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千 人 糕
二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
千人糕 特别 干嘛 买过 加了糖
甘蔗汁 甜菜汁 熬出来 就算
销 售 劳动 的 确 应该
gāo
tè
mɑ
mǎi
táng
zhè
zhī
cài
áo
suàn
xiāo
shòu
láo
dí
què
yīng
我会认
米糕
年糕
独特
特别
gāo
tè
糕
特
fěn
táng
药粉
粉身碎骨
红糖
白糖
粉
糖
cài
áo
买菜
青菜
熬粥
煎熬
菜
熬
认真阅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我们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
起到了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这一句话是文章的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吃千人糕吧。”
.
.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好奇”写出孩子想知道千人糕是什么样的一种糕。
阅读课文,说一说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想一想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表明孩子对千人糕的猜测。
想一想,爸爸端来千人糕后,孩子为什么“急忙尝了尝”?
因为孩子看那糕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认为可能是味道特别,所以“急忙尝了尝”。
“笑了”“就是”写出了孩子从之前的好奇到不以为然的心理变化。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说一说文中的“笑了”“就是” 写出了什么?
.
认真想一想孩子看过、尝过千人糕后,孩子是如何看待千人糕的?
孩子认为千人糕的外形和味道和平常的米糕一样,觉得千人糕很普通。
省略号表明,参与到劳动中来的人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
.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
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熬糖的过程复杂,还要有很多的工具和很多道工序。
认真阅读课文,说一说概括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①农民种稻子,加工成大米磨成粉。
②种甘蔗、甜菜,用甘蔗汁、甜菜汁熬成糖。
③做好米糕,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
突出劳动的繁杂。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
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
从全文看,想一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中的 “平平常常”与“平常”有什么区别?
“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阅读全文,说一说孩子对千人糕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孩子一开始认为千人糕很普通,后来认为千人糕名副其实。因为孩子听了爸爸讲述制作千人糕的过程,知道了千人糕是许许多多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
外观:
制作过程
后序工作:
勤俭节约
来之不易
味道极为普通
大米的来历
糖的制作过程
包装—送货—销售
结构框架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从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的对话,阐述了一个大道理,告诉我们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课堂小结
想一想,说一说,关于爱惜粮食的民谚。
(1)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3)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4)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课堂练习
谢谢!再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