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趋避之。
——【清】林则徐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目中加“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诗人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陆游: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
写作背景
《从军行》:唐高宗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期间边塞战士的。
写作背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认真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
/
/
/
/
/
/
学习古诗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
看注释
看插图
想象画面
望
“望” 谁“望” “望”什么 为什么“望” “望”的时候心情如何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戍边将士
shù
青海湖
雪山:祁连山
玉门关
楼兰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成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成之役, “自天宝以后,山东成卒还者十无二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的云雾,遮得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戍边将士身上的铠甲。
磨穿
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描写边塞风景,将士思乡之情。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盼望
失望
绝望
……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个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诗人心中无比的自豪、兴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被遗弃的人民
金人的暴政
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忧国忧民
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醉生梦死的权贵们, 。
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 。
陆游, 。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望” 谁“望” “望”什么 为什么“望”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戍边战士
玉门关
思念家乡
遗民
王师
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