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易错疑难集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易错疑难集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10:48:2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易错疑难集训
一、易错题
易错点1 对向量夹角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1.[2022北京海淀区高一下期末]已知向量a,b是两个单位向量,则“
为锐角”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向量a=(1,1),b=(1,m),其中m为实数,则当a与b的夹角在(0,)内变动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
C.(,1)∪(1,) D.(1,)
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BC=8,则·=( )
A.-96 B.-32 C.32 D.96
易错点2 忽略三角形中边、角的隐含条件
4.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c=,C=60°,则B=( )
A.45° B.30°
C.45°或135° D.30°或150°
5.已知△ABC的三边a,b,c所对的角分别为A,B,C,且=1.若△ABC的外接圆的面积为3π,则a+c的取值范围为 .
二、疑难题
疑难点1 极化恒等式的应用
1.[2022江苏扬州高一下期中]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BAD=60°,E是CD的中点,则·的值为( )
A.4 B.12 C.16 D.-4
2.[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月考]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D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含原点)上滑动,则·的最大值是 .
3.已知△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为平面ABC内一点,则·()的最小值是 .
疑难点2 向量中的新定义问题
4.[2022江苏南京金陵中学高三上质检]已知对任意平面向量=(x,y),把绕其起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角得到向量=(xcos θ-ysin θ,xsin θ+ycos θ),叫作把点B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角得到点P.已知平面内点A(1,2),点B(1+,2-2),把点B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点P,则点P的坐标为( )
A.(-2,1) B.(4,1)
C.(2,-1) D.(0,-1)
5.(多选)[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下学情分析]定义两个非零平面向量的一种新运算|a|*|b|=|a||b|sin
,其中
表示a,b的夹角,则对于两个非零平面向量a,b,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在b上的投影向量为|a|sin
·
B.(a*b)2+(a·b)2=|a|2·|b|2
C.λ(a*b)=(λa)·b
D.若a*b=0,则a与b平行
6.(多选)[2022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一下调研]定义平面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如下:对任意的向量a=(x1,y1),向量b=(x2,y2),令a☉b=x1y2-x2y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与b共线,则a☉b=0
B.a☉b=b☉a
C.对任意的λ∈R,有(λa)☉b=λ(a☉b)
D.(a☉b)2+(a·b)2=|a|2|b|2
7.(多选)平面内任意给定一点O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任何一个向量m都可以唯一表示成e1,e2的线性组合:m=xe1+ye2(x,y∈R),则把有序数组(x,y)称为m在仿射坐标系{O;e1,e2}下的坐标,记为m=(x,y).在仿射坐标系{O;e1,e2}下,设a=(x1,y1),b=(x2,y2)为非零向量,且a,b的夹角为θ,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b=(x1+x2,y1+y2)
B.若a⊥b,则x1x2+y1y2=0
C.若a∥b,则x1y2-x2y1=0
D.cos θ=
疑难点3 平面向量在三角形“四心”问题中的应用
8.[2022湖北麻城一中调研]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P满足[(1-λ)+(1-λ)+(1+2λ)],λ∈R,则点P的轨迹一定经过( )
A.△ABC的内心 B.△ABC的垂心
C.△ABC的重心 D.AB边的中点
9.在△ABC中,AB=3,AC=4,BC=5,点M为BC中点,点O为△ABC的内心,且=λ+μ,则λ+μ=( )
A. B. C. D.1
10.(多选)[2022湖北荆州一中高一月考]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了如下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此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该定理被称为欧拉线定理.已知△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重心为G,且AB=2,AC=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B.·=-
C.· D.
11.在△ABC中,AB=AC,tan C=,H为△ABC的垂心,且满足=a+b,则a+b= .
12.[2022浙江强基联盟高一下联考]已知P是△ABC的外心,且3+4-2=0,则cos C= .
参考答案
一、易错题
1.A 因为向量a,b是两个单位向量,
为锐角,所以a·b=|a||b|cos
=cos
∈(0,1),所以|a-b|=.当|a-b|<时,|a-b|=,所以2-2cos
<2,所以0
≤1,所以
为锐角或
=0°,所以“
为锐角”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C 如图,作=a,则A(1,1).作如图所示的,,使∠AOB1=∠AOB2=,则∠B1Ox=,∠B2Ox=,故B1(1,),B2(1,).又a与b的夹角不为0,故m≠1.由图易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1,).
3.B 由题意可得AC=BCtan 30°=8=8,CD=BCcos 45°=8=4.又AC⊥BC,∠ACD=135°,所以··()=··=0-||||cos(180°-∠ACD)=-8×4=-32.
