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0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划分青藏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人文因素 B.气温与降水 C.地理位置 D.地势与地形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绵延1500千米,被尊称为“中华龙脉”,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秦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4.秦岭是下列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
①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③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④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
地理界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甲图中我国地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线以东为非季风区 B.②线以西人口稠密
C.③线以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④线大致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7.根据乙图所示气候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甲图④线以北地区
C.地处四川盆地,冬季寒冷干燥 D.所在地区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沧州百年冬枣林所在的温度带为(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9.四川文化农业遗产与其所对应的省区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不正确的是( )
A.沧州-冀-石家庄 B.安吉-浙-杭州 C.新化-豫-沈阳 D.芒康-藏-拉萨
10.新化地区的作物熟制(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11.芒康所在的省区风光绮丽,到该省区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
①藏族锅庄舞 ②竹楼村寨 ③青青牧场,牛羊成群 ④沙滩椰林 ⑤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天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③青藏高原④黄土高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会促进沿线地区( )
①旅游业的兴起②资源的开发③动植物的迁移④文化的交流⑤交通的发展⑥气候的改变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杨溪和柳陂的两名学生2018年春节随父母去游玩,回来后他们在微信上聊天。张明说:”我去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那里冬季到处冰天雪地,滑雪的人不少”;李斌说:“我去的区域,人们常说那里四季如春,降水充沛,水网发达,树木常绿,山水景观秀丽。春节时好多人还到海边游泳”。根据二人的聊天,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4.两人去的地方所在区域可能是( )
A.张明——西北地区;李斌——北方地区
B.张明——北方地区;李斌——南方地区
C.张明——青藏地区;李斌——西北地区
D.张明——南方地区;李斌——青藏地区
15.请你想想李斌去的地方所在的地理区域地理知识,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B.该区域河流流量大,冬季也有大量结冰现象,如十堰部分地区
C.该区域耕地多为水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区域盛产茶、苹果,还有甜菜、香蕉、棉花等经济作物
二、解答题
16.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丙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A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B接近于__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
(3)乙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4)丙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
(5)丁地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_________
17.图说地理。
读下图获取信息,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正误,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1)甲图中线路A为西气东输工程,起点位于油气资源丰富的准噶尔盆地。( )
(2)线路A依次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
(3)乙图所示区域气候干旱是因为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山环抱,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4)乙图所示区域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呈环状分布。( )
(5)乙图所示区域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形式主要是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
(6)根据丙图资料可以判断出①②③地最有可能位于青藏地区的是③。( )
18.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下列____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
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
(2)该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和小麦。该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穗大粒饱,对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光照强,日照充足B.海拔高,作物的生长期长
C.昼夜温差大D.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3)图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铁路,它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4)小明到该地区旅游,他发现在当地优良畜种中,被称作“高原之舟”的是____,在③城市游览了有拉萨市标志的建筑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而黑河一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综上所述。A错误,BCD正确。故选A项。
2.划分青藏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人文因素 B.气温与降水 C.地理位置 D.地势与地形
【答案】D
【详解】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所以划分青藏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与地形。故选D,ABC错误。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绵延1500千米,被尊称为“中华龙脉”,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秦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4.秦岭是下列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
①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③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④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B 4.A
【解析】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为: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是横断山脉。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该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秦岭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等。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秦岭一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是(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
【答案】A
【详解】秦岭一秦淮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理界线两侧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甲图中我国地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线以东为非季风区 B.②线以西人口稠密
C.③线以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④线大致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7.根据乙图所示气候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甲图④线以北地区
C.地处四川盆地,冬季寒冷干燥 D.所在地区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答案】6.D 7.B
【解析】6.结合图示,①线以东为季风区,A错误;②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③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C错误;④线大致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D正确,故选D。
7.结合乙图来看,1月气温低于0度,该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甲图④线以北地区,四川盆地在我国南方,B正确,C错误。所在地区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或是一年两熟,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也是800mm等降水量线。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示意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沧州百年冬枣林所在的温度带为(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9.四川文化农业遗产与其所对应的省区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不正确的是( )
A.沧州-冀-石家庄 B.安吉-浙-杭州 C.新化-豫-沈阳 D.芒康-藏-拉萨
10.新化地区的作物熟制(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11.芒康所在的省区风光绮丽,到该省区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
①藏族锅庄舞 ②竹楼村寨 ③青青牧场,牛羊成群 ④沙滩椰林 ⑤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8.B 9.C 10.C 11.B
【解析】8.由图可知,沧州百年冬枣林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所在的温度带为暖温带。结合所给答案A、C、D错误,B正确。故选B。
