教皇作保规定、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启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先河。
1.卡伯特→纽芬兰岛
2.卡蒂埃→拉布拉多半岛
3.巴伦支→北冰洋
4.哈德逊:北冰洋→亚洲
5.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
6.德雷克→合恩角
7.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其他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二、“帆船”远行的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支持 时间 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
英国 1497年 卡伯特
法国 16世纪 卡蒂埃
巴伦支
荷兰 17世纪初 哈德逊(英)
俄罗斯 18上半叶 维塔斯·白令 等人
英国 1578年 德雷克
荷兰 1642-1643 塔斯曼
影 响
发现纽芬兰岛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
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二、“帆船”远行的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1.开辟了高纬度通往亚洲的路线和探寻了南半球新世界,进一步丰富人类的地理知识。
2.众多航线的开辟。世界主要打样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联系。世界联系加强,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励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侣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阶级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专制君主支持与私人航海相结合;
以物质利益(追求财富)为主要动力;
特点
一场西方借以发迹的技术革命战胜了当时所有其它文明,并强行将他们联合成一个差不多是世界范围的社会。西方划时代的发明是以“海洋”代替“草原”,作为全世界交往的重要媒介。西方首先以帆船,然后以轮船利用海洋,统一了整个有人居住的以及可以居住的世界,其中包括南北美洲。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51-252页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1405-1433年明代郑和下西洋
1487年
1522年
全球航路的开辟
背景
条件
动因
经 过
影 响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世界
欧洲
美洲
非洲
亚洲
经济
社会
商业
宗教
“帆船”的远行
其他航路的开辟
课堂总结
从新航路开辟到殖民扩张时代(14世纪末-15世纪初)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1.政治:王权强化,积极扩张。
2.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意:佛罗),工商业阶层,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拓展,开始形成;
资本积累,资产阶级萌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3.思想:基督教传教;文艺复兴(14C-17C),人文精神发展;
4.科技:地心说-日心说;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萌发;
【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