4.A 由正弦定理,得,得sin B=.又b
5.(3,6] 解析由=1,可知c(b+c)+a(a+b)=(a+b)(b+c),化简得ac=a2+c2-b2,则cos B=.又B∈(0,π),所以B=.设△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πR2=3π,解得R=.由=2R=2,得b=3,则ac=a2+c2-9=(a+c)2-2ac-9,所以(a+c)2-9=3ac≤(a+c)2,解得a+c≤6,当且仅当a=c=3时等号成立.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c>3,所以a+c的取值范围是(3,6].
二、疑难题
1.C 方法一 ·=()·=()·=()···=||||cos∠BAD+|AB|2=4×4×cos 60°+×42=16.
方法二 连接BE,取BE的中点O,连接AO,则·.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边长为4,且∠BAD=60°,所以BE=2,BE⊥AB.又BO=BE=,AB=4,所以AO=,所以·=19-×12=16.
2.2 解析如图,取BC的中点M,AD的中点N,连接MN,ON,OM,则·.因为OM≤ON+NM=AD+AB=,当且仅当O,N,M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大值为2.
3.- 解析方法一 如图,以BC的中点D为坐标原点,以直线BC为x轴,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B(-1,0),C(1,0).设P(x,y),则=(-x,-y),=(-1-x, -y),=(1-x,-y),所以=(-2x,-2y),·()=2x2-2y(-y)=2x2+2(y-)2-≥-,当x=0,y=时取等号,所以·()的最小值为-.
方法二 分别取BC的中点D,AD的中点O,则·()=2·=2(||2-|2)=2(||2-).又|PO|min=0,故所求最小值为-.
4.D 由题意可知=(,-2),把点B绕点A顺时针旋转(相当于逆时针旋转)后得到点P.设P(x,y),则=(cos+2sin,sin-2cos )=(-1,-3),所以解得x=0,y=-1,所以P(0,-1).
5.BD
6.ACD
7.AC 因为a=(x1,y1),b=(x2,y2),所以a=x1e1+y1e2,b=x2e1+y2e2,所以a+b=x1e1+y1e2+x2e1+y2e2=(x1+x2)e1+(y1+y2)e2,所以a+b=(x1+x2,y1+y2),故A正确;若a⊥b,则a·b=0,所以a·b=(x1e1+y1e2)·(x2e1+y2e2)=x1x2+(x1y2+x2y1)|e1||e2|cos
+y1y2
=0,故B不一定正确;若a∥b,则存在唯一实数λ,使得a=λb,所以x1e1+y1e2=λ(x2e1+y2e2),所以所以x1y2=x2y1,故x1y2-x2y1=0,故C正确;因为cos θ=,由B可知a·b=x1x2+(x1y2+x2y1)e1·e2+y1y2,不一定有a·b=x1x2+y1y2,故D不一定正确.故选AC.
8.C 取AB的中点D,则2.因为[(1-λ)+(1-λ)+(1+2λ)],所以[2(1-λ)+(1+2λ)]=,而=1,所以P,C,D三点共线,所以点P的轨迹一定经过△ABC的重心.
9.A 由题意,知A=.如图,作OE⊥AC,OF⊥AB,垂足分别为E,F,根据三角形面积与周长和内心的关系,求得内切圆半径OE=OF==1.易知四边形AEOF为正方形,则.又,则=λ+μ=(λ+),则则λ+μ=.故选A.
10.ACD 如图,因为H为垂心,所以AH⊥BC,则·=0,A正确;设D是BC的中点,因为G为重心,O为外心,所以A,G,D三点共线,OD⊥BC,所以··()·()=()=×(32-22)=,B错误;由B的分析过程得·=()··,C正确;由AH∥OD,得=2,所以AH=2OD,所以=2,即,D正确.故选ACD.
11. 解析如图所示,作AD⊥BC交BC于点D,BE⊥AC交AC于点E,则AD与BE的交点为H,D为BC的中点.不妨设AD=4m,则BD=CD=3m.因为tan∠BHD=tan∠AHE=tan C=,所以HD=m,所以AH=AD-HD=m=AD,所以()=,所以a+b=.
12.- 解析因为P是△ABC的外心,所以||=||=||.由题知2=3+4,两边平方得4||2=9||2+16||2+24·,即4||2=9||2+16||2+24||·||cos 2C,即4=9+16+24cos 2C,所以-=cos 2C=2cos2C-1,则cos C=±.又由2=3+4=3+3+4+4,得.因为>1,则C与外心P在AB的异侧,即C在劣弧上,所以C为钝角,即cos C=-.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
6.2 平面向量的运算
6.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七章 复数
7.1 复数的概念
7.2 复数的四则运算
7.3 * 复数的三角表示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8.1 基本立体图形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8.4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
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第九章 统计
9.1 随机抽样
9.2 用样本估计总体
9.3 统计分析案例 公司员工
第十章 概率
10.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0.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0.3 频率与概率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