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回答下面小题。
1.“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2.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 )
A.二人转 B.信天游 C.京东大鼓 D.对山歌
3.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 B. C. D.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6.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
A.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B.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
C.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
陕西延安市南部的洛川县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洛川县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9.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质疏松 B.日照稀少 C.夏季多暴雨 D.昼夜温差大
10.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减少污染
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 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12.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 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
13.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
A.安全警示 B.美化环境 C.夏季乘凉 D.冬季阻风
14.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判断图示地貌类型与对应治理措施组合错误的是( )
A.甲平整地(塬顶地带)——种植优质牧草等
B.乙缓坡地(塬顶与陡坡问的过渡带)——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
C.丙陡坡地(山腰地带)——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
D.丁坡脚地(山脚地带)——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15.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①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二、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出来就赚钱”】
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用2B铅笔或碳素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探究二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探究三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白芨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简述临县人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探脱贫困所采取的办法。
(5)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7.读“水土流失”实验,回答下题.
(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这个实验反映的是(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A. 降水 B. 植被 C. 土质 D. 河流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生产 B. 豆粕地建梯田 C.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 大力发展牧业
18.某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它是风携带的大量粉砂颗粒,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积累和环境的演变而形成的,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此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 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________ ,________ 的状态,它是由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如何治理此高原的水土流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回答下面小题。
1.“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2.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 )
A.二人转 B.信天游 C.京东大鼓 D.对山歌
【答案】1.A 2.B
【解析】1.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该词描写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民歌,二人转发源于东北地区,京东大鼓产生于河北省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地区,广西盛行对山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其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当地居民吃的是小米饭。当地著名的剧种是秦腔。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白羊肚手巾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3.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黄士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③秦岭,西抵②祁连山乌鞘岭,东到①太行山,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读图可得,①是塔里木盆地,②是东北平原,③是黄土高原,④是青藏高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6.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有( )
A.开挖沟渠,引水灌溉 B.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
C.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过度放牧区减少牲畜数量
【答案】5.B 6.B 7.B
【解析】5.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故A错误。由于长期有水土流失,导致该地区地表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故B正确。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故C错误。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的地区,土壤贫瘠,但受黄河的灌溉,农耕文明早,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对该区域秦岭和太行山的描写,①③正确,;“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描写长江三峡地区,不在图中,②错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描写了江西庐山,也不在图中,④错误。故选B。
7.近年来,黄土高原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于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修建挡土坝,缓坡修梯田等工程措施;故B正确。开挖沟渠不能起到治沙的作用,故A错误。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属于生物措施,故C错误。过度放牧减少牲畜数量也属于生物措施,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祁连山,北至长城,南邻秦岭,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陕西延安市南部的洛川县是我国苹果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洛川县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寒温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9.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质疏松 B.日照稀少 C.夏季多暴雨 D.昼夜温差大
10.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美化环境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减少污染
【答案】8.C 9.D 10.C
【解析】8.我国各地区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将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图中所示的洛川县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9.由图可知,洛川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使得苹果的品质优良,土质疏松不是主要条件,日照稀少和夏季多暴雨不是有利条件,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0.洛川所处的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为地采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当地种植果树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和防风固沙不是主要作用,减少污染一般是在工业生产上,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制约其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干旱。
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 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 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 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
12.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较平坦 B.山崖沟谷多 C.高温多雨 D.植被茂密
13.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 )
A.安全警示 B.美化环境 C.夏季乘凉 D.冬季阻风
【答案】11.A 12.A 13.A
【分析】11.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黄土高原适合挖窑洞,是因为当地黄土层厚,直立性好,适合开挖,与红壤、黑土和冻土无关,故选A。
12.图中所示地区的窑洞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该地区的窑洞多为地坑式,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形更为平坦,故选A。
13.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院中种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是告诉远处的人有坑,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选A。
【点睛】本题以地坑院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地坑院院心种树的目的,要求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14.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判断图示地貌类型与对应治理措施组合错误的是( )
A.甲平整地(塬顶地带)——种植优质牧草等
B.乙缓坡地(塬顶与陡坡问的过渡带)——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
C.丙陡坡地(山腰地带)——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
D.丁坡脚地(山脚地带)——建挡土坝、护坡坝等
【答案】C
【详解】甲地地形平坦,气候干旱,平整土地可适当种植优质牧草,故A正确。乙处的缓坡,适合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故B正确。丙地山腰地带,适合种植一些树木,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更不能种植水稻,故C错误。丁地坡脚地适合建挡土坝、护坡坝等,故D正确。故选C。
15.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①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①在太行山以西,根据所学知识,太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C正确。故选C。
【点睛】
二、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出来就赚钱”】
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用2B铅笔或碳素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探究二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探究三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白芨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简述临县人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探脱贫困所采取的办法。
(5)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
(2)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疏松,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疏等。
人为原因: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加大;滥砍乱伐;过度开垦等。
(4)种草种树,坡耕地修梯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光伏电站;种植中药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
(5)看法:合理扩大。理由:不乱占耕地、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光伏电站规模,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
【分析】本题以山西省为材料,涉及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如何因地制宜的治理及脱贫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我国黄土高原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详解】(1)山西省东部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界,西部隔黄河与陕西为邻,如图所示:
(2)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形成了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
(3)临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土质疏松多裂隙、易溶于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雨水的冲刷作用强;地处高原,四周落差大;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量加大,人们毁林开荒、过度垦殖,采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十分严重。
(4)由上题可知,临县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要摆脱贫困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植树种草、缓坡修建梯田、陡坡建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建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土地、减少水分蒸发;种植中药材,生产多元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
(5)对于有人提出扩大光伏电站规模,我的意见是合理扩大,因为建光伏电站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使荒地得到了利用,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适当扩大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对煤炭等资源的使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光伏电站的建立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
17.读“水土流失”实验,回答下题.
(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这个实验反映的是(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A. 降水 B. 植被 C. 土质 D. 河流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生产 B. 豆粕地建梯田 C.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D. 大力发展牧业
【答案】 B C
【分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详解】(1)分析读图可知,这个实验反映的是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观察实验得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是: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地表植被越多,水土流失越轻,地表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8.某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它是风携带的大量粉砂颗粒,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积累和环境的演变而形成的,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此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 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________ ,________ 的状态,它是由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如何治理此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1)黄土
(2)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风力
(3)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稀少,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4)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详解】阅读分析可知,(1)此高原是我国的黄土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状态,它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稀少,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