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小说句子含义及语言艺术
句子含义答题方法:
表层含义
(注意关键词语含义)
深层含义
(象征意、比喻意、双关意、情感意、主旨意等。)
何为重要语句
一、内容上: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二、主旨上: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文题等;
三、结构上:体现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四、表述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题型一: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小说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包括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情感上、手法上的。(散文也一样)
重要语句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有:①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中心,②点题。
重要语句在结构、手法上的作用,主要有:
①统领全文,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③巧设悬念、引人入胜,④画龙点睛、深化主题;⑤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⑥对比衬托,铺陈渲染;⑦照应全文、首尾呼应。
重要语句在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
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奠定全文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遐思。
《东坛井的陈皮匠》: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
《琴声何来》: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①处”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的含意。
(2)分析画线②处”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2)细节描写。用“趴”“摇晃”“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作家的叙述语言,指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指全文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句式、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主要是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
1.描写技巧的角度:描摹任务动作、神态、内心世界、描绘环境方面
2.语言运用手法角度: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3.语言风格角度:任务语言特色(对话、独白)、叙述语言特色(作者语言)
需注意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
看词语运用
准确使用词语,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表现小说的主题,分析词语运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①看感彩是否合适。看词语的感彩是否鲜明、是褒还是贬。
②看是否使用了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看句式特点
关注长短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以及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等的使用。
看修辞手法
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赏析小说的语言要注意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比、夸张、借代、反语、双关等;表达效果主要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平实质朴、准确精当、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诙谐幽默等。
3.《平凡的世界》结合文本一分析路遥是以怎样的语言写出“它的思想艺术的高度和深度”的。
①充满地方色彩,契合人物形象。方言词汇“哩”“出边事”“撑扶”“熬煎”“天年”“光景”“心焦”等的使用,生动自然,既让人感觉亲切,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同时又增强了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
②多评论性语言,富于哲理,引人深思。在叙述中,常会出现作者对有关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评论,如“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饱含着作者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生活的思考。
③风格通俗质朴、细腻真挚。父子俩的对话通俗质朴,既就事论事,又把家中的贫困情况描写得十分清楚,这样的语言不仅使内容明白晓畅,还使情感显得平淡真挚又意味深厚。
《捡烂纸的老头》: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答案: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析:可以采用对点解题法,找出关键词句“悻悻地”“平复”写出老头的心理变化;分析人物描写手法,神态描写“悻悻地”,动作描写“啃”及语言描写等。结合上下语境,从情节上,结合上文“打架”事件,此处交代事件结局。从人物情绪上,此时的平静与前文的激动形成强烈对照;指向结构作用,与前文老头的一贯费劲地啃烧饼、自言自语的行为呼应。
雪
作者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
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的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说的是“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不确定;波塔波夫说的是“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哪里相逢的”,非常肯定,相见的场景是那样清晰。他们真的见过吗?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彼得洛芙娜的自言自语说明他们没有见过。这一回答出人意料。那么,小说为什么反复提到这个问题?读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其实见没见过并不重要。只要有爱,我们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正所谓唯有爱与美能够治愈人心。文中被治愈的有波塔波夫,而洛芙娜又何尝不是治愈者呢?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从彼得洛芙娜的“笑”中,你能读出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吗?好的小说结尾,正如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让人回味无穷。此处的“笑”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943年(有删改)
2020浙江高考:《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
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
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解析:说到语言特点,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来谈。
赏析语言艺术
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
鲁迅
冷峻
老舍
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
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
赵树理
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犁
诗化小说。淡雅聪俊,清新隽永, 优美洗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王安忆
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凝
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用中国传统的创造意境的手法以呈现,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宗璞
其语言如诗般优美,有诗般韵味,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汪曾祺
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语言与人物的身份贴近。
冯骥才
描绘市井风俗的“津味儿”。
贾平凹
简练隽永传神,间或掺以陕南方言,形成文白杂糅,雅俗兼具,以拙见巧,晓畅可读的语言风格。
莫言
奇诡而涌动着勃勃生机,不拘一格。
池莉
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汉味小说”的代表。
刘震云
辛辣,荒诞,凝重,不拘一格,朴实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