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冀人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冀人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20:29:10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
三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
1. 动物、植物和人都是( ),能( )、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 )和营养。
【答案】 ①. 生物 ②. 生长 ③. 水
【解析】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
2. 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 )的。
【答案】天然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另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毛绒玩具、石子等,毛绒玩具是人类制造的,石子是天然的。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______。
【答案】脊柱
【解析】
【详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柱,脊椎动物指的是背侧有脊柱的动物,无脊椎动物指的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
4. 仙人掌的( )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 ),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储存( )、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沙漠生活。
【答案】 ①. 叶子 ②. 水库 ③. 水分
【解析】
【详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茎肉质,根系发达,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二、判断:
5. 机器人是生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物是有生命的,能生长,能繁殖,需要水和营养。而机器人是一种按照编程程序运行的机器,不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所以机器人不是生物。
6. 石子是非生物,是天然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对非生物的认识,非生物没有生命,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石子符合非生物的特点,是非生物。
7. 所有的蛇都有“热眼”。( )
【答案】×
【解析】
【详解】鱼通过侧线,蝙蝠通过喉发出的超声波,响尾蛇通过“热眼”来感知环境。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热眼,要求学生掌握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
8. 同一时间,任何环境中的气温是一样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大气的温度简称为“气温”。我国以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计是测量气体温度的工具。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本题考查气温,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9. 天气和气候一样,只是用词不同。( )
【答案】×
【解析】
【详解】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变化不大。
10. 温差是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 )
【答案】√
【解析】
【详解】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点睛】掌握风的形成原因。
11. 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
【答案】√
【解析】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12.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高温等。
13. 昆虫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 )
【答案】√
【解析】
【详解】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一般卵生。
14. 蜜蜂、蝗虫、蚊子等都属于昆虫。( )
【答案】√
【解析】
【详解】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昆虫:苍蝇、蚂蚁、蟋蟀、蜜蜂、蝗虫、蚊子。蜜蜂、蝗虫、蚊子等都属于昆虫,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昆虫,要求学生掌握蜜蜂、蝗虫、蚊子等都属于昆虫。
15. 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16. 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任何植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虽然沙漠的降水量非常少,但也有适于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常见的植物有:骆驼刺、柽柳、仙人掌、胡杨等。
三、选择:
17. 用来描述气候的词语是( )。
A. 骄阳似火 B. 阴云密布 C. 冬冷夏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与天气相比,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夏热冬寒、四季如春、冬暖夏凉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骄阳似火和阴云密布属于天气,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气候,要求学生掌握气候。
18. 猫和蒲公英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能生长 B. 能快速运动 C. 能繁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猫是一种动物,蒲公英是一种植物,猫和蒲公英的共同点属于生物,它们都能生长、能繁殖,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于非生物,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特点。
19. 我们吃的是植物的种子的是( )。
A. 香蕉 B. 花生 C. 南瓜
【答案】B
【解析】
【详解】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香蕉和南瓜吃的是植物的果实。我们吃的是植物的种子的是花生,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的种子,要求学生掌握我们吃的是植物的种子的是花生。
20. 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更好地( )。
A. 展现植物的美丽 B. 减少水分的散发 C. 吸收阳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叶片的交叉生长,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
21. 在研究水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时,( )条件不同。
A. 温度 B. 光照 C. 浇水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研究水对植物生长影响这个对比实验时,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水量是这个实验的变量,必须不同,其他条件则必须相同。
22. 下列动物中,( )的体温不是恒定的。
A. 狗 B. 大象 C. 蛇
【答案】C
【解析】
【详解】哺乳动物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狗和大象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是恒定的。蛇是爬行动物,它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点睛】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是对外界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
23. 下列动物中,( )的过冬方式与其他不同。
A. 蛇 B. 燕子 C. 北极熊
【答案】B
【解析】
【详解】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蛇和北极熊的过冬方式是冬眠。生物学家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例如家燕、大雁等一些鸟类就有迁徙的生活习性。下列动物中,燕子的过冬方式与其他不同。
,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过冬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过冬方式。
24. 在冬季,雷鸟的羽毛是( )色的。
A. 黑 B. 白 C. 蓝
【答案】B
【解析】
【详解】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动物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适应寒冷的环境,雷鸟的羽毛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在冬季,雷鸟的羽毛是白色的。在夏季,雷鸟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换毛,要求学生掌握在冬季,雷鸟的羽毛是白色的。
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空气的地方一定有风
B.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无法形成风
C.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风是由于空气受冷或者受热而导致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一定的结果。空气的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形成了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无法形成风,但是有空气的地方不一定有风,因为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所以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风,要求学生掌握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6. 为了准确测量某地的气温,应该将气温计放在( )。
A. 通风处 B. 阳光下 C. 硬化地面上方约1.5米处
【答案】A
【解析】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因此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
27. 我国的北方地区,( )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物。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洪涝也会污染水域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我国的北方地区,夏季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气象灾害,要求学生掌握洪涝
28. 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有( ),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
A. 风向仪 B. 雨量器 C. 温度计
【答案】C
【解析】
【详解】百叶箱里放有温度计、湿度计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有温度计,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百叶箱,要求学生掌握百叶箱里放有温度计、湿度计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四、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29 探究鱼如何感知危险?
