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逢入京使 课件(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逢入京使 课件(共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08: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逢入京使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后两次从军边塞,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诗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朗读诗歌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②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③君传语④报平安。
cén

【课下注释】
①路途遥远的样子。
②沾湿的样子。
③请求,烦劳。
④捎口信。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路途遥远的样子。
沾湿的样子。
向东远望,故乡路途漫漫,(思念远方的亲人)两袖已经湿透,泪痕仍然没干。
诗歌大意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求,烦劳。
捎口信。
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只有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重点赏析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①“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及难舍之情。
②“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泪如雨下、湿袖难干,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正面写相逢的场景:走马相逢,没有纸笔,顾不上写信了,就请您给我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吧。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应马上取”的雄心,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诗句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相思眷念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韵味淳厚隽永。
赏析:①“逢”字照应标题,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作为人京使者的故人在马背上相逢又交臂而过的情景。
②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帝京、故园思念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逢入京使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
思念故园亲人
渴望建功立业
亲人远隔,泪雨滂沱
马上相逢,托带口信
诗歌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路逢回京使者,托使者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