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细节体现童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子有脸
西西
胡子有脸,是什么东西?
胡子有脸,是一个人的外号。为什么会得着个这么奇怪的外号呢?那,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当胡子有脸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一天到晚问问题。不过,胡子有脸的问题,常常叫人很难答得对,比如他问:为什么抽屉有桌子?
胡子有脸在小学里问问题,在中学里问问题,在大学里也问问题。有一次,他问他的朋友,为什么胡子有脸?他的朋友呵呵地笑起来,从此以后,大伙儿都叫他做胡子有脸。
关于胡子有脸的事情,我知道的其实不多,但我知道,他的生父叫做罗大里。
啊,事情还不简单,既然胡子有脸的生父叫罗大里,胡子有脸当然姓罗。
不不不,不是这样。
很抱歉,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胡子有脸是罗大里先生的头生子,不是腹生子。从作家头脑里生长出来的是头生子;从妇人肚腹里生产出来的是腹生子。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曹雪芹头脑里生长出来的人物,而胡子有脸,则是罗大里头脑里生长出来的人物。
罗大里,意大利人,一九二○年生,写过许多童话,一九七○年曾获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胡子有脸,是《电话里讲的童话》中的一篇,本来,胡子有脸长大了怎么样,我们大可以找罗大里先生去问问,不过,非常可惜,罗大里先生已于一九八○年逝世。
别难过,童话的作者虽然逝世,童话却可以继续生长。
谁可以使童话继续生长?
读者。只要童话有听众,童话就可以继续生长。
我们可以使胡子有脸生长下去?
对。我们就从头生那里开始:胡子有脸头生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
好哇,听你这么说。就知道你读过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那个小说里,主角汤玛士头生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中年的医生。汤玛士头生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也缠绕着犹疑不决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大多数的头生子都是怀抱着问题出生的,不然的话,他们的生父生母把他们生到世界上来干什么呢?
昆德拉的写法指出了:这已经不是那种“别人写什么,你就看什么”“别人想尽办法叫你感动,你就一个劲儿地去感动”的时代了。读者为什么要让作者牵着鼻子走呢?
读者可以参与创作的部分?
我们正在这样做。
啊,我记起来了。
我把《永不终止的故事》记起来了:只有让读者参与故事的发展,故事里的人物才能继续生存;只有读者,可以使那遥远的奇异国度永生,使那里的繁花盛放,使那里的白马在草原上驰骋。
好吧,让我们把胡子有脸唤醒,看看他现在怎样了。别来无恙,胡子有脸还是喜欢问许多许多问题,他正在问:为什么尾巴有鱼、为什么影子有松树、为什么邮票不喝啤酒?
我真替胡子有脸担心哪。
怎么了?
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生存在像我们这样的世界上,能够适应吗?大家可接受他?
接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那么,我们继续让胡子有脸生长下去。
你喜欢悲剧还是喜剧?
我喜欢喜剧。在忧伤与快乐之间,我选择快乐。
快乐是一种不风行的感情。
好小子,快乐是一种不风行的感情。你原来还读过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访问记。来,我们这边走,我们干什么要朝风行感情的路上挤。为什么胡子有脸要被这个没有人能好好地回答他的问题的社会排挤掉呢?
胡子有脸在一家大机构里担任顾问的职务,顾问,顾名思义,就是照顾问题。胡子有脸的工作就是一个星期上班四十四小时,提供问题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个。寻找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而且,问题必须发现得早。
好端端的架空高速公路,为什么出现了裂缝?十年前拥挤的渡海轮今日为什么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乘客?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各类各样的事物,一早就隐藏着问题,只不过,没有人把它们及早发掘出来。问题服务行业一夜勃兴,业务蒸蒸日上。
我们是在扩展一个童话吧,你说的离开童话的世界越来越远了。
啊啊,你怎么把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给忘了?他不是说过:作者描写的一切都是童话,甚至最现实主义的作者所写的一切也是童话。
既然这样,让我们继续下去。
不,不用继续了。
怎么不讲了?
还是由别的人来讲,我们听。
别的人愿意讲么?
也会愿意的,许多沉睡了的童话,即使过了几千几百年,仍会有人把它们唤醒,使它们继续生长,一切的童话都是永生的。
你听过小红帽的故事?一个很古老的童话。
过了许多世纪,竟又在我们的面前重现了。
谁把它重现了?
罗大里。他把沉睡了的小红帽带到现代的城市。
他使一个童话继续生长,成为永不终止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黄帽。”
“是小红帽!”
“哦,对了,小红帽。她妈妈叫她,对她说:你听我说,小绿帽……”
“是小红帽!”
“对了。小黑帽回答说……”
“是小红帽,小红帽,小红帽!”
“对,她说:我去市场上买番茄酱。”
“什么呀,她做梦也没想到去市场!她说:我去外婆那儿……”
“对了。马说……”
“什么马呀?是狼说。”
“哦。它说:你坐七十五路无轨电车,在多莫广场下车,向右边走,那儿有三级台阶,地上还有一个钱币,你不要管三级台阶,只去把钱捡起来买一块口香糖吃。”
“爷爷,你真不会讲故事,你全都讲错了。不过口香糖我倒要买。”
“好吧,给你钱!”
爷爷又埋头看他的报纸了。
(有删改)
1.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有删改)
2.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3.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胡子有脸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抽屉有桌子”“为什么胡子有脸”等,体现孩童的思维方式。②“一个星期上班四十四小时,提供问题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个”,对“顾问”概念的解释,具有孩童的语言特点。③“不过口香糖我倒要买”,一边纠正爷爷讲错故事,一边想着口香糖,体现孩童善变的心理特点。
2.(1)“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体现了儿童的单纯可爱。(2)“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透露了儿童的心思和担心。(3)“我”因“桃子”好吃而喜欢“人面桃花相映红”那首诗,体现出儿童的心理。(4)“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 ”是儿童的思维方式,体现儿童的单纯。
3.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