认真思考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反应是( )。
②取出其中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再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活动现象是( )。
③结论:鱼是通过( )感知水体的震动的。
【答案】 ①. 立即游远 ②. 涂抹凡士林的鱼没有反应 ③. 侧线
【解析】
【详解】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反应是立即游远。取出其中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再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活动现象是涂抹凡士林的鱼没有反应。鱼是通过侧线感知水体的震动的。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特殊感官,要求学生掌握鱼是通过侧线感知水体的震动的。
五、蝙蝠的神秘感官:
蝙蝠的神秘感官: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30. 认真思考后请回答: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哪些器官的参与?
31. 蝙蝠飞行时,为什么常常是张着嘴的?
32. 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会怎样?
33.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等科技产品。
【答案】30. 喉、耳朵
31. 喉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入耳朵,进而感知物体,明确飞行方向
32. 撞到墙上 33. 雷达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蝙蝠在黑夜中能借助喉和耳感官回声定位,捕捉飞蛾。
【31题详解】
蝙蝠利用喉部发出的超声波回声定位进行捕食或绕过障碍物,因这个缘故,蝙蝠飞行时常常张着嘴。
32题详解】
如果堵上蝙蝠的嘴巴或耳朵,蝙蝠就会失去方向,到处乱飞。
【33题详解】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声呐、超声波扫描等科技产品,这是仿生学的应用。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
三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
1. 动物、植物和人都是( ),能( )、能繁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 )和营养。
2. 非生物有些是人类制造的,有些是( )的。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______。
4. 仙人掌的( )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 ),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储存( )、减少水分蒸发,适应沙漠生活。
二、判断:
5. 机器人生物。( )
6. 石子是非生物,是天然的。( )
7. 所有的蛇都有“热眼”。( )
8. 同一时间,任何环境中的气温是一样的。( )
9. 天气和气候一样,只是用词不同。( )
10. 温差是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 )
11. 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 )
12.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涝、干旱等。( )
13. 昆虫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 )
14. 蜜蜂、蝗虫、蚊子等都属于昆虫。( )
15. 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
16. 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任何植物。( )
三、选择:
17. 用来描述气候的词语是( )。
A. 骄阳似火 B. 阴云密布 C. 冬冷夏热
18. 猫和蒲公英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能生长 B. 能快速运动 C. 能繁殖
19. 我们吃的是植物的种子的是( )。
A. 香蕉 B. 花生 C. 南瓜
20. 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更好地( )。
A. 展现植物的美丽 B. 减少水分的散发 C. 吸收阳光
21. 在研究水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对比实验时,( )条件不同。
A. 温度 B. 光照 C. 浇水量
22. 下列动物中,( )体温不是恒定的。
A. 狗 B. 大象 C. 蛇
23. 下列动物中,( )的过冬方式与其他不同。
A. 蛇 B. 燕子 C. 北极熊
24. 在冬季,雷鸟的羽毛是( )色的。
A. 黑 B. 白 C. 蓝
25.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 有空气的地方一定有风
B.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无法形成风
C.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6. 为了准确测量某地的气温,应该将气温计放在( )。
A 通风处 B. 阳光下 C. 硬化地面上方约1.5米处
27. 我国的北方地区,( )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8. 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有( ),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
A. 风向仪 B. 雨量器 C. 温度计
四、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29. 探究鱼如何感知危险?
认真思考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反应是( )。
②取出其中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再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活动现象是( )。
③结论:鱼是通过( )感知水体的震动的。
五、蝙蝠的神秘感官:
蝙蝠的神秘感官:
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
30. 认真思考后请回答: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哪些器官的参与?
31. 蝙蝠飞行时,为什么常常是张着嘴?
32. 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会怎样?
33.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等科技产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