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的形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的形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20: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的形象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临川道中①(节选)
陆游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②。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③无声惟默数。
【注】①乾道三年(1167)春,陆游在隆兴府通判任上,被主和派弹劾免职。二月初,他从南昌出发回家乡山阴。三月初三(即题中“上巳”),到达临川(今江西抚州)城外,准备去拜访一位名叫李浩的朋友。②愁杀人:形容春光美好动人。③龟息: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
1.后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舍北行饭书触目二首其一
陆游
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
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①
刘禹锡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②,应不向秋悲。
【注】①这首诗作于大和七年,刘禹锡京官外调,担任苏州刺史。白宾客即白居易,时为太子宾客。②商山,太子宾客的别称;紫芝客,白居易曾在诗中自称“白衣居士紫芝仙”
3.综观全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②?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有说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也有说是被贬儋州期间。据说在原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子由,苏轼弟弟苏辙之字)字样。②秋凉又作“新凉”。
4.本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王东巡歌①(其二)
李白
三川北房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②,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李白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①“安史之乱”第二年,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参加了李瑞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②谢安,字安石,曾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面对前秦苻坚的百万兵力,他却弈棋自若,终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两首诗刻画的诗人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6.说说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表现了什么情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注]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注]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帽,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文辞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7.诗歌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8.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深居简出,厌弃尘俗;
②仕途不顺,以至于长期挨饥受饿,身体外形十分清瘦;
③重视内养,没事的时候就会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进行调息。
2.本诗塑造了一个闲散而游兴浓厚、喜爱荒寂的乡村生活的诗人形象。诗歌首联交代晚饭之后诗人曳杖闲行,“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浓厚;中间两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色,无论是烟树、风鸦,还是夕阳、寒蝶、菊花,处处透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的喜爱,也写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3.①一位年老无力,身老体衰,却不服老的诗人形象。
②诗人在首联写出了自己年老健衰,颔联写出了自己力不如前,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不服老的心态。
4.本词刻画了一个历经人世沧桑,虽有人生壮志,但遭小人陷害,被贬黄州,远离亲人的孤寂落寞的词人形象。
5.①自信昂扬。第一首诗中作者自信拥有谢安的才华,第二首诗中主动请缨,指挥作战。
②军事才华绝伦。谈笑间平定战乱,在宴席上指挥作战,两首诗中都体现作者能够轻而易举平定战乱的军事才华。
③报效朝廷的忠诚。第一首诗中为君主铲除叛贼,第二首诗中强调向君主汇报战果。
6.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7.诗人面对灿烂秋景,自斟自饮,自得其乐;一直到山月升起,独自起舞高歌,思念故交。后四句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在、洒脱旷达而又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凄苦、羁留异地、思乡心切、进身无门的诗人形象。
①一灯如豆,寂影相伴,夜深寒重,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苦。
②于异乡见雁行频频,落叶归根,可见诗人羁留异地,思乡心切。
③求官长安,寄居郊外,未得进身之阶,可见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进身无门、求取官职渺茫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