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大单元课件】-宋元大单元学习3-辽宋西夏话三国: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大单元课件】-宋元大单元学习3-辽宋西夏话三国: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3 10:04:21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学习课时 学习主题 所学内容 所属课节
1 大单元学习规划,整体认知宋元时期的主题内容,准备后续大单元学习 2 民族 关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6
3 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7
4 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8
5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0
11
6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7 社会变化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9
8 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2
13
9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 10 大单元学习归纳,在完成内容的学习后,围绕主题归纳知识,加深理解 宋元时期大单元学习规划
四百年来纷乱事
——宋元大单元学习5
辽宋西夏话三国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温故知新:重文轻武话北宋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
地方用文官不用武将,设通判牵制
杯酒释兵权
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文官掌兵,限制武将
发展科举,大兴教育
轻武
重文
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利于维护宋朝的政权稳固
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军事孱弱对外屡战屡败
开北宋
改革风气之先
1069年开始变法
主要有募役法、保甲法等,主要限制官僚特权,增加国家收入
虽然卓有成效,但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而最终失败
重文轻武积贫积弱
改革失败难消弊端
北宋将会遭遇什么
序言告诉我们的
任务一:辽与西夏的崛起(契丹党项的发展)
任务二:辽宋西夏话三国(北宋屡战屡败史)
知新一:契丹的发展与辽的建立
【任务一】阅读课本33-34页内容,了解契丹的崛起与辽的建立。
从这里开始
到这里结束
契丹的崛起
(1)契丹的历史:
(2)崛起的原因:
契丹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见诸记载是在389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逐渐强大(发展了约500年)
知新一:契丹的发展与辽的建立
隋唐时与汉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汉化)
唐末吸收汉人带来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汉化)
34页【相关史事】
总结: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想要取得发展,就需要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制度和技术,也就是汉化
辽的建立
(1)建国的准备:
(2)政权的建立:
9世纪时,契丹有了农耕(后勤)、冶铁(武备)等产业,为建立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10世纪初(907年或916年)
人物:耶律阿保机
过程: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
发展:发展生产(经济),创制文字(文明)
农业生产和军事实力是建国的两大基础
文字的创制是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新一:契丹的发展与辽的建立
知新二:党项的发展与西夏建立
【任务二】阅读课本34页内容,了解党项的崛起与西夏的建立。
(1)党项的崛起: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唐朝时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汉化),社会有所发展。
(2)西夏的建立:
时间:
人物:
发展: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李元昊)
仿唐宋制度创制,发展农牧经济,创制文字
辽宋西夏话三国
课本29页
北宋在南统一中原
大辽在北雄踞草原
西夏西北
虎踞贺兰
还有其他
少数民族政权
远远不如
大唐一统之时
【任务三】政权分立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战争,而就北宋那个重文轻武的情况,再加上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长城,宋朝究竟会遭遇何种情况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5-36页的内容了解一下吧……
知新三:辽与宋的战与和
知识扩展: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域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自古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王朝北部边境天然的防御阵地。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知识扩展: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石敬瑭为了当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称儿皇帝的代价,求得契丹援兵,灭掉后唐,建立后晋,此举为中原王朝来说可谓遗祸无穷,北方的辽国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可以随时南下中原,对中原王朝威胁极大,后晋后来即因为此而被辽所灭。
知识扩展:燕云十六州
五代时,周世宗柴荣想通过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却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的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政策,错过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间(当时辽国皇帝昏庸),晚年曾想用赎买的方式收回燕云,还未实现便驾崩(死了)。
两强相邻,战争势必无法避免,究竟会鹿死谁手呢?
辽与宋的战与和
1.辽太宗时,因石敬瑭割地,契丹得燕云;
2.宋太祖时,与辽保持友好,想赎买燕云;
3.赵光义时,发动北伐战争,但一败涂地;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边;
5.寇准力谏,宋真宗到澶州,宋军胜辽军;
6.宋军胜利,宋真宗却议和,花钱买和平;
7.宋朝花钱,辽朝给予和平,长久的通好。
知新三:辽与宋的战与和
历史吐槽:赵光义
有人吐槽说赵光义拉低了太宗这个庙号的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汉太宗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赵光义还是别提了,北伐燕云一败涂地,传说中自己还中了箭伤,乘坐一辆驴车才侥幸逃脱,网友送了一个“驴车皇帝”的称号。对了,给前线将领授阵图微操的这个蠢操作也是从赵光义开始的。
“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少却;休哥、斜轸横击,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
“遇大敌于高梁河,与耶律斜轸分左右翼,击败之。追杀三十馀里,斩首万馀级,休哥被三创。明旦,宋主遁去,休哥以创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不及而还。”——《辽史》
“癸未,帝督诸军及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甲申,班师。”——《宋史》
宋师大败,帝乘驴车南走。休格创甚,不能骑,轻车追至涿州。——《续资治通鉴》
搞笑视频:驴车漂移
知识扩展: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1月在澶州缔结的议和盟约。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该合约订立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
知识扩展: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知识扩展: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消极影响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第8课会具体学习
知新四: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任务四】了解过了宋辽之战的战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阅读课本36页了解一下宋朝和西北的西夏之间的战和关系吧。
1.西夏主动攻打北宋,北宋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2.西夏立国时间短,无法久战,宋朝与西夏和谈,西夏名义上称臣,
宋朝实际上给岁币(还是花钱买和平)【军事孱弱+经济发达=花钱买和平】
知新五:辽宋西夏的民族关系
2.政治上学习先进,辽和西夏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
3.经济上相互交流,边境贸易频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1.军事上战和不定,和平为主,北宋花钱买和平;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辽宋西夏都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总结:辽宋西夏话三国
本节课的学习到此便告一段落了。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辽宋西夏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建立辽的少数民族是( ),建立政权的民族首领是( );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 ),建立政权的民族首领是(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和西夏都学习中原政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契丹
耶律阿保机
党项
(李)元昊
创制文字
总结:辽宋西夏话三国
辽宋之间虽有战争,但主题是( ),自从签订( )之盟后,两国保存了长时间的和平,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宋与西夏的关系也与之类似,建立政权后,西夏多次攻宋,但最终还是因为立国未久,无法久战而与宋朝议和,签订了( ),发展了边境贸易。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这些战争中,宋朝因为( )政策导致的积贫积弱,屡战屡败,只能花钱买和平,还将之美名曰( ),但这实际上是国防实力不足下的赔款,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和平
澶渊
宋夏和约
重文轻武
岁币
大单元学习二:辽宋西夏话三国
下一课时预告
南宋偏安千古恨
花钱买来的和平能持久吗?
1.(2022·湖南怀化·6)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A.西夏 B.辽
C.金 D.元
中考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演练
2.(2022·广西桂林·20)右下图中的文字为契丹文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中考真题演练
3.(2022·山东聊城·6)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
中考真题演练
4.(2022·湖北宜昌·27)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A.契丹
B.西夏
C.大金
D.蒙古
中考真题演练
材料二 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说出材料二中图反映了契丹人哪一生活习俗。根据材料二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3分)
生活习俗:饮茶
材料二 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历史背景:宋辽实现长时间和平,贸易往来频繁,民族交融加深
国虽大,好战必亡,宋朝因为重文轻武而积贫积弱,为了应对战争,便开始花钱买和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因为花钱买到了和平,所以宋朝开始文恬武嬉起来,这样的情况能持久吗?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会见识到忽视国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