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 ) 取缔(dì)
B.诘问(jié) 惦记(diàn) 疮疤(chuāng) 震悚(shù)
C.哀悼(dào) 奔丧(sāng) 胡同(tòng) 粗拙(zhuō)
D.糟糕(gāo) 颓唐(tuì) 骷髅(kū) 晌午(s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奠基 迭起 调羹 锋芒必露 B.伴侣 薪金 昼夜 慷慨淋漓
C.昆仑 草率 澎湃 大廷广众 D.烦燥 醒悟 霹雳 深恶痛绝
3.给画横线处填入语句,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生活,更要学会在逆境中拼搏。
①在生活的河流里,有碧波荡漾也有逆浪翻滚
②有水缓沙白的平川,也有礁石林立的急弯险滩
③生命是舟,注定要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
④放舟平湖,一帆风顺固然是我们心之所愿
⑤可是,人生又岂能事事如意,时时顺风
A.③④①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④③②⑤
4.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6.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D.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下五千年》可是家喻户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变化的见证。
B.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与时俱进。
C.要时时提醒自己的不足之处,忘乎所以是不对的。
D.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斗牛,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劳累大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表达亿万农民渴望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落后经济状况的心声。
C.《卖油翁》是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D.《老王》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体现了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填空题
9.《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原名为《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呐喊》、《故事新编》。
10.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_______,江苏无锡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员、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著有剧本《_______》《弄假成真》《风絮》等;散文集《__________》《将饮茶》;译作有《__________》《小癞子》等。
11.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当代____。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等。
12.默写填空。
(1)《卖油翁》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2)文中表现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神态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要说明的道理可用成语________来概括,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________(写出三个即可)
三、句子默写
1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①“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②“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四、情景默写
14.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5.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班开展了以“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份倡导孝行的短文,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礼仪,创造美好明天,我们要孝敬父母,文明有礼,学会感恩,使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B]处处绽放感恩之花!
①[A]处画线句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与前两句句式不一致,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丽同学设计了一幅题为“倾斜的天平”的漫画,请你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经常和同学闹矛盾,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请你引用下面的典故(任选一个)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孔融让梨 六尺巷的故事 将相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6.请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18.在小说中有些地方,作者老舍会忍不住跳出来直接说话,参考以下示例,完成批注。
“作者的话” 理解式批注(针对语言文字,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品悟,记录下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例:这句话写出了祥子人格堕落的过程。老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祥子堕落的原国是病态的社会、自私和个人主义。既表现了老舍对当时社会和祥子悲剧性格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八、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9.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2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
2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28个“馅饼”
乔 叶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在等导游买票的工夫,有人拽我的衣襟。是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儿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历史,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心想干脆买一个。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
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不要了。”我也很干脆地说。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后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小姑娘还在出口处站着。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我笑。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就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吐出的灰尘涤荡着她的小脸。司机把车停下来,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
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很像我的汉族老师,她很爱我们。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的“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方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舌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这第28个“馅饼”。
23.选文与《阿长与<山海经>》都使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可以使______多变,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鲜明的对比,使__________更加丰满真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馅饼”的含义。
25.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6.赏析下列句子。
