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教案(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教案(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16: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语,学生激情朗读。
2.本单元将带领我们感受我国四大名著的魅力,今天要学的故事就是根据其中一部名著中的故事改写的,请看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质疑课题。预设:谁借箭?问谁借箭?为什么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借箭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3.教师引导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短短的二十字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大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的欲望,比其它的导入语更有说服力。质疑课题,对问题进行梳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运用四年级已学语文要素——学会提问。)
二、检查自主学习字词情况。
1.识记字词。
①形声字:“瑜”“督”“忌”“幔”“擂”“弩”“呐”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②形似字:“丞”联系“承”识记,“寨”联系“赛”“塞”识记。
2.指导书写。
①示范书写“插”注意笔顺;
②“忌”“曹”“鲁”注意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
③“遮”字注意“庶”不能写得太大。
(设计意图:体现多元化识字方法,难写的字,一定要抓住难点,再进行突破。)
课前已布置预习字词,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标注出相关信息。
问题:为什么去借箭?借箭的过程与结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才能从课文中提炼、总结出一些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 妒忌 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小组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班交流,发现问题,重点指导。)
四、分段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进行概括故事起因。
2.默读3—5自然段,了解借箭的准备。
3.默读6—9自然段,梳理草船借箭的过程。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一直都是难点,必须建立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键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深入读文,方可提升学习自信,层层深入,印象深刻。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原文内容更加详细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下请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设计意图: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相关原著内容,进而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阅读了原著的相关内容,对周瑜和诸葛亮有了哪些认识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中体现在哪些语句中?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布置的作业要有反馈,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体现周瑜和诸葛亮性格特点的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指向性地读文,把阅读落到实处。)
2.交流预设:
①第3自然段:读出了周瑜用心险恶,发现第2自然段中周瑜表面上是与诸葛亮商议军事,实际上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板书 用心险恶
②第4自然段:从诸葛亮的语言中感受到诸葛亮对三天内造十万只箭这件事胸有成竹。
第7自然段鲁肃与诸葛亮的谈话中也能体会到胸有成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
③周瑜用心险恶,诸葛亮气定神闲、应对自如、胸有成竹,一切都因为诸葛亮会神机妙算。算什么呢?
④“大雾漫天”通天文,“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借助地理条件,板书 晓地理
⑤“不能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心明眼亮,早已识破周瑜的用心。他立下军令状,将计就计,拥有过人的智慧。板书 识人心
还表现在哪句话中,“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⑥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找出他的语言描写。“江上雾很大……朝他们射便是。”看出曹操谨慎多疑。
文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鲁肃,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忠厚老实、信守承诺。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就是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
3.教师小结: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正如原著中诸葛亮所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
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设计意图:感受原著语言特点,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原著畏难情绪。)
三、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思考: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段落。
2.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上教师给予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