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学案
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
学习任务
1. 能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知道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任务导学
知识点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天然材料:石头、木材、棉花等
1、材料
人工材料:玻璃、塑料、钢材、陶瓷、橡胶等
2、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伴随的现象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二者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举例
【针对性训练一】
1.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羊毛衫 B.塑料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2.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花香四溢 B. 百炼成钢
C. 海市蜃楼 D.木已成舟
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知识点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 如水分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 如铁原子
离子: 如钠离子和氯离子
2。H2O表示的意义:
宏观:(1)水;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3)一个水分子;
(4)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5)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针对性训练二】
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被称为(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2、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
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 聚集而成的。每个水 是由两个氢 和一个氧 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从宏观上讲,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
知识点三: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针对性训练三】
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3.(2013泉州)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4.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C。交流评价 D 作出结论
知识点四: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常见化 名称
学仪器 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
块状:镊子
固体药品
粉末状:药匙
实验 药品取用
大量:倾倒法
液体药品 少量:滴管
基本操作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物质的加热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玻璃仪器的洗涤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
不能 ;
不能 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要放在 。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 夹取,放入平放的 ,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 (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 ,标签 ,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 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和 三部分, 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 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③点燃时应用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④熄灭时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 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
⑶ 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 ,防止 ,
引起试管炸裂;
⑷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 ,以免炸裂试管;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 中。③用 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有 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 ,
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2)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形成一层水膜。
【针对性训练三】
1.(2013.泰州市)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B C D
3.(2012·娄底)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测试】
1.“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B.二氧化碳
C.澄清石灰水 D.清澈的湖水
4.某同学在进行镁条燃烧的实验时,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实验室取来的镁条表面发黑,对此,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组成员王连说:“这可能是镁条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黑色物质。”王连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设计实验 D.交流评价
5.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明矾可用于净水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
D.水通电分解
7.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8.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
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该粒子是阴离子
B.该粒子为阳离子
C.该粒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0
D.该粒子第一层上有8个电子
9.有下列几种变化,①水蒸气液化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态水;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成水;③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体积小于100 mL;④把食盐水蒸干后可得到食盐。从分子、原子的观点来分析:①和③能证明分子_________;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_____,而原子_______;④能说明食盐水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熔点-59.5 ℃,沸点9.9 ℃,易溶于水,二氧化氯见
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二氧化氯
为自来水消毒剂,其消毒杀菌能力均优于氯气,消毒水时
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氯气消毒时的臭味。试概括
一下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