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导入
伶(líng)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朗读正音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伶:古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编写的史书《新五代史》。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书籍的“前言”。
题解
五代历史
本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53年间,先后换了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
五代(907--960),指唐朝灭亡至北宋建立的53年间的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依次是:
后梁(朱)—后唐(李)—后晋(石)—后汉(刘)—后周(郭)
三帝17年—四帝14年——二帝11年——二帝2年——三帝9年
十国:同时期先后出现的十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文中的晋王名为李克用,本属沙陀族,因出兵帮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
其子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继父爵为晋王,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使得晋国日益强盛,中兴唐朝霸业,“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他于923年称帝,定都洛阳,国号唐,史称后唐。
但他沉湎于声色,用人无方,重用伶人、宦官,杀戮功臣,横征暴敛,以致藩镇怨愤、士卒离心,926年死于兴教门之变,时年42岁。在位仅三年,庙号庄宗。
人物梳理
_____
____
___
___
庙号:宗庙祭祀牌位上的称号,××祖/宗
谥号:评价性的称号,有褒有贬,××帝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一段
世言(世人说)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箭)赐庄宗(李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①;
①梁太祖朱温。本是黄巢部将,后投降唐朝,赐名朱全忠,受封为梁王。他曾设计谋杀李克用,两人仇恨极深。
第二段
燕王,吾所立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③,而(省主语)皆背晋以归梁。
②燕王:指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曾凭借李克用的势力夺取幽州,后归附朱全忠。
③李克用和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结盟,约为兄弟,希望共同攻打朱全忠,后来阿保机背盟,与朱全忠通好。
他们,指燕王和契丹王
耶律阿保机,契丹人,后梁时建立政权,称皇帝,是辽朝开国君主。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给)尔三矢,尔其(表祈使语气,一定,应当)无忘乃父(你的父亲)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属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告庙(祭告祖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明】杨慎:
李存勖,承王位,雪仇三矢。
灭仇梁,继唐统,气概豪英。
状语后置,(以锦囊)盛
方(当)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①(绳索),函(名作动,用木匣装)梁君臣之首②,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豪壮)哉!
①912年,李存勖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父子俱被处死。
②923年,李存勖打败后梁,梁末帝朱友贞(朱温第三子)令部将皇甫麟杀死自己,皇甫麟照办之后自杀。李存勖把朱友贞君臣的头颅装入木匣,献于太庙。
第三段
状语后置,(以组)系燕父子
状语后置,(以成功)告
梁末帝朱友贞
朱温评李存勖
朱温病危时尝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馀孽(指燕王刘守光)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乾化二年,朱温被次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登基不久,其弟朱友贞发动政变,逼死朱友珪,并将其废为庶人。
朱友珪
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①,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②,仓皇(匆忙)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
①923年,李存勖灭梁,称帝,建立后唐。李存勖还曾三次击败契丹,为父亲报了大仇。
②一夫:指贝州军卒皇甫晖。926年,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邢州、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至于(以至)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①,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本(考察,探求)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兴盛)国,逸豫(安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①庄宗从洛阳向东逃走,半路听闻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叛变占据都城,又下令回京,一路上士兵叛逃,失散甚众。庄宗摆酒悲泣,诸将亦相对号泣,截断头发,誓死以报。
唐明宗李嗣源
故方(当)其盛也,举(全,所有的)天下之豪杰,莫(没有人)能与之争;及(等到)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①,为(被)天下笑。
①伶人郭从谦(时任从马直指挥使)趁庄宗已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起兵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后李嗣源继位,李克用嫡亲子孙都被杀,故说“国灭”。
第四段
被动句,标志词“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都是极小的长度单位,借指微小的事),而智勇(形作名,聪慧勇敢的人)多困于(被)所溺(所溺爱的人事),岂独伶人也哉!
被动句,标志词“于”
状语后置,(于忽微)积
庄宗既好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又知音,能度曲……又别为优名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掌权),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官员),群臣愤嫉……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李嗣源兵反……庄宗至万胜,军士离散,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拔出刀剑,把箭搭在弓上),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新五代史·伶官传》)
延伸阅读
1、作为一篇评论历史成败的论说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主要论据是: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探究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唐庄宗兴国和败亡之事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梳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经过,推究其原因。
继父遗志
盛
系燕父子以组
得天下
函梁君臣之首
衰
身死国灭
失天下
908年
15年
3年
912年
923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926年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矢志报仇
发愤图强
宠幸伶人
贪图安逸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3、欧阳修在论庄宗成败之迹时,多用对比。找出相关语句。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你能联想到其他因“所溺”而招致祸患的历史人物吗?
《长恨歌》唐明皇贪色误国
《阿房宫赋》秦奢靡亡国
《泊秦淮》陈后主荒淫亡国
卫懿公好鹤亡国
①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九年,翟(dí同“狄”)伐卫,卫懿公欲发兵,兵或畔(“叛”)。大臣言曰:“君好鹤,鹤可令击翟。”(《史记·卫世家》)
延伸阅读
②懿公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懿公若出游,其鹤亦分班从幸,命以大轩,载于车前,号曰:“鹤将军。”养鹤之人,亦有常俸。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
北狄遂移兵向卫。时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懿公使司徒拘执之。须臾,擒百余人来。众人曰:“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懿公问:“何物?”众人曰:“鹤。”
一路军人口出怨言,懿公夜往察之。军中歌曰:“鹤食禄,民力耕;鹤乘轩,民操兵。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jù惊恐不安)为此行!”
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被狄人砍为肉泥,全军俱没。
(《东周列国志》)
朱祁镇
延伸阅读
明英宗宠宦官而致土木堡之变
及英宗立,年少。王振狡黠得帝欢,帝方倾心向振,尝以先生呼之。振权日益积重。于是大臣下狱者不绝,而振得因以市(卖)权。
侍讲刘球上言陈得失,语刺振。振下球狱,使指挥马顺支解之。御史李铎遇振不跪,谪戍铁岭卫,锦衣卫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书暴(“曝”,揭露)振罪状。事发,磔(一种酷刑,肢解)于市,不覆奏。
秋七月,也先(瓦剌首领)大举入寇,振挟帝亲征。廷臣交(一齐)谏,弗听。至宣府,大风雨,复有谏者,振益虓怒(xiāo暴怒)。成国公朱勇等白事,咸膝行进……班师,至双寨,雨甚。振初议道紫荆关,由蔚州邀帝幸其第,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军士纡回奔走,壬戌始次(驻扎)土木。瓦剌兵追至,师大溃。帝蒙尘,振乃为乱兵所杀。振擅权七年,籍(抄没)其家,得金银六十余库,玉盘百,珊瑚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他珍玩无算。(《明史》)
郭门高者,名从谦。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从谦恐……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②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
课堂练习
郭崇韬
李存乂
被
(于军中)置酒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B.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C.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D.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B
是时,从马直(皇帝亲军)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3、读文段,完成文后的选择题。
四月丁亥朔,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bó跌倒)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不久)杀之。《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戒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月丁亥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指每月最后一天。
B.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庄宗被焚后,他将其骨葬入皇陵。对于作乱的郭从谦,他先假意任用,后诛之。
C.《传》指的是史传,即史书,史册。文中引用了“君以此始,必以此终”来总结庄宗的命运。
D.“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是一个被动句,意为(庄宗)被郭门高弑杀,被伶人用乐器焚烧。
C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