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7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气候宜人,风调雨顺 D.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A
【详解】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便利的交通、大量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侨乡和港澳支持、对外开放政策等,故A正确;地形、 气候、自然资源不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故BCD错误。故选A。
阅读下面虫虫同学地理课上做的某地区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X地区可能为(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京津唐地区
3.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X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
A.成本较高的劳动力资源 B.紧邻港澳的地理位置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发达的重工业
【答案】2.A 3.B
【解析】2.羊城指广州,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广东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华人华侨较多,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土地肥沃,河网纵横,经济发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其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国的南大门,所以该地区可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A正确;广东省不位于长江三角洲、云贵高原、京津唐地区,且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京津唐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CD错误。故选A。
3.X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成本较低,A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邻香港和澳门,有利于利用港澳地区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以轻工业为主,CD错误。故选B。
【点睛】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城市属于该区域的是( )
①广州②上海③佛山④东莞⑤珠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该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优越的海陆位置 B.城市众多,靠近京津
C.便利的海陆交通 D.靠近国际市场
【答案】4.D 5.B
【解析】4.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上海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②错误,故选D。
5.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海陆位置、便利的海陆交通、政策的优惠等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并没有临近北京和天津,它们属于环渤海经济圈范畴,B错误,故选B。
【点睛】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6.读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变化图,在粤港合作新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定位是( )
A.仍是“前店后厂”中的“后厂” B.由“后厂”变为“前店”
C.“店”和“厂”功能兼有的制造业 D.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合作模式由“前店后厂”而转变成新模式,珠三角地区的功能定位变成“店”和“厂”功能兼有的制造业,C正确;排除ABD,选C。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珠三角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半湿润区,河流稀少 B.人口众多,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C.水污染浪费严重,导致缺水 D.地势平坦,不利于水资源汇集
8.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蒸发 B.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发展空间
C.防止水体遭受污染 D.降低施工成本
9.为解决珠三角东部的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修建水库
C.工业污水达标处理 D.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10.结合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价格和运输距离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 B.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宜选择航空运输
C.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P运输方式 D.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Q方式为主
【答案】7.B 8.B 9.A 10.A
【分析】7.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主要属于东江流域。流域内径流量较小,且城市密集,人口多,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存在缺水问题。B正确。故选B。
8.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考虑到在工程建设时要最大限度保护大湾区生态环境,为未来大湾区发展预留出大量宝贵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地面征地及建筑物等拆迁量。B正确。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水体污染,但AC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AC。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本身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施工的成本,D错误。故选B。
9.为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修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解决水资源季节不均的问题;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减少水污染;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BCD措施可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此措施不可取,A符合题意。故选A。
10.读图可知,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A正确;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距离较近,宜选择公路运输,B错误;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铁路运输方式C错误;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D错误。故选A。
【点睛】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极大地加强了三地的联系。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②气候适宜③海陆交通便利④改革开放前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大量迁入 B.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C.强化政府行政管控 D.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
【答案】11.D 12.B
【分析】11.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南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①错误。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但不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②错误。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③正确。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且享受政策优势,④正确。故选D。
12.鼓励人口大量迁入并不能有效的城市群竞争力,且人口过多带来其他问题,A错误。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促使产业链更加完善,B正确。强化政府行政管控、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C、D错误。故选B。
【点睛】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人口、政策、科技、资金等。
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新格局。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 B.气候适宜,畜牧业发达
C.均为重要的全国政治中心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4.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 )
A.科技力量极为雄厚 B.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
C.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D.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
15.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的发展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
B.株洲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
C.湘潭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
D.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
【答案】13.A 14.B 15.B
【解析】1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都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两地都气候适宜,种植业发达,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而不是长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和珠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长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和珠江三角洲自由贸易区煤、石油等矿产资源都不丰富,A对,BCD错。故选A。
14.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B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地科技力量都雄厚,都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都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ACD错。故选B。
15.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线和沪昆线交汇于此,湘潭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B错,ACD对。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解答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注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特别行政区,B________特别行政区。
(2)填注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铁路:④________。
(3)对外贸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导产业,主要体现在主要工业原料靠________,产品靠________。(选填“进口”或“出口”)
(4)关于B特别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 B.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
C.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 D.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答案】(1) 澳门 香港
(2) 深圳 珠海 广州 京九
(3) 进口 出口
(4)D
【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材料,共设4个小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水平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位于珠江口西侧的为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东侧的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2)由图可知,①为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深圳,②为离澳门比较近的珠海,③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④为连接北京和九龙的京九线。
(3)结合所学知识,对外贸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香港面积较小、矿产资源缺乏,所以在发展工业时需要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
(4)由图可知,B为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A正确;海岸线曲折,多深水良港,交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交通中心,B、C正确;“海上花园”是指澳门,D错误。故选D。
17.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频发,人们依据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模式——基塘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示意图和右图广州气候资料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原因,补充下面的关系图。
地形 地势①_________,排水不畅 易积水,多洪涝灾害
