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4 12:4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丫鬟(huán) 忌讳(wěi)
B.晦气(méi) 宝钗(chāi)
C.袭击(xí) 手帕(pà)
D.姊妹(zhǐ) 宽敞(c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碗筷 哨棒 景阳岗
B.敝开 腰胯 铁锤
C.揪住 迸出 毡立儿
D.踉跄 霹雳 半截
3.下面对《红楼春趣》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B.本文细致描写了每个人物的语言和神态。
C.本文主要写了众人在园中放风筝的情形。
D.故事主要发生在冬季。
4.选择正确的注释
聚精会神:(  )
A.聚合 B.见面,会见 C.理解,懂得 D.表示擅长
5.根据语境,猜测划线词句的意思。
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
A.用大虫来吓唬我 B.拿我来吓唬大虫
C.大虫把我吓唬了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管理并安排)
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C.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不要轻易出动
D.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对才能、名誉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都督(dōu dū)    倚靠(yǐ yī)   
丞相(chéng chén)    晦气(huì huǐ)   
山涧(jiān jiàn)    血泊(pō bó)   
踉跄(niàng liàng)    镌刻(juān juàn)   
8.选字填空。
[梢 稍]①   棒 ②   微
[碟 蝶]①碗   ②蝴   
[托 拖]①   累②   管
[榜 傍]①   晚②   样
9.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景阳冈》)
①手脚    ②好吃    ③结   成   
④   发落 ⑤谋财    ⑥自   自   
(1)词语①中所填的两个字偏旁相同,这样偏旁相同的词还有:   、   。
(2)词语⑥中含有一对近义词,请你再写两个类似的词语:   、   。
10.四大名著知多少。
(1)《水浒传》的作者是   ,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   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   聚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豪举。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   ,被赞誉的人是   。
(4)《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故事一波三折,有很多故事的名字中就带有“三”字,如“   ”“   ”“   ”。
11.请下列影视剧的歌词,猜一猜分别对应哪个作品。
A.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1)《三国演义》   
(2)《西游记》   
(3)《红楼梦》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2.按要求写句子。
(1)鲁肃问诸葛亮:“你叫我来做什么?”(改为转述句)
   。
(2)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改为陈述句)
   。
(3)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爪涌溅。(仿写比喻句)
   。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   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   将起来。武松只一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老虎有三招:一    、一    、一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办法是    ,表现出武松    。
(3)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读一读,从中可以感受到老虎的    ,也衬托出武松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罗贯中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诸葛亮弹琴的语句,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
(3)短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结合短文,说说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各有怎样的特点。
   。
五.习作(共1小题)
15.小练笔。
你都看过哪些名著?请把你认为最值得看的名著推荐给大家,并写出你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忌讳(wěi)错,“讳”应读“huì”。
B.有误,晦气(méi)错,“晦”应读“huì”。
C.正确。
D.有误,姊妹(zhǐ) 错,“姊”应读:“zǐ”。
故选:C。
2.【解答】A.景阳冈:地名。 在今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南景阳冈村。故“岗”错误。
梢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故“哨”错误。
B.避开:躲避开。故“敝”错误。
C.毡笠儿:毡制的笠帽。故“立”错误。
D.正确。
故选:D。
3.【解答】《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小说原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事,文章细致描写了每个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故事主要发生在春天。故选项A、B、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4.【解答】聚精会神: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聚”聚合。
故选:A。
5.【解答】本句中的“把大虫吓唬”指的是用大虫来吓唬我。
故选:A。
6.【解答】A、C、D词语的解释是正确的。
B.不正确。“动静”在本句中指情况。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7.【解答】泊:[bó]船靠岸;停船:停~。[pō]湖(多用于湖名):血~。故为“pō”。
故答案为:
dū yǐ
chéng huì
jiàn pō
liàng juān
8.【解答】①梢棒:是指巡逻、防身的棍棒。故选“梢”。②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故选“稍”。
①碗碟:就是指餐桌上的碗和碟子。故选“碟”。②蝴蝶: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吸花蜜。种类很多,有的幼虫吃农作物,是害虫,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简称蝶。故选“蝶”。
①拖累:指牵累;使受牵累。故选“拖”。②托管:指委托管理或保管。故选“托”。
①傍晚:指临近晚上的时候。故选“傍”。②榜样:指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故选“榜”。
故答案为:
①梢 ②稍
①碟 ②蝶
①拖 ②托
①傍 ②榜
9.【解答】①手脚冰凉 ②好吃懒做 ③结帮成对
④从轻发落 ⑤谋财害命 ⑥自言自语
(1)词语①中所填的两个字偏旁相同,这样后两个字偏旁相同的四字词语还有:波涛汹涌、聪明伶俐等。
(2)词语⑥中含有一对近义词,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冥思苦想、左顾右盼等。
故答案为:
①冰凉 ②懒做 ③帮 对
④从轻 ⑤害命 ⑥言 语
(1)波涛汹涌 聪明伶俐;
(2)冥思苦想 左顾右盼。
10.【解答】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1)《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豪举。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3)《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4)《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故事一波三折,有很多故事的名字中就带有“三”字,如“三打白骨精”“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入无底洞”。
