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09 10:11: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左图为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右图为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所示的活动及服饰所属民族主要分布在( )
A.⑤ B.④ C.③ D.②
2.①所在地形区的典型特点是( )
A.辽阔坦荡 B.千沟万壑 C.雪山广布 D.崎岖不平
【答案】1.C 2.B
【解析】1.右图所示的活动及服饰所属民族是维吾尔族的手鼓舞,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正确;⑤是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着藏族,排除A;④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分布着蒙古族,排除B;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分布着壮族,排除D;故选C。
2.①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其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B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辽阔坦荡,排除A;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广布,排除C;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崎岖不平,排除D;故选B。
【点睛】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东多西少。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民族为壮族,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3.关于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风成说”得到科学界广泛的认可。右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该图是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推测,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答案】C
【详解】科学家提出了黄土高原的许多成因学说,其中“风成说”已得到了广泛支持,其证据是黄土高原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而且离沙漠越远,黄土颗粒越细。读图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自西北向东南,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南海诸包入省界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读图并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特色美酒是青稞酒 B.②地区传统主食是各类面食
C.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烤羊肉 D.④地区居民主食为白米饭
5.图中①和②的分界线是( )
A.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答案】4.C 5.A
【解析】4.读图得知,①地区是北方地区,该地区的传统主食是面食,A错误;②地区是南方地区,该地区的居民喜爱吃白米饭,B错误;③地区是西北地区,该地区的传统美食是烤全羊,C正确;④地区是青藏地区,该地区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D错误。故选C。
5.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北方地区,②为南方地区。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 淮河一线,该线还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A正确、D错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指的是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以东一线,BC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6.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文化不同,四川人喜欢吃( )
A.偏甜的食物 B.偏咸的食物 C.偏辣的食物 D.偏酸的食物
【答案】C
【详解】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阴雨天多,吃辣可以加速湿气排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写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通过对我国疆域四至点的景物描述,文意表明我国( )
A.南北跨纬度大 B.东西跨经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 D.国土面积辽阔
8.“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通常将我国南北划分的界线是( )
A.阴山 B.秦岭 C.长江 D.南岭
9.关于我国四地域的资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国的能源矿产储量大 B.南疆的水资源多于北国
C.东海碧波中有我国众多的渔场 D.帕米尔高原上牧业发达
【答案】7.D 8.B 9.D
【解析】7.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体现我国东西跨经度大,时间差异大;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体现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大。通过对我国疆域四至点的景物描述,表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我国南北划分的界线是秦岭-淮河,其地理意义有: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与8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我国北方能源矿产储量大,煤、铁、石油丰富,A正确;我国南方水资源多于北方,B正确;我国东海有众多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C正确;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的最西端,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牧业不发达,D错误。根扰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南北跨的纬度大,这样使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即使是同一季节,南北景象也不同。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乡风貌,别具特色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D.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渤海和黄海
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12.黄土高原和长江三角洲是反映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的典型地区。下列对这两个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B.西湖、圆明园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旅游景点
C.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人口稠密、水运发达
D.黄土高原有塬、墚、峁、川等多样的地貌景观
【答案】10.D 11.D 12.B
【解析】10.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黄海和东海,故D叙述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和“水乡”,别具特色,故ABC叙述正确。故选D。
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为两翼,上海是其核心城市,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2.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故A正确。杭州西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旅游景点,圆明园位于华北地区的北京,故B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人口稠密、水运发达,故C正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有塬、墚、峁、川等多样的地貌景观,故D正确。故选B。
【点睛】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 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的入海处,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心。
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引进良种,积极鼓励天然放牧
B.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
C.全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
14.图中①②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答案】13.B 14.D
【解析】13.从图中看出,图中③区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B正确;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放牧为圈养,A错误;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图中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四川盆地,两地区虽然纬度相当,但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较高,D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BC,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15.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大致位于116°E、40°S
C.由于北京处于干旱地带,无河流流经 D.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西北角,北面、西面多山
【答案】D
【详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大致位于116°E、40°N,B错误;北京位于半湿润区,境内有永定河、潮白河等,C错误;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西北角,北面、西面多山,D正确;故选D。
二、解答题
16.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后,形成的又一工业密集区。它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工业基地以________(轻/重)工业为主,其中大连市属于________(省/县/乡)级行政区划。
(2)乙工业基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平原,其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3)铁路运输是甲、乙两工业基地之间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连接两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铁路运输具有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请说说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答一点即可)
【答案】(1) 重 县
(2) 华北 淡水资源短缺
(3) 京哈线 运输速度较快,价格较低,运量较大
(4)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经济圈为材料,我国不同工业基地的分布及优势、铁路干线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
【详解】(1)读图可得,甲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乙是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最著名的重工业基地的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其中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连市属于县级行政区划。
