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语言风格
常见设问方式: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二、【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农父庐舍
(唐)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①流水处,耒耜②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插秧歌
(宋代)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沟塍:沟渠和田埂。②耒耜:古代种像犁的翻土农具,也做农具的统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丘诗首联“已绿湖上山”的“绿”作动词用,传神地写出漫山遍野春色盎然的景家。
B.结尾两句的“饭牛”“闭关”写出农家的生活日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插秧歌》一、二句直叙插秧其事,渲染出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
D.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不答”是因为刚刚栽插完毕,又要忙着去照料鹅和鸭子。
2.同样是农村题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白集
齐己
竭云涛,刳①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②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③。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①刳,读kū,剖开,挖空,引申为寻找。②骊龙,传说中的一种黑龙,出自《庄子·列御寇》,庄子说河边穷苦人家的儿子去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取珠。③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用“云涛”“巨鳌”两个意象,体现出了李白诗歌空间的开阔、深远,气势非凡。
B.写海神、骊龙对李白有所畏惧,是为了说明李白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威慑力。
C.“锵金铿玉千馀篇”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李白诗歌语言音节响亮、词句优美。
D.本诗作者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白诗歌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
[宋]王镒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家族帜满阴山”运用夸张手法,写军队兵多将广,展示了声势浩大的气势。
B.“黄云连白草”描写了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的景象,突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C.“霜冷髑髅哭”一句说天寒地冻,连髑髅都被冻哭了,极言边塞天气的寒冷。
D.“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以马、雕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边疆难得的宁静。
6.这两首诗在情感上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是对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的艺术再创造。
B.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C.诗歌描绘的画面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D.诗的后四句从渔人的视角写桃花源,隐含了《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内容。
8.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且为饭;诗,则酿而且为酒也。”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请你谈谈,与《桃花源记》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叠词“翻翻”,写出了庭前树叶,上下飘飞的姿态,描绘出晚秋光景。
B.“凉砧敲月”中“敲”字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深秋之夜孤独、落寞的情怀。
D.下阕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和词人陶然而醉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10.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应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一改平时严肃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而作,基调轻松。
B.首联十个字嵌入了四个“柳”字,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既照应了诗题“种柳戏题”,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C.颔联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将来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D.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燕召公的深挚情怀。
12.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参考答案:
1.D
【解析】D.“农人‘不答’是因为刚刚栽插完毕”错误,“莳未匝”意为还没栽插完毕;“又要忙着去照料鹅和鸭子”错误,是要提防鹅和鸭子来捣乱。
2.表现手法:
①丘诗一、二两句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春天悄然而至的喜悦之情;“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运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白描),描绘农人们在田间的躬耕不辍;最后两句“饭牛”“闭关”的动作描写,既写出田家辛勤的日常生活,也暗含诗人躬耕自适、屏绝尘扰的意趣。
②杨诗一、二句运用动作描写,以“抛”“接”“拔”“插”写出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的劳动状态;三、四两句运用比喻,以“兜鍪”喻斗笠,以铠甲喻蓑衣,突出雨中农事的辛劳;后半首运用语言描写,反映劳动生产的劳身劳心。
语言风格:
①丘诗清新自然,平淡有味;
②杨诗多用口语、俗语,浅白质朴。
3.B 【解析】B.“是为了说明李白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威慑力”错误,是为了突出李白诗歌创作想象大胆,构思奇特。
4.①选材广泛,意象丰富。李白看遍云山海涛,搜集辽阔深远的自然事物入诗,甚至进入“仙境”寻找写诗的素材。
②想象大胆,构思奇特。李白发挥想象,神游天地,创造了令人震惊的艺术境界。
③气概豪迈,情怀激昂。李白的诗歌每一句都有大丈夫气概,绝不作儿女情长、柔弱缠绵之态。
5.D 【解析】D.“以马、雕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边疆难得的宁静”错。“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两句意为“战马嘶鸣着掠过旧时战场,金雕认得昔日打猎的山丘”,这两句通过马、雕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边疆战事的频繁。
6.①情感上:戴诗表达了战胜敌人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之情,王诗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②语言风格上:戴诗呈现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王诗呈现出沉郁悲凉的风格。
7.D 【解析】D.“后四句从渔人的视角写桃花源”错。“樵客初传汉姓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是从桃源人的视角写的;“居人未改秦衣服”写渔人乍见“居人”,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是从渔人的视角写的。
8.①《桃花源记》语言平淡(质朴),本诗语言凝练。“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几句高度凝练,概括了《桃花源记》中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
②《桃花源记》长于叙事,本诗侧重通过描写营造意境。本诗通过“繁花”“茂竹”等画面营造出欣欣向荣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向往、喜爱之情。《桃花源记》更侧重叙事,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
③《桃花源记》语言自由灵活,音乐性相对低;本诗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音乐性更强。
9.C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直抒胸臆”错,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怀。
10.《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
11.D
【解析】D.“表达诗人种柳也是为了追念古代召公的深挚情怀”说法错误,借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故选D。
12.(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2)思想感情:在戏谑幽默的语言背后实则表达诗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在自嘲自戏的文字中也表达了诗人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的忧虑和惭愧,并以此自励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