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创新题【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创新题【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13 19: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创新题
1.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
B. 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 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
2.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③为喷水的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石蕊试纸。将高、矮蜡烛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③试纸均变红
B. 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C. 实验中可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 ①比③试纸先变红
3. 用该装置进行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__(填编号)。
①稀H2SO4     ②FeSO4溶液
③Cu(NO3)2溶液 ④AgNO3溶液
4. 同学们设计如图装置进行铁钉的相关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为稀盐酸,则铁钉不会锈蚀
B. 若X为水,则水面下铁钉生锈最严重
C. 若X为硫酸铜溶液,则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固体
D. 以上三个实验中,U形管中液面不发生变化
5. 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挤压滴管后,单球管中发生反应时MnO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2)将如图所示的硫点燃立即伸入集气管中,可观察到硫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1)试管Ⅰ中反应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Ⅰ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止水夹a,试管Ⅰ中的溶液会压入到试管Ⅱ中,有沉淀生成。试管Ⅱ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木炭,②③处为火柴头(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③处火柴头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 ②处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D. 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
8.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火柴梗含有碳、氢、氧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 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9. 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为红色
B. 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该实验说明氨水显碱性
D. 若用紫色石蕊试液替换无色酚酞试液,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
10. 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使其高度一致,塞紧橡胶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b管中铁钉无锈蚀B. 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 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有关D. 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11.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的热是来源于铁粉的锈蚀反应。用“暖宝宝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进入玻璃瓶(容积为250 mL)中水的体积为45 mL(铁粉锈蚀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 若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可能是铁粉不足
D.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12. 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选项 X Y Z
A O2 H2SO4 紫色石蕊溶液
B CO2 H2O 无色酚酞溶液
C CO Ca(OH)2 紫色石蕊溶液
D CO2 NaOH 无色酚酞溶液
13.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________。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字母)。
A. 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 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14. 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
(1)曲线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取2 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称得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为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HCOOH H2O+CO↑)
A. X的取值范围为1.4 g<X<2 g
B. 实验中所需CO的量可实现控制
C. 实验中没涉及置换反应
D. 实验时先挤压软塑料滴瓶,再点燃酒精喷灯
16.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通过创新改进实验装置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
(1)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气管中加入石灰石颗粒,推压加液器的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制气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要随时停止反应,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17.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18.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 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高了
参考答案
1. D 2. D 3. ④ 4. C
5. (1)催化作用 (2)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3)S+O2 SO2
6. (1)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Fe+H2SO4=== FeSO4+H2↑ 
(2)H2SO4+2NaOH=== Na2SO4+2H2O
7. A 8. A 9. D 10. B 11. B 12. D
13. (1)变浑浊 (2)B
14. (1)CO2+2NaOH=== Na2CO3+H2O
(2)CO2与NaOH溶液反应,几乎能全部吸收二氧化碳,压强几乎变为零,而CO2与水反应时压强几乎不变
15. A
16. (1)打开弹簧夹,推压加液器活塞,如果导管口的下端有气泡产生,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 CaCl2+H2O+CO2↑ CO2+Ca(OH)2=== CaCO3↓+H2O
(3)关闭弹簧夹
17. B 18. C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