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关资料导入,感受爱国情感。
1.出示第四单元导语
“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学生自己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2.资料简介林则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他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他忍辱负重,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写下此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表达了他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3.再读诗句。中华大地上涌现无数的爱国人,写下许许多多的爱国诗篇,请看这首诗。
4.板书课题,齐读,看注释①说说意思。
(设计意图:利用书上资源,积累相关诗句。通过拓展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本单元人文主题,感悟爱国情感,增强正确的价值观意识。)
二、学习古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定一组同学轮读古诗,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读的任务,“诗”读百遍其义也自现,为理解诗意做铺垫。)
4.理解古诗前两句诗意。
①出示注释与相关图片,这是怎样的地方?(遥远、荒凉……)
②出示书上插图,看到了什么?(层层浓云笼罩在山头)
③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戍边将士在这样的环境下战斗、生活,你认为这样的生活怎样?(艰苦、孤寂……)
(设计意图:注释是学习古诗文常用的方法,再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利于学生理解诗意。)
5.理解古诗后两句诗意。
①艰苦、孤寂的生活,战士们退缩了吗?
出示后两句。齐读。
②“黄沙”“百战”什么意思?指名说说“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
③环境的恶劣,战斗的艰难,战士们是怎样的态度,学生齐读最后一句“不破楼兰终不还”。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领悟诗意,感受战士们的决心。)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出示整首诗,学生小声读,想象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2.指导朗读前两句,读得低沉、缓慢,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
3.图片展示“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战士们无数次奋勇拼杀的场景,尽管身上的盔甲被塞外风沙磨得破旧不堪,但是他们依然拥有豪情壮志。齐读后两句。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读出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
5.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6.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先体会到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也要有方法,通过语速、语调的不同读出相应的感情。)
四、默写古诗。
1.把这首诗写在本子上。
2.同桌互相批改。
(设计意图:全面检查,及时批改,印象深刻。)
五、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你想对“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将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
2.是啊,“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多么震撼人心、令人钦佩。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
出示诗句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④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诗句,进一步感受将士们争斗中的豪言壮语。)
板书设计:
从军行
写景 荒凉 艰苦
抒情 歌颂 不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