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1.氯气及其化合物 说课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1.氯气及其化合物 说课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09: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ADD YOU TITLE HERE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教学内容分析
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
与水反应、氯水漂白性
次氯酸
次氯酸的漂白性
漂白粉(液)的制取、作用及失效
次氯酸见光分解
氯气的制备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性
与水反应、氯水漂白性
次氯酸的漂白性
已有
知识和能力
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知道淀粉KI试纸、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代表的意义;
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待建构
待发展能力
掌握氯气的氧化性及氯水的漂白性
学会分析实验装置意义,甚至设计实验
障碍点
预测
基于宏观现象
分析微观本质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制备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氧化性、氯水的漂白性、酸性
3.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氢氧化钠与氨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2.让学生通过现象思考反应本质
3.让学生构建起有关氯元素的简单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打开设计实验的思路,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
实验目标
实验器材
仪器:铁架台、U型管、小试管、导管、烧杯、针筒
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纸、淀粉碘化钾试纸
药品:浓盐酸、高锰酸钾、无水氯化钙、蒸馏水、
浓氨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环节2——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环节3——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环节4——总结归纳,推理应用
环节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实验教学过程
自来水用什么消毒?为什么

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设计情景,引发思考
为什么用氯气给
自来水消毒?
认识到氯气的在
日常生活的存在
设计意图
环节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环节2——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环节3——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环节4——总结归纳,推理应用
实验教学过程
在被铁架台固定的U型管的一侧
装入无水氯化钙,接着装入少量
高锰酸钾,塞上带有针筒的塞子,
针筒内装有浓盐酸,利用浓盐酸和
高锰酸钾的反应制取氯气;
另一侧倒扣放置一个小试管,试管
外壁分别粘贴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纸、淀粉碘化钾试纸
塞上带有针筒的塞子,针筒内装有蒸馏水,此侧支管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导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通过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观察到试纸颜色无变化,再用针筒向其中加入蒸馏水,观察到试纸颜色变化。
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设计情景,引发思考
认识到氯气的在
日常生活的存在
环节2:
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进行实验,引导
学生分析实验装置
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
作用,便于实验分析
设计意图
为什么用氯气给
自来水消毒?
环节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环节2——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环节3——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环节4——总结归纳,推理应用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记录
未滴加蒸馏水时
蓝色石蕊试纸 淀粉碘化钾试纸 红色纸
现象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推理
结论
原因
实验记录
滴加蒸馏水后
红色纸 淀粉碘化钾试纸 蓝色石蕊
试纸
现象
推理
结论
原因
变红,后褪色
变蓝后褪色
褪色
氯气无漂白性
氯水具有漂白性
氯气水溶液呈
酸性
氯气置换出碘
氯气与水生成
有漂白性的物质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
氯气具有
氧化性
Cl2+H2O=HCl+HClO
Cl2+H2O=
HCl+HClO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l2+2KI=
I2+2KCl
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设计情景,引发思考
认识到氯气的在
日常生活的存在
环节2:
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进行实验,引导
学生分析实验装置
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
作用,便于实验分析
设计意图
环节3:
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分析实验
透过现象发现
氯气的性质
为什么用氯气给
自来水消毒?
环节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环节2——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环节3——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环节4——总结归纳,推理应用
实验教学过程
总结归纳
氯气制备: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水:Cl2+H2O=HCl+HClO (氧化性、还原性)
与碘化钾:Cl2+2KI=I2+2KCl (氧化性)
与氢氧化钠: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气体,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自来水用什么消毒?为什么
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设计情景,引发思考
认识到氯气的在
日常生活的存在
环节2:
设计实验,分析装置
进行实验,引导
学生分析实验装置
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
作用,便于实验分析
设计意图
环节3:
分析现象,认识本质
分析实验
透过现象发现
氯气的性质
环节4:
总结归纳,迁移应用
总结知识点
让学生逐渐养成
总结归纳的习惯
为什么用氯气给
自来水消毒?
实验改进
氯气的相关性质及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内容较多,但由于氯气具有毒性,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氯气的泄露,所以氯气的相关实验常常以实验视频的方式走进课堂,所以有以下实验改进:
1.以U型管为载体,将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合二为一
2.将实验装置化繁为简,减少药品用量
3.通过无水氯化钙干燥氯气及滴加蒸馏水证明氯水的漂白性
4.尾气处理上,除了常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外,还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向U型管中加入浓氨水出去U型管中残与的氯气
通过本实验,我相信学生对学习实验会更感兴趣,同时使学生明显的看到漂白是由于氯水的作用,解决以往学生比较纠结的困惑点;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构建及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希望学生逐渐构建宏—微思维。
实验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