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分层训练
第09课 对外开放
(原卷版)
1.(2022年黑龙江龙东)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2.(2022年山东东营)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下列属于“窗口”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江三角洲 D.重庆
3.(2021 年福建) 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 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 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4.(2021 年黑龙江龙东)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 1980 年, 中央兴办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5.(2021 年浙江舟山) 如图为 1978 至 1986 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 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对外开放
B. 推广包干到户
C. 实施科教兴国
D. 加入世贸组织
6.(2021 年江苏南京) 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 开始于( )
A. 首个自治区成立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D. “一带一路” 建设的深入
7.(2021 年山东济宁) 有学者认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 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 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8.(2021 年湖北鄂州) 读表, 提炼反映的主题( )
时间 1980 年 1984 年 1990 年 2001 年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9.(2021 年江苏镇江) 以下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这格局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10.(2021 年内蒙古通辽)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加入这个主流, 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 ……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 应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施“一带一路” 倡议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成立亚投行
1.(2022年湖北恩施)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2.(2022年吉林)经济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A.深圳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3.(2022年贵州六盘水)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产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治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4.(2022年山东威海)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2021 年海南)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 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航空事业快速发展, 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
A. 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 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 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 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6. (2021 年江西) 小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 他应该实地考察( )
A. 南昌 B. 浦东 C. 厦门 D. 武汉
7. (2021 年青海) 1978 年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②①
8.(2022年陕西)《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经济特区)。
9.(2022年浙江绍兴)聚焦海南,面向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潮起海之南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二 出彩海之南
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
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
10.(2022年江苏泰州)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1)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不要浦东一月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滴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片小渔村。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滴东就是一1990年,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也很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5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责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滴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间的建设景象。犹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1.(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2.(2022年黑龙江大庆)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武汉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2022年广西梧州)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4.(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5.(2022年江苏扬州)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包干到户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贸组织
6.(2022年山东泰安)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B.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7.(2022年江苏镇江)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人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8.(2022年四川南充)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产量) 印度(1950产量) 美国(1950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3)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9.(2022年贵族黔东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3)“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10.(2022年四川广元节选)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分层训练
第09课 对外开放
(解析版)
1.(2022年黑龙江龙东)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汕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开放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C项正确;其余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2年山东东营)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下列属于“窗口”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江三角洲 D.重庆
【答案】B
【解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其中深圳分发展尤为瞩目,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B项正确;上海、珠江三角洲和重庆都不属于经济特区,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1 年福建) 下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 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 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0 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 福建两省兴办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4 个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 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故 B 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是在农村, 排除 A;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排除 C; 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不是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排除 D。故选 B。
4.(2021 年黑龙江龙东)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 1980 年, 中央兴办的四个经济特区中,位于福建省的是(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厦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 年, 我国设立 4 个经济特区, 分别是广东省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 故选 D, 排除 ABC。 故选 D。
5.(2021 年浙江舟山) 如图为 1978 至 1986 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 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对外开放
B. 推广包干到户
C. 实施科教兴国
D. 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A
【解析】 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实行对外开放。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故选 A。
6.(2021 年江苏南京) 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 开始于( )
A. 首个自治区成立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D. “一带一路” 建设的深入
【答案】 B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0 年我国设立了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B 正确; 自治区指的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与题无关。 A 错误; 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而提出来的政策。 与题无关。 C 错误; 2013 年 9 月 和 10 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合作倡议。 D 错误。 故选 B。
7.(2021 年山东济宁) 有学者认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 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 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 1980 年, 我国在广东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 吸收侨资外资,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 深圳在短短几年内, 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 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 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故选 D。
8.(2021 年湖北鄂州) 读表, 提炼反映的主题( )
时间 1980 年 1984 年 1990 年 2001 年
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
A.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 1980 年中央确定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 1988 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1990 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2001 年,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这些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的体现,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综合国力。 故选 B。
9.(2021 年江苏镇江) 以下所列四个城市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这格局是( )
A.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980 年, 我国在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 吸收侨资、 外资,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后来, 又开放了广州、 上海等 14 个沿海城市, 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CD 三项顺序错误, 排除。 故选 B。
10.(2021 年内蒙古通辽)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加入这个主流, 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同步前进。 ……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 应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施“一带一路” 倡议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成立亚投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的重要举措, 为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阶段, C 正确; 建立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A 排除;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 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B排除; 亚投行的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D 排除。 故选 C。
1.(2022年湖北恩施)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答案】A
【解析】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说法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观点,A项正确;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B项;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C项;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吉林)经济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