(2)乙工业基地所处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淡水资源短缺。该地区降水较少,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3)铁路运输是甲、乙两工业基地之间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连接两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京哈线,铁路运输具有的优势条件有运输速度较快,价格较低,运量较大。
(4)京津唐和辽中南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两个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点睛】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17.地理探究:地理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对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进行探究。
老师给每个小组展示一幅图片(图甲、乙、丙),分别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
(1)每个小组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过程中,都必须查找图示所在地区的哪一方面资料____。
(2)第一小组依据图甲,查找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得出结论:非洲的茅草屋主要分布在____气候区。
(3)第二小组依据图乙,查找资料得知,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小组根据广东沿海地区的气候图(下图),得出骑楼建筑结构的作用。你认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三小组依据图丙,查找了我国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藏袍的特点,得出结论:藏袍衣袖长,袖子方便脱落与当地哪种自然环境有关________。
【答案】(1)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料
(2)热带草原
(3)避雨、防晒
(4)西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分析】本大题以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进行探究为材料,涉及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服饰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每个小组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过程中,都必须查找图示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料。
(2)第一小组依据图甲,查找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得出结论:非洲的茅草屋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茅草屋主要由茅草搭建而成的,就地取材以茅草为主要材料,且能够遮阴、避雨,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3)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由图可知,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骑楼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
(4)第三小组依据图丙,查找了我国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藏袍的特点,得出结论:藏袍衣袖长,袖子方便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因此昼夜温差大,掉袖藏袍便于穿脱,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18.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定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集中分布在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
(2)长江流域主产区民居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屋顶坡度较____(大、小),根据长江流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推测,就烙饼和米粉而言,该地区居民更喜爱吃____。
(3)在黄淮海平原主产区这片厚厚的____(黑、黄、红)土地上,耕地以____(水田、早地)为主。
(4)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____。
【答案】(1)季风区
(2) 大 米粉
(3) 黄 旱地
(4) 西北 畜牧业
【分析】本题以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我国的农产品分布、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我国的农产品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受降水、地形的影响,农产品主要产区分布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全年降水较多,民居的建筑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雨水的下泄。根据长江流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推测,就烙饼和米粉而言,该地区居民更喜爱吃米粉,南方产稻米,北方产小麦,烙饼原料是小麦,米粉原料是稻米。
(3)读图可知,黄淮海平原主产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我国北方地区,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粮食主要是小麦和玉米。
(4)读图可知,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草场广布,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左图为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右图为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所示的活动及服饰所属民族主要分布在( )
A.⑤ B.④ C.③ D.②
2.①所在地形区的典型特点是( )
A.辽阔坦荡 B.千沟万壑 C.雪山广布 D.崎岖不平
3.关于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风成说”得到科学界广泛的认可。右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该图是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推测,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
南海诸包入省界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读图并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特色美酒是青稞酒 B.②地区传统主食是各类面食
C.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烤羊肉 D.④地区居民主食为白米饭
5.图中①和②的分界线是( )
A.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文化不同,四川人喜欢吃( )
A.偏甜的食物 B.偏咸的食物 C.偏辣的食物 D.偏酸的食物
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写到:“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通过对我国疆域四至点的景物描述,文意表明我国( )
A.南北跨纬度大 B.东西跨经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 D.国土面积辽阔
8.“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通常将我国南北划分的界线是( )
A.阴山 B.秦岭 C.长江 D.南岭
9.关于我国四地域的资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国的能源矿产储量大 B.南疆的水资源多于北国
C.东海碧波中有我国众多的渔场 D.帕米尔高原上牧业发达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乡风貌,别具特色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D.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渤海和黄海
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12.黄土高原和长江三角洲是反映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的典型地区。下列对这两个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B.西湖、圆明园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旅游景点
C.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人口稠密、水运发达
D.黄土高原有塬、墚、峁、川等多样的地貌景观
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③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引进良种,积极鼓励天然放牧
B.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
C.全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
14.图中①②两地夏季气温相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15.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大致位于116°E、40°S
C.由于北京处于干旱地带,无河流流经 D.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西北角,北面、西面多山
二、解答题
16.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后,形成的又一工业密集区。它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工业基地以________(轻/重)工业为主,其中大连市属于________(省/县/乡)级行政区划。
(2)乙工业基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平原,其发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3)铁路运输是甲、乙两工业基地之间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连接两工业基地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铁路运输具有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请说说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答一点即可)
17.地理探究:地理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对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进行探究。
老师给每个小组展示一幅图片(图甲、乙、丙),分别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
(1)每个小组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过程中,都必须查找图示所在地区的哪一方面资料____。
(2)第一小组依据图甲,查找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得出结论:非洲的茅草屋主要分布在____气候区。
(3)第二小组依据图乙,查找资料得知,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小组根据广东沿海地区的气候图(下图),得出骑楼建筑结构的作用。你认为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三小组依据图丙,查找了我国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藏袍的特点,得出结论:藏袍衣袖长,袖子方便脱落与当地哪种自然环境有关________。
18.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大局出发,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我国制定了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集中分布在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
(2)长江流域主产区民居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屋顶坡度较____(大、小),根据长江流域主产区的粮食作物推测,就烙饼和米粉而言,该地区居民更喜爱吃____。
(3)在黄淮海平原主产区这片厚厚的____(黑、黄、红)土地上,耕地以____(水田、早地)为主。
(4)甘肃新疆主产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该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