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分布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各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2.我国耕地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干旱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3.对土地资源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B.林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C.草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山地、高原地区
D.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土地资源无法利用
【答案】1.B 2.B 3.C
【解析】1.读图可得,①所示的是南方地区的水田,②所示的是北方地区的旱地,③所示的是分布在东北、西南山区 的林地,④所示的是主要是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区的草地,故B正确。故选B。
2.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和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相一致,故B正确。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故A错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都是以草地为主,故C错误。干旱区与湿润区没有界线,故D错误。故选B。
3.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故A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季风气候区,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故B错误。草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少,半干早地区的高原或山地,故C正确。高原多为草地,山地多为林地,多数是可以利用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少 B.耕地比重最大
C.后备耕地充足 D.林地比耕地比重大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中,可利用土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可利用草地 D.建设用地
【答案】4.D 5.C
【解析】4.读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我国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利用土地较多;我国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我国林地比耕地比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读图可知,耕地面积为12.68%,林地面积为31.86%,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4.48%,建设用地面积为5.26%,因此,可利用土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可利用草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千米2,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多为木质结构,可遮阳避雨,保护桥梁,还可供人休憩。廊桥是能够反映区域地理特征的独特建筑。如图甲为单跨式木拱廊桥景观图。图乙为各省廊桥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廊桥数量居前两位的省区依次是( )
A.浙、闽 B.湘、滇 C.桂、赣 D.黔、皖
7.从各省廊桥数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图中可以看出,廊桥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8.直接影响廊桥建造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
①河流②地方风俗③降水④农业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6.A 7.A 8.C
【解析】6.读各省级行政区域廊桥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图可知,数量最多的是浙江,其次是福建,两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浙、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廊桥数量多的浙江、福建、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湖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①廊桥建在河流.上,故①项正确;②地方风俗属于人文地理,故②项错误;③当地的降水多,廊桥可以避雨,故③项正确;④农业活动属于人文地理,故④项错误;故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其中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尤其在浙江泰顺,泰顺因此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 “,古廊桥目前尚存100余座。
“独竹漂”(图示)是我国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绝技。当地山高水险,人们为了相互往来,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后发展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9.“独竹漂”发源地很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
10.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合理投放饵料 B.正确使用海洋药物
C.减少向海洋直接排放污水 D.垦伐海防林扩大养殖规模
【答案】9.B 10.D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独竹漂”发源地山高水险,是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地势崎岖,少数民族较多,B正确;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河流少,AC错误;江汉平原是平原地区,水流缓,不适合“独竹漂”,D错误;故选B。
10.合理投放饵料,正确使用海洋药物,减少向海洋直接排放污水,都有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垦伐海防林扩大养殖规模,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在2011年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第一次被列入运动项目。贵州多地都有该项目活动。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卫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A.乌鲁木齐 B.兰州 C.郑州 D.银川
12.图示工程经过新疆,该省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 )
A.壮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3.图示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东南丘陵 ②四川盆地 ③准噶尔盆地 ④云贵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B 12.C 13.B
【解析】11.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故A错误;中卫所在省区是甘肃,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兰州,故B正确;郑州是河南的行政中心,故C错误;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12.新疆居民中维吾尔族占45.73%,因此新疆居民的主体是维吾尔族。故排除ABD;故选C。
13.读图可得,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起止点城市是霍尔果斯和广州,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有:东南丘陵、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沿途不经过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排除②④,由此排除ACD,B正确;故选B。
【点睛】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网络歌曲:“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丙人’就笑了;‘丙人’说他文物多,‘丁人’就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其简称与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云—大理 B.乙—藏—拉萨 C.丙—新—乌鲁木齐 D.丁—陕—西安
15.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士最西端在甲省(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B.乙省(区)的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
C.我国人口分布沿黑龙江省黑河到丙省(区)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D.丁省(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答案】14.D 15.A
【解析】14.由题目可知,甲是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乙是民族数量最多的云南省,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大理是云南省的旅游城市;丙是地势最高的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行政中心是拉萨;丁是文物多的陕西省,该省简称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故选D。
15.我国领土最西端是位于甲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故A正确。乙云南省的居民日常主食是米饭,故B错误。我国人口分布沿黑龙江省黑河到乙省(区)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故C错误。丁陕西省主要位于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没有江南水乡的景观,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不同省区的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不同。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沙2020年4月7日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1)从图1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以_______(部门)为主,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
(2)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0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从图2中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_______(高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从自然条件看,我国______(地形)少,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我国人口______,且对耕地的利用中存在乱占耕地等不合理的现象。
(3)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的推广和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作改良等举措,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这说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A.科技兴农 B.完全依靠自给自足 C.依赖国际市场 D.全部进行水稻种植
【答案】(1) 种植业 水稻 水田
(2) 低于 平原 多
(3)A
