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天意”还是“民意”
1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蒋介石知道此事之后说:“天意!”毛泽东知道后却说:“民意”!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重庆谈判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1)背景: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
合作探究:1945年8月,为何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发言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国民党:以退为进、投石问路;共产党:将计就计、反客为主。
面对国民党的阴谋中共做出怎样的抉择?为什么要去?
为人民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与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材料:“……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最坏的情况无非像历史上明英宗土木堡之变……” ——毛泽东
1.重庆谈判
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过程: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材料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历史发展中的大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得到国民党方面承认,成为战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根本方针。
二、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三、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推动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凝聚与发展。
四、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协议奠定了基础。
——王海蛟《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1.重庆谈判
(3)结果: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步出会场
出席政协的中共代表成员,周恩来,董必武,陆定一,叶剑英,邓颖超,吴玉章,王若飞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1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城市 共产党方面 464座(中小城市) 23%
国民党方面 1545座(大中城市) 77%
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1.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时间
方针
结果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10月
1947年3月—6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原因
陕北解放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山东解放区联系着华北和华东地区,进攻山东解放区可切断华北与华东地区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1.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2.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②社会危机:巧取豪夺,剥削压迫,民不聊生。
①经济崩溃,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民党信誉一落千丈
第二条战线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2.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政治危机:召开“国民大会”,暴露独裁内战的真面目。
政治危机: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1.土地改革
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目的
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2)依据
1.土地改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内容
(4)意义
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南京
长
江
武汉
汉
水
豫皖苏
延安
豫陕鄂
运
河
淮
河
鄂豫皖
陕
北
山
东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千里跃进大别山,尖刀插进敌心间
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军全面反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
③
②
攻克锦州
“关门打狗”
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拿下徐州
“猛虎掏心”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战略决战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 罗荣桓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作战 部队 中原、华东解放军
战况 攻占锦州 ,沈阳。 以 为中心,歼灭大量敌军。 分割包围北平、天津、张家口,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 。
战略意义 —————————— —————————— 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东北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徐州
东北全境解放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华北
北平
1948年9—11月
长春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战略决战
(1)召开: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纪念馆
(2)内容:
①基本方针: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②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
③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④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开始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5.渡江战役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开车进南京
国民党
共产党
胜利是累积而成的。在此,所有武器包括军事、经济以及心理皆有所贡献。胜利的获得,唯靠善用与整合现代国家中一切既存资源。
——【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原本信心满满,要消灭共产党,征服全中国的蒋介石集团就败走台湾,只能依靠美国人的舰队苟延残喘?而原本势单力薄,被认为不过风中残烛的中国共产党,却愈战愈强,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国民党
共产党
军事
军心不齐,士气低落;
军队凝聚力弱;军队补给不足
军心稳定,士气高涨;
军队凝聚力强;军队来源广泛
政治
专制独裁;政权贪污腐败;
行政效率低;政权根基不稳定
内部团结;艰苦奋斗;
政权根基稳定
经济
财政危机;官僚资本膨胀,民资萎缩;经济混乱,物价上涨
土地改革,颁布《土地法大纲》,政权根基稳定
外交
过度依赖美国,出卖国家主权
维护主权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五四运动
191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国民大革命
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抗日战争
1937—1945
解放战争
1946—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
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做人民子弟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书记说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本课结束语
材料一 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二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 ”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不多久,接收大员也弄了三个女人,有戏仔,也有良家妇女。 ——摘编自张恨水《五子登科》
材料二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综合材料一、二,谈一谈两则材料的各自价值。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5.8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粉 碎 进 攻
挺进
大别山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人民命运的十字路口——重庆谈判
人民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撕毁协议
1947.3
1946.11
国民大会
土地改革
北平谈判破裂
渡江战役
选择毁灭人民意愿——国民党政权反动统治
选择维护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后一战
发起内战
统治危机
负隅顽抗
统治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