A.深圳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A项正确;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上海、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城市,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22年贵州六盘水)在中考专题复习中,符合下列内容的主题是( )
时间 史实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产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1984年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2001年 中国在多哈会议上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议定书
A.健全法治 B.解放思想 C.文化建设 D.改革开放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即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以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建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以上内容均属于改革开放的主题,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022年山东威海)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伟大的改革开放决策,这一决策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图示中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图示不能看出农村与城市信息,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1992年,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1 年海南)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 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航空事业快速发展, 通信体系构建完整,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和党政网投入运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材料意在说明海南( )
A. 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B. 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C. 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D. 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以来, 海南的交通航运、 网络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这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明海南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故选 A; 材料反映的是海南的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涉及到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教育文化事业情况以及人均收入情况, 故排除 BCD。 故选 A。
6. (2021 年江西) 小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 他应该实地考察( )
A. 南昌 B. 浦东 C. 厦门 D. 武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的过程。 1980 年, 在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7. (2021 年青海) 1978 年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②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 题中的①深圳属于经济特区, 于 1980 年开放; ②上海属于沿海开放城市, 于1984 年开放; ④环渤海地区, 属于 1985 年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 最后改革开放深入到内地, 如③西宁,属于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 故选 C。
8.(2022年陕西)《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通商口岸);《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经济特区)。
【答案】 ①. 上海 ②. 深圳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是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①处是上海。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图中②处是深圳。
9.(2022年浙江绍兴)聚焦海南,面向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潮起海之南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二 出彩海之南
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
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过程。
(2)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及成果。
【答案】(1)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逐步扩大。
(2)条件: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果: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发展速度领先全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潮起海之南”“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逐步扩大。
(2)综合材料一图片和文字可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条件是海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材料二“198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7.28亿元,到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2021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第一个完整自然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76.8亿元,比2020年增长57.7%,增速较全国快3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可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领先全国。
10.(2022年江苏泰州)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1)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不要浦东一月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滴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片小渔村。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滴东就是一1990年,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也很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5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责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滴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间的建设景象。犹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答案】
(1)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现象: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弊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巨变: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差;后: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商业繁华。原因: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只有不断的坚持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1)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现象: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弊端:根据材料“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可得出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中心环节: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转型: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3)巨变:根据材料“滴东就是一1990年,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也很差”可得出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差;后:根据材料“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5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责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滴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间的建设景象”可得出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商业繁华。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4)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只有不断的坚持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1.(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其中深圳发展尤为显著,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被认为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B正确;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2年黑龙江大庆)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武汉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①②③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④武汉不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排除含④的ABC三项;故选D项。
3.(2022年广西梧州)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贸组织 B.实施拨乱反正
C.加强科教兴国 D.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D项正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项;实施拨乱反正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解析】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的失调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出口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工业制造水平与世界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22年江苏扬州)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包干到户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珠海人回来主要是经济特区的创立,B项正确;A项主要在农村,排除A项;珠海是经济特区,不是沿海开放城市,排除C项;D项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山东泰安)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B.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通过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增长,A项正确;截止2017年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尚未建成,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排除C项;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年江苏镇江)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人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因此,①是设立经济特区,A项正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在1988年,排除B项; 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在1992年,排除C项;开放众多内陆城市在1992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年四川南充)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产量) 印度(1950产量) 美国(1950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3)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答案】
(2)状况: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特区:海南岛
作用:①引进管理,技术等知识。②有利经济发展.③有利培养人才。④扩大对外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解析】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可以知道1952年中国的钢产量、发电量低于同时期的印度和美国,所以说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88年,海南岛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可以知道,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获得管理经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9.(2022年贵族黔东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3)“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4)结合以上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
(3)深圳,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4)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我们要做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者、践行者,坚持对外开放。
【解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阶段,中国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窗口”城市是深圳。“中国开始走向世界”阶段,是指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对外开放,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国家走向落后,来获得感想。
10.(2022年四川广元节选)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答案】
(1)会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历史意义: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经验:①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②改革要实事求是,要适时调整。
【解析】
(1)根据材料“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可知,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
(2)根据材料二上的开放城市或地区一栏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材料三南方谈话表明解放思想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材料四罗斯福新政表明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可以从本国国情出发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