【分析】本题以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为材料,涉及到我国农业和粮食作物的分布,耕地现状及农业发展的方向,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1可知,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多,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属于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读图2可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远低于世界人均0.24公顷的平均水平,从地形看,主要是因为我国平原面积小,耕地少,而我国人口多,又有乱占耕地等现象,所以人均耕地少。
(3)理解可知,超级杂交水稻和海水稻的生长是依靠科学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等技术,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所以根据题意选A。
17.读我国不同区域景观图,回答。
(1)A图是我国________地区(填四大区域名称)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
(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________,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________高原地区。
(3)C图是我国________地区(填四大区域名称)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________,墙体较________。
(4)在D图中,农业生产以________业为主。
【答案】 南方 水田 窑洞 黄土 北方 小 厚 畜牧
【分析】本题以我国不同区域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了四道小题,涉及四大地理区域的民居和农业生产,考察了学生对区域地理的掌握情况。
【详解】(1)由图可知,A图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窑洞,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3)C图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
(4)由图知,D图是蒙古包,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点睛】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南船北马”体现了秦岭-淮河一线两侧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以南地区以水运为主,以北地区牛车、马车等运输方式比较普遍。下图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探究活动一】
(1)试从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析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河湖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
(2)结合所见所闻,试列举两条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地区饲养牛、马等牲畜的作用。
【探究活动三】
(3)图片中的砖碑位于秦岭一淮河一线,请说出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除交通差异外,在社会经济方面还有哪些差异。(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气候:秦淮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地形:秦淮以南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
(2)交通运输、耕地、提供皮革、角、肉等
(3)以北:旱田、小麦、民居平顶墙厚、冬装、供暖等
以南:水田、水稻、民居尖顶墙薄、衣薄、无供暖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秦岭-淮河线不背景,涉及南北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人文活动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地理事物的阐释与地理原理的应用能力。同时考查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多;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于形成河流。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地形开阔,河流较少,耕地交通以陆运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饲养牛、马的作用主要有交通运输、耕地、提供皮革、角、肉等。
(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耕地以旱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传统民居平顶墙厚,冬季寒冷,人们穿冬装,冬季房屋要供暖等。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传统民居尖顶墙薄,气温高,衣着薄,无供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分布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各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2.我国耕地与草地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为(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D.干旱区与湿润区分界线
3.对土地资源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B.林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C.草地多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山地、高原地区
D.高原、山地地区由于地势较高,土地资源无法利用
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少 B.耕地比重最大
C.后备耕地充足 D.林地比耕地比重大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中,可利用土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可利用草地 D.建设用地
“廊桥”是一种有屋檐的桥,多为木质结构,可遮阳避雨,保护桥梁,还可供人休憩。廊桥是能够反映区域地理特征的独特建筑。如图甲为单跨式木拱廊桥景观图。图乙为各省廊桥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廊桥数量居前两位的省区依次是( )
A.浙、闽 B.湘、滇 C.桂、赣 D.黔、皖
7.从各省廊桥数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图中可以看出,廊桥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8.直接影响廊桥建造的自然地理因素是( )
①河流②地方风俗③降水④农业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独竹漂”(图示)是我国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绝技。当地山高水险,人们为了相互往来,常常使用一根楠竹或木头作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后发展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9.“独竹漂”发源地很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江汉平原
10.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合理投放饵料 B.正确使用海洋药物
C.减少向海洋直接排放污水 D.垦伐海防林扩大养殖规模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中卫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A.乌鲁木齐 B.兰州 C.郑州 D.银川
12.图示工程经过新疆,该省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 )
A.壮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13.图示工程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东南丘陵 ②四川盆地 ③准噶尔盆地 ④云贵高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网络歌曲:“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丙人’就笑了;‘丙人’说他文物多,‘丁人’就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其简称与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云—大理 B.乙—藏—拉萨 C.丙—新—乌鲁木齐 D.丁—陕—西安
15.关于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领士最西端在甲省(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B.乙省(区)的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
C.我国人口分布沿黑龙江省黑河到丙省(区)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D.丁省(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二、解答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沙2020年4月7日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1)从图1可看出,我国东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以_______(部门)为主,大致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
(2)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2020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从图2中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_______(高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因为从自然条件看,我国______(地形)少,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我国人口______,且对耕地的利用中存在乱占耕地等不合理的现象。
(3)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的推广和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稻作改良等举措,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这说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A.科技兴农 B.完全依靠自给自足 C.依赖国际市场 D.全部进行水稻种植
17.读我国不同区域景观图,回答。
(1)A图是我国________地区(填四大区域名称)的景观,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
(2)在B图中,该建筑物的名称为________,这种建筑主要分布在________高原地区。
(3)C图是我国________地区(填四大区域名称)的景观,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________,墙体较________。
(4)在D图中,农业生产以________业为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南船北马”体现了秦岭-淮河一线两侧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以南地区以水运为主,以北地区牛车、马车等运输方式比较普遍。下图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探究活动一】
(1)试从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析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河湖的原因。
【探究活动二】
(2)结合所见所闻,试列举两条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地区饲养牛、马等牲畜的作用。
【探究活动三】
(3)图片中的砖碑位于秦岭一淮河一线,请说出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除交通差异外,在社会经济方面还有哪些差异。(至少答出两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