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7.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哈提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十、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道路上,总有一个人像长妈妈一样伴你成长,总有一个人像老王一样让你感动,总有一个人像卖油翁一样给你以教育……
请以“只是因为那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项“憎”应读zēng;B项“悚”应读sǒng;D项“颓”应读tuí。所以答案为C项。
2.B
【详解】A.“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
C.“大廷广众”应为“大庭广众”;
D.“烦燥”应为“烦躁”;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③句将生命比作“舟”,在生活的河流里破浪航行,引领整个语段的句子,放在句首,①“生活的河流里”可能会遇到多种情况,有顺境也有逆境,紧跟③后。②先说顺境再说逆境。④说顺境,⑤说逆境。故选C。
4.B
【详解】B.祥子第一次是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表述有误;
故选B。
5.C
【详解】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事迹在心中传扬”主谓搭配不当,B句两个介宾短语连用使句了缺少主语,D句“非常分外”两词意义重复。
6.D
【详解】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选项正确;
B.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使用语境错误;
C.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选项正确;
D.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选项正确;
故选B。
8.C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有误,《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人。
9. 《旧事重提》 鲁迅 豫才 《彷徨》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作者是鲁迅,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散文,出自《朝花夕拾》,是作者鲁迅对于自己保姆的怀念与追忆,塑造了一个虽然缺乏文化、心地却十分纯朴的农村妇女典型形象。
10. 杨季康 作家 评论家 翻译家 称心如意 干校六记 堂吉诃德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作家作品的识记。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11. 作家 小学老师 抒情年代 荷花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题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常识,来进行填空。
李森祥1956年生 , 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现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军衔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小说集《台阶》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 《荷花》是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91年第5期,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2.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 宋 睨之 但微颔之 熟能生巧 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睨之”斜着眼看,“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都是描写的是卖油翁看陈尧之射箭的表情。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从“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无论是卖油翁酌油,还是陈康肃公射箭都是这样,因此本文要说明的道理可用成语熟能生巧来概括。根据平时积累再写出三个即可。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驾轻就熟: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13.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作品等。本题中的“柳、情、照”等字词容易写错。
14. (1)无他,但手熟尔。 (2)“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详解】(1) “无他,但手熟尔”意为: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罢了。这句话点明了卖油翁技术高超的原因,也点明了文章主旨。
(2)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意为:你也知道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精湛吗?“尔安敢轻吾射!”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这两句话言语据傲,表现了陈康肃的傲慢无礼。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意为: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这句话是对卖油翁倒油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技高一筹。
15. (1)①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或: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 ②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2)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为追求利益而不讲诚信的人。 (3)示例:小明,孔融让梨,让出了和谐,赢得了赞美。同学之间,要互相礼让,团结友爱,不要斤斤计较。懂得谦让,就能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你说是吗?
【详解】(1)①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学生要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A句是前后矛盾,应改为: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②本题考查了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时注意句子的格式、字数特点,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本结合语境“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可知应为: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2)这是一道图漫画题,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先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观察画面的特点;最后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漫画内容:漫画中有一架倾斜的天平,天平的左边是心形的“诚信”,右边是元宝形的“利益”。天平向利益一端倾斜,一个人缓缓向诚信走来,想拿走它,仅保留利益。
(3)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劝说性口语交际题,答题时要扣住语境,委婉含蓄的劝说,要用上典故。
16.两只袖子都沾湿了,诗人的眼泪还没有擦干。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17.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16.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擦眼泪已经擦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7.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全诗的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据此可得出: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18.示例:这句话的理解:其实雨很公道,雨并不是为了滋润正义或是助长邪恶而降的,雨只是单纯的雨而已,但是到了没有公道的世界就有了好坏之分。祥子的痛苦不仅仅是“风雨”带给他的,更是社会的不公和腐朽带来的。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公的社会的严重不满和批判。
