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6 10:59: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如图为“以澳门为中心的某交通运输方式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
2.澳门的主要支柱产业是( )
A.自由贸易港 B.博彩旅游业
C.服务外包产业 D.服务业
【答案】1.A 2.D
【解析】1.从等时线的时间来看,该运输方式速度快,应为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高速公路速度都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加工工业、建筑业等,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故选B。
【点睛】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由砂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加工工业、建筑业等,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福厦高铁将是全国首条“跨海高铁”,是福建省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高铁,预计2023年6月建成通车。读“福州至厦门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高速铁路起点福建省的行政中心是( )
A.福州市 B.泉州市 C.厦门市 D.漳州市
4.泉港站至泉州南站的部分路段建设跨海高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结构稳定 B.保障铁路高速运行 C.跨海路段建设成本低 D.海上建设难度小
5.福厦高铁的修建有利于( )
A.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B.提高集装箱物流效率
C.高铁取代其他运输方式 D.加快沿线矿产开发
【答案】3.A 4.B 5.A
【解析】3.福建省,简称闽,行政中心是福州。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结合材料可知福夏高铁福建省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高铁,高铁时速高,对线路的要求高,线路一是要平,二是要直,这样才能保证高铁的安全通行,因此该铁路部分线路采用跨海大桥的主要为了保障高铁高速运行,故B正确;据图可知,福厦铁路沿线地区多港湾,地形较崎岖,故A错误;采用跨海大桥,线路虽然缩短,但是成本增加了,故C错误;跨海大桥建设难度更大,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5.福夏高铁的修建使得福州、莆田、泉州至厦门和漳州市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方便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一体化,故A正确;高铁主要用于客运,对集装箱物流效率问题影响不大,故B错误;高铁的修建,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提升运输效率,它不能取代其他的运输方式,故C错误;沿线没有矿产资源,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点睛】福厦高铁,又名福厦漳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福州市与漳州市的高速铁路,是福建省第二条快速铁路。它的建成将缩短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之间的时空距离,厦榕宁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厦漳泉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推进海西城市群快速发展。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以下美食与分布地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蓝田裤带面――当地人喜爱的主要面食是馕
B.房县小花菇――人们春节喜欢打糍粑
C.乐山豆花――当地人爱吃牛肉炖萝卜以御寒
D.清炖跳跳鱼――当地风味食品多用面粉做成
7.广东省的潮州春卷属于( )
A.川菜 B.湘菜 C.粤菜 D.闽菜
【答案】6.B 7.C
【解析】6.陕西蓝田著名的汉族特色面食,当地制作的面条,其长、宽、厚就像皮带一样,煮好后调以佐料,吃起来滑而不腻,别有一番嚼头,A错。房县小花菇――人们春节喜欢打糍粑B正确。乐山豆花当地人食物喜欢放花椒,主要是可以祛除体内湿气,C错。清炖跳跳鱼出自于江苏省――当地风味食品多用米粉做成,D错。故B符合题意,选B。
7.八大菜系命名以省级行政单位命名,分别是: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广东省的潮州春卷属于粤菜。故C符合题意。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各地的传统美食。读图解答即可。
8.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
A.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C.屋顶坡度大,墙体较厚 D.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
【答案】B
【详解】北方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降水较少,冬季气候寒冷燥,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所以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墙体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9.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对各地的民居、服饰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傣族多竹楼,是为适应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藏族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冬季,海南岛上的人们服饰宽大厚实以抵御寒冬
D.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C
【分析】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傣族多竹楼,是为适应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A正确;
藏族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所以B正确;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的气温也会在0℃以上,不用宽大的服饰御寒,所以C错误;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所以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0.我国下列地区中,多就地取材建造石屋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海南岛 C.东北平原 D.横断山地区
【答案】D
【分析】根据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在我国,多就地取材建造房屋的是位于我国的山区居民,石材丰富,建造成本较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山地少,石材较少,故A错误;海南岛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山地少,故B错误;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山地少,石材少,故C错误;横断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石材丰富,居民多就地取材,建造石屋,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D。
【点睛】考查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的关系。
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图为“我国1981年~2010年间“春天”到来脚步的月份和地域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对我国常年“春天的脚步”描述正确的是( )
A.广州和上海都是2月份到达 B.3月份春天的脚步到达范围最广
C.青藏高原和北部边疆春天的脚步最迟 D.春天的脚步到达时间与地形无关
12.影响“春天”的脚步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3.下列关于图中“春天”的脚步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
B.塔里木盆地入春早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
C.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入春晚的原因相同
D.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
【答案】11.C 12.B 13.D
【解析】11.读图可知,广州是2月份到达春天,上海是3月份到达春天,排除A;4月份春天的脚步到达范围最广,排除B;青藏高原和北部边疆春天的脚步最迟,C正确;春天的脚步到达时间与地形有关,青藏等地区受地形影响春天脚步到达慢,排除D;故选C。
12.读图可知,我国春天的脚步方向是自南向北,这是由于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导致的,纬度低,气温高,春天来得早,纬度高,气温低,春天来得晚,受纬度位置的影响,B正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CD;故选B。
13.读图可知,华南地区2月就进入春天,比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早,排除A;塔里木盆地入春晚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排除B;青藏高原入春晚是因为海拔高,大兴安岭入春晚是因为纬度高,原因不相同,排除C;读题干可知,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故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C的时段决定,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C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5天平均气温稳定≥22°C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
河西走廊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读图,为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是( )
A.河谷农业 B.旱作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5.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答案】14.D 15.A
【解析】14.根据河西走廊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可知,河西走廊等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所以水资源缺乏,故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属于灌溉农业。故ABC不正确,D正确。根据题意选D。
15.根据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颗粒饱满,故A符合题意;这里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降水少,地形崎岖。故BCD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选A。
【点睛】河西走廊主要位于甘肃省,是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河西走廊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
二、解答题
16.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下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人均____。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a~e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主要地形类型为____。
(4)a类型所在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与b的界线是____。
