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21 21: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1、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画出文中直接描写问号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整体感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个事例(第三自然段),思考:具体事例中的“?”是什么?
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波义耳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紫罗兰中的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发明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从这个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讨论: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要我们明白:
“学者先要会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科学就不神秘,真理就不遥远;
只要我们: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善思的脑子,
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真理。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举例:发明发现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小练笔: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