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12: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专项训练——按课文内容填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日”是指农历的__________,从《元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联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
(3)清明时节到了,外面阴雨连绵,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5)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6)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2.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填空。
1.清明时节,晓晓的爸爸带她回乡祭祖,坐在大巴车上,望着窗外绵绵的细雨和匆匆赶路的行人,晓晓不禁想起诗人杜牧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把去年的旧春联换成了新春联,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3.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先是在_____上记录事情,后来又把文字写在________上,再后来在_______上写字。两汉时代,人们用_______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_______来造纸。(填序号)
①竹片和木片 ②麻 ③帛 ④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⑤龟电甲、兽骨、青铜器
4.古代文人学士书房中都备有笔墨纸砚,这四件物品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他们还都很喜欢___________,这四件事也因此被称为“雅人四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___________。”诗句中的“佳节”指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它在每年农历___________,诗中写到的习俗有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是指少了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爷爷是老中医,他会“中医四诊”——“___________”,也有“雅人四好”——“__________”。有一天,爷爷用“文房四宝”——“____________”画下了“花中四君子” ——“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元日”指___________。这首诗中描写的春节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重阳节有_____、_________的习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之情。
3.《纸的发明》一文按照_______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4.“文房四宝”是指____、墨、____、砚,“雅人四好”指____、棋、书、_____。
5.课文回顾吧。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四诊”指的是_____、闻、_____、切;“雅人四好”指的是_____、棋 、_____、画;“文房四宝”指的是笔、_____、纸、____。提到画,本单元学习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是《______________》。
(2)“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诗歌描写了传统节日_________节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节,表现了这一天行路人悲伤、惆怅的心境;我独自一人在外地很多年,每到过年时我就会引用王维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___。
(2)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节的情景,“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______节的情景;“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______节的情景。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有__________年的历史了,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诗句出自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句中的“佳节”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在这个节日里有______________等习俗。
8.积累填空。
1.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又想起在老家的哥哥一家,便用微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着清明节会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王叔叔叹了一口气,古诗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能让人不惆怅伤感啊!
2.本单元中,我们了解了由隋朝石匠__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____________,它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遗产;欣赏了北宋画家_________画的《_____________》读着这些课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雅人四好”指____________,“中医四诊”指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元日》“这是一首写_________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________,__________,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写出了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
(3)这座桥不但_______,而且________。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刻着两条__________,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__。所有的龙________,真像活了一样。
10.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常在团圆佳节里思念亲人和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
(2)《元日》一诗写的是过( )的情形,其中写热热闹闹过节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明时节经常下雨,人们会随口吟诵( )代大诗人( ) 的《清明》一诗: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印刷术、指南针。
(5)____________是隋朝保存下来的一座名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6)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画家叫张择端,他是( )人。
1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赵州桥不但_______,而且______。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我还知道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_______、_______等。
(2)读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我就会想起过年时__________的情景。《清明》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路上行人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的样子。远在异乡的王维,重阳节时思念亲人,不禁吟诵:“________,_________。”
(3)《纸的发明》一课按照____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纸的发明》一课按照__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3)《赵州桥》一课从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赵州桥,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
(4)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墨、________砚;雅人四好指的是________、棋、________、画。
参考答案:
1.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正月初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遥知兄弟登高处 爆竹声中一岁除 借问酒家何处有
【详解】本题考查了古诗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重要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是每逢重阳节,独自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里“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由此可想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热闹景象。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到了清明时节时,阴雨连绵,会让人想起的诗句。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⑤ ① ③ ② ④ 文房四宝 琴棋书画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根据题干“清明时节”“绵绵的细雨”“匆匆赶路的行人”以及“诗人杜牧”可以推测出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2.根据题干“春节到了”“去年的旧春联换成了新春联”以及“填诗句”的要求可以推测出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是古代用来供书写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获得,且甲骨和竹简都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不能普遍应用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材料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纸张质地粗糙,不适宜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而到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更适合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人们将经过蔡伦改进的纸称作“蔡侯纸”。公元105年,汉和帝下令把改进的造纸技术推向全国。