【答案】(1)B
(2) 丰富##多 不足##少
(3) d 高原
(4) 水田 秦岭—淮河
【分析】本题以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详解】(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其中水资源、十地资源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小麦属于人类种植的农产品,不属于自然资源。B正确,故选B。
(2)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3)根据图例及分布地区可知,a为水田,b为旱地,c为林地,d为草地,e为荒漠。因此a~e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d,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类型以高原为主。
(4)a类型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为水田,与b旱地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大致经过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7.【品味多民族文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_______。
(2)甲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_______作用。
(3)甲图所示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__。
(4)乙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
【答案】 自然环境 蒙古 防寒 蒙古包 傣 竹楼
【分析】1、本题组主要以我国的少数民族为材料,考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服饰和民居、建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温变化显著,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甲图是蒙古族的民族服饰,蒙古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该服饰有较强的防寒作用。
(3)甲图所示民族蒙古族发展畜牧业,经常要变换地方放牧,所以当地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便于迁移。
(3)乙图是傣族的民族服饰,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所以该服饰比较清凉。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因为该地区盛产毛竹,气候闷热,竹楼底层没有住人,第二层比较凉爽而且少蚊虫毒蛇影响。
【点睛】
1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南方地区图:山脉:A:__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 E:巫山 F:横断山脉G:_____;地形区:①东南丘陵 ②_______ ③四川盆地 ④_________
(2)区域概况
位置 ____________线以南、________以东的地区 ,东临_____海和东海,南临_____海
面积 约占全国的25%
人口 约占全国的55%
民族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______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自然地理特征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4)农业
生产条件 ________充足,_______丰沛
美称 成都平原素称“___________”,长工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__________”
物产 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答案】(1) 台湾山脉 武夷山脉 南岭 雪峰山 秦岭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 秦岭-淮河 青藏高原 黄 南 云南
(3) 云贵 四川 长江中下游 大 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 热量 降水 天府之国 鱼米之乡
【分析】本题以南方地区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分布、地形地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A是位于台湾的台湾山脉;B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交界处为武夷山脉;C为南岭;D为地处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雪峰山;G为东西走向的秦岭,与淮河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②为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云贵高原;④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读图可知,南方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其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纬度最低的南海;其中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前面分析可知,南方地区西部有②云贵高原和③四川盆地;东部分布在④长江中下游平原和①东南丘陵;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长度长,为我国第一大河;珠江纬度较低,受季风气候和雨带的影响,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都平原物产丰富,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和淡水鱼产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如图为“以澳门为中心的某交通运输方式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
2.澳门的主要支柱产业是( )
A.自由贸易港 B.博彩旅游业
C.服务外包产业 D.服务业
福厦高铁将是全国首条“跨海高铁”,是福建省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高铁,预计2023年6月建成通车。读“福州至厦门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高速铁路起点福建省的行政中心是( )
A.福州市 B.泉州市 C.厦门市 D.漳州市
4.泉港站至泉州南站的部分路段建设跨海高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结构稳定 B.保障铁路高速运行 C.跨海路段建设成本低 D.海上建设难度小
5.福厦高铁的修建有利于( )
A.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B.提高集装箱物流效率
C.高铁取代其他运输方式 D.加快沿线矿产开发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以下美食与分布地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蓝田裤带面――当地人喜爱的主要面食是馕
B.房县小花菇――人们春节喜欢打糍粑
C.乐山豆花――当地人爱吃牛肉炖萝卜以御寒
D.清炖跳跳鱼――当地风味食品多用面粉做成
7.广东省的潮州春卷属于( )
A.川菜 B.湘菜 C.粤菜 D.闽菜
8.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
A.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C.屋顶坡度大,墙体较厚 D.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
9.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对各地的民居、服饰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傣族多竹楼,是为适应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藏族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冬季,海南岛上的人们服饰宽大厚实以抵御寒冬
D.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10.我国下列地区中,多就地取材建造石屋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海南岛 C.东北平原 D.横断山地区
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图为“我国1981年~2010年间“春天”到来脚步的月份和地域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对我国常年“春天的脚步”描述正确的是( )
A.广州和上海都是2月份到达 B.3月份春天的脚步到达范围最广
C.青藏高原和北部边疆春天的脚步最迟 D.春天的脚步到达时间与地形无关
12.影响“春天”的脚步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13.下列关于图中“春天”的脚步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
B.塔里木盆地入春早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
C.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入春晚的原因相同
D.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
河西走廊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读图,为河西走廊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西走廊的特色农业是( )
A.河谷农业 B.旱作农业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5.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D.雨热同期,地形平坦
二、解答题
16.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下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人均____。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a~e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主要地形类型为____。
(4)a类型所在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____,与b的界线是____。
17.【品味多民族文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显著,人们的服饰要适应当地的_______。
(2)甲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服饰有较强的_______作用。
(3)甲图所示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__。
(4)乙图是_______族的民族服饰,该民族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
1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南方地区图:山脉:A:___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 E:巫山 F:横断山脉G:_____;地形区:①东南丘陵 ②_______ ③四川盆地 ④_________
(2)区域概况
位置 ____________线以南、________以东的地区 ,东临_____海和东海,南临_____海
面积 约占全国的25%
人口 约占全国的55%
民族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______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3)自然地理特征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4)农业
生产条件 ________充足,_______丰沛
美称 成都平原素称“___________”,长工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__________”
物产 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商品粮基地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