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3.2《宇宙的边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3.2《宇宙的边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3 12: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2. 梳理文章讲述的顺序,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的。
3. 品味文章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握科普作品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把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讲述的顺序,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屈原在《天问》中就有这样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篇《宇宙的边疆》。(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先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卡尔·萨根,然后出示课件补充:
卡尔·萨根( 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写作背景
先由学生根据课本注释介绍,然后课件补充:
20 世纪80 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60 多个国家的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阐述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文即节选自该书。20 世纪末,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学科技、用科技,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成果,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在这种背景下,《宇宙的边疆》被翻译介绍到我国,后被收入教材中。
三、整体感知
1.题解
本文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意思是要说明宇宙的范围、构成等问题。
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根据被解释的对象的不同,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用于吸引游客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则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口语化。解说词的对象广泛,观众或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差别很大。解说词要尽量顾及各个人群,要通俗易懂,易于为广大观众或听众所接受。它不仅让人看、让人听,有的还供解说员讲,因此解说词必须口语化,读来上口,听来入耳,少用生僻的书面语。
(2)针对性强。解说词是针对实物、图片、画面等进行解说的,是以解说对象为依据的。一段解说词必须对应相应的画面,不能错位,不能脱离解说对象另起炉灶。如大型纪录片《毛泽东》的解说词,就是针对一组组的电影镜头进行了针对性的解说。
(3)文艺性强。许多解说词除了有口语化、针对性强的特点以外,还具有文艺性的特点。这类解说词给解说对象以生动、形象的描绘,用诗一般的语言打动观众或听众。如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的解说词文艺性就很强。它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对一组组电影镜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诗一般的韵味,强烈的情感,打动了每个观众的心灵。
2.初读文本,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6段):介绍宇宙的广阔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部分(第7-16段):漫游宇宙。对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做了解说。
第三部分(第17-18段):回到地球。解说人类与地球及宇宙的关系。
四、深入探究
1.本文是按照“宇宙—星系(本星系群、子星系)—恒星—行星—太阳系—地球”的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首先,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其次,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第三,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了某种契合。
2.下面是课文中的有关文字,请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为“行星系”下定义。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行星系是众多由岩石构成的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系。
3.第四、五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
第四段:打比方。作者将整个宇宙比作“大海”,将地球表面比作“海滨”,形象地写出了宇宙的深广;将人类开始重视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开始向大海涉足”,并用“海水……溅湿我们的踝节”比喻目前我们的认识与研究还很浅显,亟待深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第五段:列数字、下定义。
①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光速之快、宇宙空间之广大、天体间距离之远,寻常的长度单位对于研究宇宙已无意义。“约”字更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②下定义。“光年”的定义体现出专业性,突出解说词专业的特点。
4.4.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地球及整个宇宙哪些丰富的情感?
①“有幸”一词表明对人类生于地球的庆幸与感恩。
②“这里有……有……有还有……”,用排比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许多这样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样存在的星球,这其中应该有无穷的秘密,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④“家园”在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对自己作为人类一员充满了自豪感,并产生了认识字宙、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五、主旨提升
1.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1)对宇宙的认识包含五个方面:①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它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② 宇宙真空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③“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④ 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可能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⑤ 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2)对人类的认识: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无关紧要、微不足道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2.作为电视解说词,文章是如何做到专业性、形象性与深刻性相结合的?
专业性:文中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知识,涉及不少天文学的专业词汇,以及科学观测中的客观数据,体现出文章的专业性。
形象性:
① 形象化的表述,体现出电视解说词画面感强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天体知识。比如,讲到“星系”,说“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用比喻、拟人,直观表现星系的外在形状。
② 在严谨的论述中,作者也大胆提出了一些见解或者想象。比如,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想象“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启发人类更深刻地思考生命本质和人类未来。
深刻性:文中有不少富有哲学意味的语句。比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这句话说明,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文明依靠知识的世代累积和发展,人类未来就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再如,“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这句话表明:人类的诞生是宇宙中的奇迹,对宇宙的探索、对存在意义的追寻,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文中大量的语句,含意隽永而又文采斐然,由此引发我们关于宇宙与人类的众多哲学问题的思考。
六、课堂小结
内容总结: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也是一篇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文章采用空间顺序,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生命的存在,作者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写作特点:
①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② 说明中融入议论、抒情。
作者用通俗浅易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无穷奥秘和久远历史,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解说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如“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③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a. 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 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b. 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 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 倍于地球的周长”。作者把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传播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c. 举例子。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七、作业布置
《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科普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