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河的泥沙90%来自该地区
B.地貌主要是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C.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悠久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2.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造成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土层构造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乱砍滥伐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
3.图中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4.这幅景观图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草场广阔 B.沃野千里 C.河网密布 D.沟壑纵横
5.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 )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川
6.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崎岖、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住房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水库淤塞,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7.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和“反坡梯田图”,回答下列问题。
8.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9.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1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千沟万壑 B.土层疏松 C.毁林开荒 D.地形破碎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指的是( )
A.天山 B.秦岭 C.黄山 D.太行山
12.黄土高原地跨___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
A.山西省 B.湖北省 C.河南省 D.江西省
13.有关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寓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③甘肃、宁夏水能资源丰富④我国太阳能最丰寓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修护破墙 B.建梯田、修挡土坝
C.引进良种合理的载蓄量 D.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相结合
15.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二、解答题
16.人们常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原来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关。读“黄土高原略图”和“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脉,C、D、E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________。
(2)读图观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图中甲、乙、丙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填“多”或“少”)。因此为了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任写其一)
(3)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的景观是________。(填字母)
A.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B.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C.河网密布,水乡处处 D.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以________山为界;黄河从________开始进入下游。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
(3)华北平原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传统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
18.读黄土高原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 高原,C________ 山脉,D________ 山脉,
(2)B_________平原是该区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 .
(3)从图中信息来看,该区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
(4)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
(5)据图可以看出,导致该地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5黄土高原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某地景色的描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河的泥沙90%来自该地区
B.地貌主要是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C.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悠久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2.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造成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土层构造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乱砍滥伐
【答案】1.C 2.D
【解析】1.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是位于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地区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河的泥沙90%来自该地区,故A正确。黄土高原的地貌主要是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故B正确。黄土高原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不正确。黄土高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帝文化的代表。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平遥古城、麦积山石窟、应县木塔;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故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2.题目中提到的该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这是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人为地破坏植被,导致该地区植被覆盖率十分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强,使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问题。
3.图中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4.这幅景观图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草场广阔 B.沃野千里 C.河网密布 D.沟壑纵横
【答案】3.C 4.D
【解析】3.读图可知,景观中的显著特点是有窑洞,且植被稀疏,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故选C。
4.读图可知,景观中的显著特点是有窑洞,且植被稀疏,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地面破碎,黄土结构疏松,降水集中在7、8月份,植被被严重破坏。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和森林大量砍伐。
5.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 )
A.黄土塬 B.黄土梁
C.黄土峁 D.黄土川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是黄土塬,B是黄土梁,C是黄土峁,D是黄土川,以前的黄土高原就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以导致其急需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又由于当地是轮荒,所以导致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性非常大。由于黄土的特殊性,非常容易被侵蚀,所以形成了现在支离破碎的地表,如图ABC,所以黄土高原的治理,根本是控制人口。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中心地方。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排除ABC选项,故选D。
6.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表崎岖、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住房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下游河床、水库淤塞,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D
【详解】水土流失,导致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使土壤肥力下降,使河流含沙量加大,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故ABC正确;水土流失对地表造成巨大的危害,并不会造成地质灾害(地震)、和气象灾害(台风),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7.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D
【详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种植业、采矿业会使黄土高原生态遭到人为破坏,不利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ABC错误。故选D。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和“反坡梯田图”,回答下列问题。
8.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9.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答案】8.C 9.B
【解析】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故选:C。
9.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这里位于太行山以西,位于秦岭以北,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故A、C、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
1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千沟万壑 B.土层疏松 C.毁林开荒 D.地形破碎
【答案】C
【详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其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是自然原因,毁林开荒是人为原因。故C符合题意。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指的是( )
A.天山 B.秦岭 C.黄山 D.太行山
12.黄土高原地跨___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
A.山西省 B.湖北省 C.河南省 D.江西省
13.有关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寓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③甘肃、宁夏水能资源丰富④我国太阳能最丰寓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1.D 12.A 13.D
【解析】11.我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指的是太行山,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地跨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西藏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资源少,①③正确,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3.黄土高原地下水非常贫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
1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修护破墙 B.建梯田、修挡土坝
C.引进良种合理的载蓄量 D.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相结合
【答案】D
【详解】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5.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答案】B
【详解】地势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的高原是云贵高原,A错误;黄土高原的主要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地貌发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地形平坦,一望无际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C错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是青藏高原,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16.人们常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原来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关。读“黄土高原略图”和“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脉,C、D、E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________。
(2)读图观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图中甲、乙、丙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填“多”或“少”)。因此为了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任写其一)
(3)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的景观是________。(填字母)
A.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B.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C.河网密布,水乡处处 D.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答案】(1) 太行 D
(2) 丙 少 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
(3)D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验为资料,考查了黄土高原的地形,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黄土高原的景观。其中水土流失实验涉及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水土保持工程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山脉是太行山,B是河套平原,C是华北平原,D是黄土高原。
(2)观察实验,可以发现沙土最多的是丙。即在水量相同,坡度相等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的越少。为了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可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措施。
(3)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窑洞也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D正确。椰树林立是热带地区,A错误;小桥流水以及河网密布,水乡处处是典型的南方水乡风光,B、C错误。故答案选D。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以________山为界;黄河从________开始进入下游。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
(3)华北平原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为主,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传统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
【答案】(1)太行;桃花峪
(2)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植树造林
(3)旱地;小麦;马拉大车
【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
(1)从图中可知,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黄河中游,下游分界线是桃花峪。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在于植树造林。
(3)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种植小麦,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
【点睛】知道黄土高原的主要位置和水土流失的原因,知道如何治理黄土高原。
18.读黄土高原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 高原,C________ 山脉,D________ 山脉,
(2)B_________平原是该区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 .
(3)从图中信息来看,该区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 .
(4)该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
(5)据图可以看出,导致该地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蒙古 ;秦岭 ;太行山
(2)河套 ;黄河
(3)煤炭
(4)旱涝灾害 ;水土流失
(5)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
【详解】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出,A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为内蒙古高原,C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D为位于黄土高原的东侧,是太行山脉。(2)B是河套平原,它是该区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
(3)根据图中的黑色正方形符号,可以判断该区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煤炭。(4)从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于7、8两月,因此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沟壑纵横,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是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植被稀少,沟谷多,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黄土高原的概况,理解掌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