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②_________季,多暴雨
水系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材料二:为了防治洪涝灾害,人们对三角洲的地形进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区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围,将原有低地抬高成为基堤。塘内养鱼,在塘基(基堤)上种植桑树,桑叶可以养蚕,蚕沙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被称为基塘农业。
(2)根据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图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材料三:随着珠江三角洲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样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为“杂基”;二是“塘”中养鱼集约化,实行机械化养鱼,增加了鱼的品种,提高了鱼的产量。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片农田被用于房屋建设,“基塘”面积已大大缩小。
(3)请你为基塘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1) 低平 夏
(2) 垫高塘基 增加 地形 塘基种桑 桑叶养蚕 生态
(3)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养鱼,提高养殖效益。
【分析】本大题以 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洪涝灾害、基塘农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珠江三角洲大部分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故易积水,多洪涝灾害。
(2)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创造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3)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基”上作物多样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为“杂基”,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采用现代农业技术,集约化养鱼,实行机械化养鱼,增加了鱼的品种,提高了鱼的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区域从境外引进资金等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少企业的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图1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2示意香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1)珠江三角洲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 ______(填地形类型)。图1中T地在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海水养殖业,据此判断T地对应图中 ______(填图中序号)地。
(2)珠江三角洲区域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______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借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期通过资金“引进来”,______“走出去”,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3)香港气候优越,夏季 ______(填气候特征),但因面积小,多山地,农副产品不能自给。每天凌晨大量新鲜瓜果蔬菜从深圳出发,主要通过机动灵活的 ______运输(填交通运输方式)直接抵达香港的农贸市场、超市,满足了香港居民的日常所需,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发展。
【答案】(1) 平原 ④
(2) 澳门 商品
(3) 高温多雨 公路
【分析】本大题以珠江三角洲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形、行政区域、气候、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详解】(1)读图可得,珠江三角洲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其地形主要是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原以及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图1中T地在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海水养殖业,据此判断T地对应图中④地,该地位于沿海地区。
(2)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借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期通过资金“引进来”,商品“走出去”,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3)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优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但因面积小,多山地,农副产品不能自给。每天凌晨大量新鲜瓜果蔬菜从深圳出发,主要通过机动灵活的公路运输直接抵达香港的农贸市场、超市,满足了香港居民的日常所需,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发展。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对门服务,机动灵活迅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7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其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毗邻港澳和东南亚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气候宜人,风调雨顺 D.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阅读下面虫虫同学地理课上做的某地区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X地区可能为(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云贵高原 D.京津唐地区
3.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X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
A.成本较高的劳动力资源 B.紧邻港澳的地理位置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发达的重工业
珠江三角洲区域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城市属于该区域的是( )
①广州②上海③佛山④东莞⑤珠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该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优越的海陆位置 B.城市众多,靠近京津
C.便利的海陆交通 D.靠近国际市场
6.读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合作模式变化图,在粤港合作新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定位是( )
A.仍是“前店后厂”中的“后厂” B.由“后厂”变为“前店”
C.“店”和“厂”功能兼有的制造业 D.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珠三角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半湿润区,河流稀少 B.人口众多,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C.水污染浪费严重,导致缺水 D.地势平坦,不利于水资源汇集
8.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水分的蒸发 B.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发展空间
C.防止水体遭受污染 D.降低施工成本
9.为解决珠三角东部的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修建水库
C.工业污水达标处理 D.实行阶梯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10.结合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价格和运输距离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在550千米以上,水运价格最低 B.从杭州到上海去工作,宜选择航空运输
C.从新疆运输大宗棉花到郑州,选择P运输方式 D.目前青藏高原上的运输方式以Q方式为主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极大地加强了三地的联系。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②气候适宜③海陆交通便利④改革开放前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大量迁入 B.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C.强化政府行政管控 D.限制城市数量和规模
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新格局。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靠近海洋,有便利的水运 B.气候适宜,畜牧业发达
C.均为重要的全国政治中心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4.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优势是( )
A.科技力量极为雄厚 B.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
C.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D.地形平坦,土壤较为肥沃
15.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的发展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
B.株洲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
C.湘潭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
D.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
二、解答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注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特别行政区,B________特别行政区。
(2)填注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铁路:④________。
(3)对外贸易一向是香港的主导产业,主要体现在主要工业原料靠________,产品靠________。(选填“进口”或“出口”)
(4)关于B特别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 B.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
C.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 D.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7.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频发,人们依据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创造了独特的农业模式——基塘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示意图和右图广州气候资料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涝灾害的原因,补充下面的关系图。
地形 地势①_________,排水不畅 易积水,多洪涝灾害
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②_________季,多暴雨
水系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材料二:为了防治洪涝灾害,人们对三角洲的地形进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区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围,将原有低地抬高成为基堤。塘内养鱼,在塘基(基堤)上种植桑树,桑叶可以养蚕,蚕沙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这种生态农业模式被称为基塘农业。
(2)根据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图内容。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材料三:随着珠江三角洲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样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为“杂基”;二是“塘”中养鱼集约化,实行机械化养鱼,增加了鱼的品种,提高了鱼的产量。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片农田被用于房屋建设,“基塘”面积已大大缩小。
(3)请你为基塘农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区域从境外引进资金等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少企业的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人们常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引进来,走出去”。图1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2示意香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1)珠江三角洲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 ______(填地形类型)。图1中T地在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海水养殖业,据此判断T地对应图中 ______(填图中序号)地。
(2)珠江三角洲区域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______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借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初期通过资金“引进来”,______“走出去”,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
(3)香港气候优越,夏季 ______(填气候特征),但因面积小,多山地,农副产品不能自给。每天凌晨大量新鲜瓜果蔬菜从深圳出发,主要通过机动灵活的 ______运输(填交通运输方式)直接抵达香港的农贸市场、超市,满足了香港居民的日常所需,促进了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迅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