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09课 对外开放
(原卷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改革前的深圳: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那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对外开放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及其作用。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意义。
4.认识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放近30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随后,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 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 、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 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 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扩大:
(1)1984年,进一步开放 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 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 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 和 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 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时间: 年12月,中国成为 的成员。
作用: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1)
(2)
(3)
【例1】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在由贫穷落后的边睡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生产责任制建立 D.特区版图的扩大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1)前提:
(2)目的:
(3)结果:
2.对外开放的影响是什么?
3.怎样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
(2)
(3)
【例2】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2013年,又设立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我国为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应对?
(1)机遇:
(2)挑战:
(3)应对:
【例3】下面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首设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答案】
1.歌谣记忆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初起步。经济改革始农村,家庭联产搞承包。安徽凤阳早实施,提高生产积极性。创出致富路一条,经营方式转变了。迅速扩展到全国,从此农村大变化。经济改革重城市,城市改革重国企。国企改革看国情,扩大企业自主权。城市改革渐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2.
【史料展示】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刺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解读】:史料称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的好处。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设问】:史料所迷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大包干”反映了中央支持推广的哪一制度?
【答案】: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农户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 )
提示: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 )
提示: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提示: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课后活动】
提示: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09课 对外开放
(解析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改革前的深圳: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那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对外开放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及其作用。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意义。
4.认识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放近30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随后,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 对外开放 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 广东 、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 厦门 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 特殊 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 深圳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 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扩大:
(1)1984年,进一步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2)1985年,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闽南三角地区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 海南岛 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 浦东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 纵深 推进,相继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 昆明 和 乌鲁木齐市 等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2.格局:中国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时间: 2001 年12月,中国成为 世界贸易组织 的成员。
作用:为我国参与 经济全球化 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特”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像香港、澳门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只是在经济活动中享受优患政策。
2.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1)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对外商有吸引力。
(2)毗邻港澳台,有利于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
(3)侨胞众多,有利于吸引侨资。
【例1】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在由贫穷落后的边睡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生产责任制建立 D.特区版图的扩大
【解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由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知识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1)前提:近代的对外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现代的对外开放则是在国家主权独立完整的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2)目的:近代的对外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的对外开放则是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
(3)结果:近代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使国家日益贫困;现代的对外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2.对外开放的影响是什么?
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3.怎样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
(2)多层次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格局。
(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
【例2】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2013年,又设立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答案】B
知识点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我国为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获得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对外贸易谈判中争取主动权;有利于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企业主动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应对?
(1)机遇:有利于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2)挑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等相对薄弱,在国际竞争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3)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例3】下面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首设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图片显示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总额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首设4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是在1984年;开放5个沿江城市是在1992年。故选D项。
【答案】D
1.歌谣记忆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初起步。经济改革始农村,家庭联产搞承包。安徽凤阳早实施,提高生产积极性。创出致富路一条,经营方式转变了。迅速扩展到全国,从此农村大变化。经济改革重城市,城市改革重国企。国企改革看国情,扩大企业自主权。城市改革渐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2.
【史料展示】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刺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解读】:史料称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的好处。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设问】:史料所迷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大包干”反映了中央支持推广的哪一制度?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生产责任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农户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仍属于集体,土地使用权属于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自负盈亏。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提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提示: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课后活动】
提示:经济特区引进了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特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经济特区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