【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骆驼祥子》的主旨及其有关情节的掌握情况,结合积累作答。文句中“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是关键点,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整个作品所揭示的,正是一个富人与穷人,不义的人与义人对立着的不公道的世界。因为这是个冷漠的社会,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于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公的社会的严重不满和批判。暗示小说的主旨,《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19. 夸耀 打发 随便、随意 畏惧、害怕 20.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21.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22.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详解】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矜:夸耀。
②陈尧咨见此,只好苦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③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是随易做到这样的吗?苟:随便、随意。
④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畏惧、害怕。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忠于原文、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译文要通畅。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发:射,射箭。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得:掌握。道:道理、规律、技巧。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甲文抓住康肃公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傲慢。找到卖油翁的语言概括他的观点。乙文通过“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的“故”字,看上文的内容就可以推断出答案。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仔细体会抓住关键句子,从倒油和游泳中得出,凡事必须多加练习,才能掌握一门技能。
【点睛】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复习时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 在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中心思想是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23. 欲扬先抑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24.指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象征着哈提雅纯洁美好的心灵。 25.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④与结尾“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 26.比喻,将哈提雅的笑容比作一朵“淡黄色的雏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提雅获得“我”的信任时喜悦的样子,传神地描摹出一个纯真淳朴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形象。 27.①懂得感恩。她以送陌生人礼物的方式默默表达对汉族老师的感激之情。②执着、细心、聪明。即使“我”几次拒绝接受她的礼物,她依然执着地送出刻有老鼠吊坠的铃铛。③自尊自强,热爱学习。她坚决退还“我”五元钱,百般推却才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
【详解】1.考查“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通读《阿长与<山海经>》,对于阿长这个形象,作者先是写阿长有诸多毛病而不喜欢她,但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让“我”震悚,写出被感动之强烈,最后,写出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可见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本文开始“我”信奉“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理念,所以对于哈提雅白送的礼物,持怀疑态度,最后被小姑娘的真情打动。
2.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这里的标题指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象征着哈提雅纯洁美好的心灵。
3.考查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几方面;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这里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与结尾“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5.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的小姑娘是一个懂得感恩、执着、细心、聪明、自尊自强,热爱学习的人。
【点睛】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28.【佳作展台】
只是因为那个人
坐在老屋门前的板凳上,听着屋子里电视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选段,回忆起那段自行车后的温暖旧时光。
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外公对淮海戏情有独钟,他不仅会哼唱那些耳熟能详的选段,而且还喜欢自己改曲儿。那时,外公家有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印象中,外公仿佛是不用忙农活的。大部分的时间,外公都会用自行车载着我走街串巷,晃晃悠悠,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进了时光里。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隔壁小伙伴手里的图画色彩斑斓,内心羡慕不已,于是就缠着外公给我买盒彩笔。骑上老旧的自行车,外公载着我往镇子上赶。外公蹬车是不急的,好像这是一种享受,又或许是年老力气不足。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有时候抬头望望天空蔚蓝蔚蓝的,那一方澄澈好像也只停在了记忆里;有时候向后望望车子碾过的痕迹,远方的房屋和树影交相掩映,在重重叠叠的残晖中斑驳了童年。
外公在途中是一定会唱小曲儿的。有时候是《樊梨花点兵》,有时候又是《金刀记》,那拉长了的音调,百转千回,至今仍在我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更多的时候,外公喜欢把我唱进他的曲子里,哼唱里满是他对我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疼惜。兴起时,我也会轻轻哼唱,外公便会更加开心,时不时纠正我的错误。而骑着的“凤凰”,也跟着我们摇头摆尾起来。这时,我往往会靠着外公宽实的后背,心里涌着无尽的温暖。
等买完彩笔,天色已渐近昏暗。路旁的人家灯火通明,长长的小路上只有自行车上的我和外公,在悠悠的时光中慢慢前行。拿出彩笔,借着路旁的灯光,我在自行车的后盖上画了一个太阳。抬头望着外公晃晃的身影,我笑了。那一刻,天空没有太阳,我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依旧是不紧不慢的,一路上回响着外公吟唱的旋律,绵长悠远………….
现在,自行车已经搁置了很久。掸落灰尘,依稀可以瞧见那个太阳和那些往日时光。
只是因为有了你一外公,我的回忆不孤单,一直温暖着……
【详解】“只是因为那个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此题目适合写记叙文。“那个人”是谁?他(她)与你之间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最重要的是,你因为“那个人”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写作时如果能突出自我的主体性地位,文章就很容易切题,例如写一个陌生人的温暖让“我”改变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态度。既可以写现实中的人,也可以写历史中的人,要写出这个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如给你精神指引,给你无穷力量,陪伴你度过枯燥的生活,指导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行事等。写作时,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力争使文章从语言到形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