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公元前399年的一天,格拉底被古希腊500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雅典公民在这一天大获全胜,但是雅典法律却在这一天一败涂地。
当时的雅典死刑犯并不一定会死,至少还存在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和自请流放。苏格拉底本身是可以免刑的,但是他却拒绝了法庭的开释,他的朋友们也在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也被他拒绝了。
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
一、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等地。期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音乐等学科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
了解“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死刑。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同。
柏拉图才思敏捷,著述颇丰,是西方古代著作丰富且作品完整齐全留传下来的唯一著作家,他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为后人留下了30多篇对话集。其中《理想国》和《法律篇》包含着丰富的法哲学思想。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了解“对话体”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除了文学艺术领域、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课文中,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正义”
“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
“道义”指“道德和义理”。
“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
“正当”是“合理合法”之意。
“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之意。
(二)研读内容,把握观点
(二)研读内容,把握观点
1、试着圈画格黎东“你说得对”(或与之相似的表达认同的话语),概括苏格拉底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 并试着梳理这些观点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1-27段):针对格黎东所提出的逃狱的第一个理由进行驳斥,主要讨论人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真理本身。
第二部分(28-33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即是否正当。
第三部分(34-49段):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的问题,进一步阐述正义没有特殊性。
(1)“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首先提出了是否合乎正道这一话题,然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②为后文进一步阐明自己不听从格黎东等人劝说的理由做好铺垫。
(2)苏格拉底对格黎东第一个理由的反驳是如何层层展开的?试分析?
第一步(1段)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来进一步论证。并引导格黎东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举例子
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第二步(2-6段)对“好的意见”和“坏的意见”进一步设问:“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并进一步区分什么是好的意见?什么是坏的意见?
好的意见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是糊涂人的意见。
第三步(7-27段)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明确: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而言是抽象且深奥的,苏格拉底举“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而非外行人的意见。
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2)如果不听从内行人的意见,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呢?
明确:身体会被毁坏,比身体更重要的道义、真理也会因为听从外行人的意见而被毁坏,我们就不能存活。这是从反面论述,再次引导格黎东同意应该听从内行人意见。
结论:我们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小结:苏格拉底在对话中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观点,通过反问和层层深入的追问,一步一步地引导格黎东认识到:人不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而应该听从真理。
研读二、三部分
第二部分(28-33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即是否正当。
第三部分(34-49段):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之标准的问题,进一步阐述正义没有特殊性。
1、在格黎东看来,苏格拉底逃狱是对亲朋好友负责的体现,且具有可行性,苏格拉底对此进行了驳斥。思路是:
首先,苏格拉底将话题引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得到支持后,又将“活得好”进一步阐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果越狱是正当的,可以逃跑;反之,则不应当越狱。
最后,格黎东同意了以“正当、正义”作为判断是否应当逃狱的标准。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而是活得好
活得体面、正派
以正当、正义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应当越狱
2、当被格黎东问“你看我们该怎么办”时,苏格拉底连用了七个“是不是”的问句,这对表达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反复出现,强调了坚决不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的道理,指出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比较轻的刑罚的必要性,同时,告诫格黎东必须坚定信念,至死无悔。
排比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有一气呵成之效。
阅读第三部分
首先是引导格黎东回忆曾经认可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否会因当前情形而改变,是否会因他人的不同意而推翻的特殊情况,进行层层追问,进而得出结论:
一个人一旦同意某件事不正当,不管面对任何情况都不能食言。
紧接着,又将话题引向“ _______________”这一特殊情况,由做坏事的正当性这一日常生活中的浅显道理,引出由于做坏事是不正当的,因而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以不正当抱不正当。苏格拉底在对话中仍然保留了其不断追问的特点。
以不正当报不正当
苏格拉底的辩论艺术——助产术
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反问和反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原来错误的观念,并产生新的观念。
一般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讽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二是定义,在谈话过程中凭借反复诘难和归纳过程,引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三是产婆术,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产婆术”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总结苏格拉底的论辩的特点
①态度谦和,语气诚恳, 让人容易接受。
②步步设问,深入浅出。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 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层层铺垫,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苏格拉底对正义的坚守,是他慷慨赴死的重要原因,也说明他是一个讲求个人德行的贤哲,又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坚守灵魂的净化、道德的理想以及法律的公正。
作 业
1、补充本课的逻辑线索示意图。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我们应该注意,坏的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
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
人应该听从内行人的意见,不该听信外行人的话
(举例子)
第一部分(1-27段)
第一部分:1-27段
第二部分:28-33段
第三部分:34-49段
2、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
3、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
汪国真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请比较上面两则材料的异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相同之处:都谈到了选择和坚持的重要性。
不同之处:柏拉图之言强调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放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更具理性和智慧。汪国真之言更侧重坚持的重要性,既然选择,就需要不畏艰难地走下去,更具号召力和鼓动性。
我的看法:我更喜欢柏拉图的理性与智慧,由理性与智慧支撑的勇气才更容易让我们到达内心渴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