9.结合所学知识,沧州位于河北省,河北省简称冀,省级行政中心为石家庄,A正确;安吉位于浙江省,浙江省简称浙,省级行政中心为杭州,B正确;新化位于湖南省,湖南省简称湘,省级行政中心为长沙,C错误;芒康位于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简称藏,省级行政中心为拉萨,D正确。故选C。
10.由图可知,新化位于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结合所给答案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结合所学知识,芒康位于西藏自治区,可以欣赏到藏族锅庄舞、青青牧场,牛羊成群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①、③、⑤正确;竹楼是傣族的传统民居,位于我国云南省,②错误;沙滩椰林属于热带风光,只有在热带地区才能欣赏到,④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共有6个温度带,分别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沧州所在的温度带为暖温带。新化位于湖南省,湖南省简称湘,省级行政中心为长沙。亚热带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天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2.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③青藏高原④黄土高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会促进沿线地区( )
①旅游业的兴起②资源的开发③动植物的迁移④文化的交流⑤交通的发展⑥气候的改变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12.A 13.A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出,川藏铁路自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萨,跨越的地形区有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故A①②③正确;没有经过黄土高原,故④错误,即BCD错误。故选A。
13.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会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兴起、资源的开发、文化的交流和交通的发展等,故A①②④⑤正确;该铁路线通车后不能促进动植物迁移,也不能改变气候,故③⑥错误,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被称为“世界最难建的铁路”。铁路沿途地势起伏极大,尤其在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铁路沿线的山地经常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杨溪和柳陂的两名学生2018年春节随父母去游玩,回来后他们在微信上聊天。张明说:”我去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那里冬季到处冰天雪地,滑雪的人不少”;李斌说:“我去的区域,人们常说那里四季如春,降水充沛,水网发达,树木常绿,山水景观秀丽。春节时好多人还到海边游泳”。根据二人的聊天,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4.两人去的地方所在区域可能是( )
A.张明——西北地区;李斌——北方地区
B.张明——北方地区;李斌——南方地区
C.张明——青藏地区;李斌——西北地区
D.张明——南方地区;李斌——青藏地区
15.请你想想李斌去的地方所在的地理区域地理知识,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
B.该区域河流流量大,冬季也有大量结冰现象,如十堰部分地区
C.该区域耕地多为水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D.该区域盛产茶、苹果,还有甜菜、香蕉、棉花等经济作物
【答案】14.B 15.C
【解析】14.依据张明所说的“该地区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推测,可能该地区位于中国的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再结合“该地区冬季到处是冰天雪地,滑雪的人不少”,故此可知该地区为中国的北方地区;依据李斌所说的“人们常说那里四季如春,降水充沛,水网发达,树木常绿,山水景观秀丽”,可知该地区为中国的南方地区,该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水热条件较好。综上所述,故张明去的是北方地区,李斌去的是南方地区,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选择B。
15.根据所给材料和第1题分析,可知李斌想去的地方为中国的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故A错误;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大,冬季河流无结冰现象,故B错误;同时该地区的耕地多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故C正确;该区域主要生产亚热带和热带的作物,如茶叶、香蕉、荔枝等热带经济作物,故D错误,故选择C。
【点睛】北方的作物有苹果、梨、柿子、甜菜、大豆、花生、棉花等温带作物;南方的树有香蕉、菠萝、甘蔗、茶叶、荔枝、榴莲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二、解答题
16.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丙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A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2)甲、乙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B接近于__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
(3)乙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_
(4)丙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
(5)丁地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_________
【答案】 降水 800 油菜 干旱 牦牛
【详解】(1)读图可知:甲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甲北方地区、丙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甲、丙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A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2)读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是秦岭——淮河一线,接近于800mm等降水量线。
(3)读图可知:乙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是花生。
(4)读图可知:丙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该地,全年降水少,干旱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5)丁地区是青藏地区,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牦牛。
17.图说地理。
读下图获取信息,正确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习地理的首要途径。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正误,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1)甲图中线路A为西气东输工程,起点位于油气资源丰富的准噶尔盆地。( )
(2)线路A依次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
(3)乙图所示区域气候干旱是因为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山环抱,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4)乙图所示区域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呈环状分布。( )
(5)乙图所示区域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补给形式主要是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
(6)根据丙图资料可以判断出①②③地最有可能位于青藏地区的是③。( )
【答案】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详解】(1)A西气东输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故错误。
(2)A西气东输工程依次经过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故错误。
(3)新疆气候干旱是因为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山环抱,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正确。
(4)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和绿洲上,呈环状分布,盆地的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正确。
(5)塔里木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其补给形式主要是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正确。
(6)丙图资料可以判断出①②③地中,③的海拔最高,夏季气温最低,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正确。
18.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下列____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
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
(2)该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和小麦。该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穗大粒饱,对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光照强,日照充足B.海拔高,作物的生长期长
C.昼夜温差大D.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3)图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铁路,它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4)小明到该地区旅游,他发现在当地优良畜种中,被称作“高原之舟”的是____,在③城市游览了有拉萨市标志的建筑____
【答案】(1) 高寒 C
(2) 青稞 D
(3)青藏
(4) 牦牛 布达拉宫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粮食作物、青藏铁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形区,属于河谷农业,其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C正确;新疆气候干旱,在水源丰富地区发展了绿洲农业,排除A;西亚地区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排除B;与节水农业无关,排除D;故选C。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粮食作物主要以青稞和小麦为主;该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质优良,穗大粒饱,其原因是海拔高,云层少,光照强,日照充足,A不符合题意;海拔高,作物的生长期长,B不符合题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C不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不是没有病虫害,D符合题意,故选D。
(3)读图可知,图中铁路线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被称为“天路”,连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③城市为拉萨,拉萨市标志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