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学习目标
回顾旧知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农民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导入新课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人民公社有什么弊端?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1.背景:
① 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在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实施
(1)开始:
(2)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导
导
4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小岗村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农家孩子在田里拾荒
1978年,安徽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全省最贫穷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全队夏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只分到了3.5公斤。而田地干裂,秋种又难以进行。如何生存自救成了摆在全队20户农民面前的万分紧迫而又万分严峻的大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导
导
这一年的12月18日,在之前反复征询了各家的意见后,小岗村生产队长严宏昌把全队各户户主召集到一起召开秘密会议。全队20户人家除有两户仍在江西要饭,其余18户人家都到场了。会上,18户农民对天盟誓,秘密签订协议,把队里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自己耕种,粮食产量由各户承包,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变故,全部责任由队里的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若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队长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全村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大包干”—— 分田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就显出了明显成果。由于包产到户,责任明确,谁种谁收,这种做法极大调动了全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村1979年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产6倍多,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农业合作化15年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政府救济的贷款。
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凤阳县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数据说明,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推广:
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相关史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3)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别是什么?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责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利
权: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推广: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家庭(农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的任务
生产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项目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分配方式 统一分配
影响 没有积极性 农业发展停滞 贫穷
公有制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国家 集体 自己
调动积极性
农业迅速发展
开始富裕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从1957年到1978年21年增长的粮食。
——摘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好处: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影响: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业政策上有哪些变化?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3-1956年底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
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公有化程度更高,但出现了失误
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变,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50-1952 土地改革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 建立人民公社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保护农民利益,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1.背景:
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改革之前的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特征?有何弊端?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所有制形式单一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是著名的国有企业。那个时候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块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后来企业效益不断下滑。
企业没有
自主权
沈阳有个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运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得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管理僵化
平均主义
“大锅饭”
一段描述青岛海尔电冰箱厂改革之前状况的文字: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企业职工
积极性低
所有制形式单一
政企职责不分
管理僵化
平均主义严重
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企业没有活力
1.背景:
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②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经济进步。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2.展开: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单一公有制经济
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没有自主权
平均分配
吃“大锅饭”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所有制形式
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
企业活力增强
职工积极性提高
3.内容:
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4.中心环节:
5.意义: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
1)人们有了经营自主权;
2)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3)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4)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
思考: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节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应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
(1)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意义:
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企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D
C
随堂检测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