4.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3. 独在异乡为异客 倍思亲 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 王维 清明节 中秋节 望闻问切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本句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茱萸节、登高节、菊花节等,这一天有一家人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节日习俗;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2.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这四项技艺掌握得如何,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的标准。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
4. 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 饮屠苏酒 换新桃符 登高 插茱萸 对亲人的思念 时间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的赞美 笔 纸 琴 画
【详解】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古诗理解。
《元日》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全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本题考查古诗识记理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通过“登高”和“插茱萸”可以判断出重阳节的习俗。而“少一人”,则是指思念自己的兄弟。
3.本题考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理解。
《纸的发明》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的不便以及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文章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之一”这句话展开叙述,层层深入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古人聪明才智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雅人四好”是指琴棋书画,本指弹琴、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5. 望 问 琴 书 墨 砚 清明上河图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也叫“文人四友”。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是古时候风雅人士修养身心的艺术爱好。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现在泛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者是滕明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表现了这一天行路人悲伤、惆怅的心境。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6. 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诗歌、传统节日的识记能力。
(1)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
(2)雅人四好:也叫文人四友,指的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专指围棋;书指书法;画是说国画。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文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清明春雨中的所见。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出了每到重阳佳节诗人倍加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据此整理作答。
7. 笔 墨 纸 砚 1400 历史遗迹 独在异乡为异客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登高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背诵默写。
(1)本题中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的诸葛笔、安徽徽州的李廷圭墨、安徽徽州的澄心堂纸以及安徽徽州的婺源龙尾砚。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本题中赵州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迹。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内容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佳节”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8.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李春 赵州桥 历史文化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琴棋书画 望闻问切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积累填空。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3.“雅人四好”指的是琴棋书画,其中琴代表古琴,棋代表围棋,书代表书法,画代表国画。
中医四诊是指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9. 古代迎接新年 喝屠苏酒 贴春联 纸的发明过程 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历史文化的敬仰 坚固 美观
精美的图案
相互缠绕的龙 双龙戏珠 似乎都在游动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本题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2)本题出自课文《纸的发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3)本题出自课文《赵州桥》,原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0.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造纸术 火药 赵州桥 北宋
【详解】本题考查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元日》宋代王安石描写春节的一首诗,原文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4)四大发明的说法,源自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年;指南针——战国时期; 活字印刷术——北宋;火药——唐代。
(5)从课文《赵州桥》的原文“河北省赵县的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也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可知赵州桥是隋朝保存下来的一座名桥,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6)张择端,活跃于北宋晚期。主要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11. 坚固 美观 智慧和才干 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长城 故宫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时间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与积累。
(1)出自课文《赵州桥》,原文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广济桥、洛阳桥、卢沟桥、安济桥、赵州桥、北京故宫、兵马俑、长城等。
(2)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后两句描写了过年时贴春联的场景。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原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清明时节,春雨纷纷,突出春雨朦胧的意境;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更能感到心境凄迷纷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3)《纸的发明》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本文按时间顺序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12. 清明时节雨纷纷 时间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坚固
美观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笔 纸 琴 书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默写,以及作家作品的理解,需要熟练地掌握古诗词的默写,以及平时对课外知识的拓展。
(1)此诗选自《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根据阅读课文《纸的发明》主要内容是讲述造纸术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本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是按时间顺序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从文中能感受到作者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干的赞美。
(3)根据阅读课文《赵州桥》首先描述了赵州桥的桥长和构造,表现赵州桥的雄伟;再写赵州桥的坚固,介绍赵州桥独特设计,表现赵州桥的实用性;接着写赵州桥的美观,介绍赵州桥上雕刻的图案;最后总结全文,写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
(4)根据平时的日常积累可知,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雅人四好指的是:弹琴、弈棋、书法、绘画,亦简称琴棋书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