故答案为:
(1)施耐庵 宋江 梁山泊
(2)林黛玉 贾宝玉;
(3)徐庶 诸葛亮;
(4)三打白骨精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三入无底洞。
11.【解答】四大名著,又称四大小说,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三国演义》的歌词。
(2)“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是《西游记》的歌词。
(3)“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红楼梦》的歌词。
故答案为:
(1)B;
(2)C;
(3)A。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2.【解答】(1)改为转述句,把引号里的“你叫我”改为“叫他”,结尾用句号。
(2)改为陈述句,把“却怎么斗得过”改为“定斗不过”,结尾用句号。
(3)仿写句子,原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鲁肃问诸葛亮,叫他来做什么。
(2)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定斗不过。
(3)太阳似个大火球。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的填空。根据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由句子“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可知,老虎的三招是:扑、掀、剪。由句子“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可知,武松的策略是闪和躲。老虎的三次出击武松都能轻松躲开,可见武松身手敏捷,胆大镇定。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题干要求画出比喻,选段中的比喻句是“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写老虎的吼声像“半天里起个霹雳”,写出了老虎的凶猛,也从侧面衬托出武松的武艺高强。
故答案为:
(1)闪 扑 闪 闪 掀 掀 躲 躲 剪 闪;
(2)扑 掀 剪 闪和躲 身手敏捷,胆大镇定;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凶猛 武艺高强。
14.【解答】(1)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由“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可知,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司马懿兵临西城。经过是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时,诸葛亮登上城楼焚香操琴,可以概括为诸葛亮临危施计。结果是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以为有诈,不敢进,可以概括为司马懿中计退兵。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描写诸葛亮弹琴的句子是“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从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用兵如神、临危不乱。
(3)考查对写法及作用的理解。仔细阅读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司马懿的带兵情况和诸葛亮做对比,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短文内容可知,在司马懿大兵压城,敌我众寡悬殊的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想出了空城计,大胆弄险。展现了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胆识过人、运筹帷幄的特点。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可知,司马懿是一个多疑、谨慎的人。司马昭点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是“故作姿态”,说明司马昭思维比较细心,对人分析比较到位。
故答案为:
(1)司马懿兵临西城 诸葛亮临危施计 司马懿中计退兵;
(2)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从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用兵如神、临危不乱。
(3)对比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
(4)在司马懿大兵压城,敌我众寡悬殊的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想出了空城计,大胆弄险。展现了诸葛亮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胆识过人、运筹帷幄的特点。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可知,司马懿是一个多疑、谨慎的人。司马昭点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是“故作姿态”,说明司马昭思维比较细心,对人分析比较到位。
五.习作(共1小题)
15.【解答】范文:
好书推荐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对于我们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
自从上小学以来,我这个“小书虫”越来越喜欢读书,在别人看来很无趣的书,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虽然我看过许多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世界上最美的百科图画书》,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本由德国作家科纳莉 海庭、哲尔德 英特迈尔、曼弗莱德 史蒙戴写作,德国插画西尔维娅 克里斯托弗等手绘的儿童百科书。这本书以它精美的绘图,丰富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百科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书中将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我们的地球、我们之前的时代、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地等门类,又把每个门类分为若干个主题,然后分主题介绍。每个内容由浅入深,既脉络清晰,又便于查阅。书中的每一幅图都是由德国著名插画师精心绘制而成,画面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童趣十足,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画,我感觉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而且随图的说明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的世界》中的《各种真菌》这一章。看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真菌是生长在潮湿的森林里和茂盛的草原上,靠坏死的植物获取养分,有地下的非常细小的菌丝组成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在每年的7~10月份由菌丝体向上蔓延,在地面上长出来的果实就是我们叫的蘑菇。真菌的种类很多,蘑菇只是其中一种。蘑菇也分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可食用的蘑菇大多是颜色暗淡,相貌普通,不太显眼,比如我们常吃的:黄皮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红茹菌、杏绒菌、鸡枞菌等等;有毒的则颜色鲜艳,长相奇特,非常吸引人,像:蛤蟆菌、白毒伞、黄罗伞等。
这本书真是太有趣啦,它真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里面富含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详细;图画也非常精美,画得栩栩如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理解,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文字说明。怎么样,这样一本好书,你也来读一读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