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0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
A.“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B.“鱼米之乡”
C.“亚洲天然植物园” D.“人间天堂”
2.下列台湾的一些美称,正确的是( )
美称 含义
东方甜岛 ①台湾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 ②台湾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
水果之乡 ③台湾水果种类很多,产量很少。
兰花之乡 ④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
植物王国 ⑤植物种类多,但数量不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1.A 2.D
【解析】1.台湾是中国领土东南海上的要地,物产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A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排除B;台湾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排除C;与“人间天堂”无关,排除D;故选A。
2.台湾盛产甘蔗,蔗糖产量曾占全国产量的70%,被誉为“东方甜岛”,①正确; 台湾盛产稻米,一年可以两至三熟,产量高,被誉为“海上米仓”,②正确;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水果,种类丰富,产量大,被誉为水果之乡,排除③,排除AB;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被誉为“兰花之乡”,④正确,①②④正确,D正确;台湾植物种类多,数量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排除⑤,排除C;故选D。
【点睛】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4月5日上午,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当天,台湾也同步举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两岸进行了共祭视频连线直播。这说明( )
A.大陆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B.大陆与台湾隔海峡相望
C.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D.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答案】C
【详解】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两岸进行了共祭视频连线直播,这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故C符合特意,ABD不符合特意。故选C。
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包含标题在内,“统一”在讲话中共出现47次,是全文的核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则是整篇讲话“文眼”所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台湾岛中部为南北延伸的台湾山脉,位于东北部的火烧寮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5.台湾岛内居民多为福建省的后代,而福建有座著名的山脉,被称为“闽中屋脊”它是( )
A.戴云山脉 B.武夷山脉 C.巫山 D.雪峰山
6.台湾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影响因素是( )
A.东部 气候因素 B.西部 地形因素 C.北部 纬度因素 D.南部 海陆因素
【答案】4.B 5.A 6.B
【解析】4.读图分析可知,台湾山脉东北部的火烧寮是中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从降水的类型分析,此处应该多地形雨,该地位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故选B。
5.“闽中屋脊”是指戴云山脉,其主峰1856米,为福建第二高山,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故选A。
6.台湾岛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台湾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区。故选B。
【点睛】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7.北京时间2022年3月28日17时0分,在台湾台东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23.09°N,121.32°E。台湾多地震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造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造成
C.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造成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造成
【答案】A
【详解】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A正确,故BCD成为,故选A。
8.台湾岛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王国”,植物种类众多,其原因是台湾岛( )
A.山地面积大 B.河流短小、湍急
C.是我国第一大岛 D.自然灾害少
【答案】A
【详解】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台湾岛的三分之二,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植被垂直变化大,森林树种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A正确;与河流短小,面积大小,自然灾害关系不大,排除BCD;故选A。
9.关于台湾岛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在西部,地势西高东低 B.北回归线穿过,全部在热带
C.植物种类少,以草原景观为主 D.受地形影响,山脉东侧降水多
【答案】D
【详解】根据图中海拔高度可以判断,台湾岛山地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在西部,地势东高西低,所以A错误;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以B错误;台湾岛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以山地为主,植物种类多,以森林为主,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所以C错误。夏季风来自东南太平洋,又受地形影响,东部为山地迎风坡,山脉东侧降水多,所以D正确。故选D。
《顺风相巡》中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东涌即福建省东引岛,开洋意为起航,甲卯、单卯是航行方向,这是迄今发现的钓鱼屿最早记载,钓鱼岛所处的东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渔业和植物资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上述材料说明( )
A.钓鱼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的 B.钓鱼岛地处我国南海大陆架上
C.钓鱼岛是南海诸岛的一部分 D.中国对钓鱼岛进行常态化监管
1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 )
①石油资源;②渔业资源;③植物资源;④煤炭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0.A 11.B
【解析】10.材料中提及:《顺风相巡》中关于钓鱼岛的记载是迄今发现的钓鱼屿最早记载,因此钓鱼鸟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的,A正确。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上,但这不是据材料可以判断的,B错误钓鱼鸟是东南海的鸟屿,C错误。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常态化监管,但这不是材料说明的,D错误。故选A。
11.钓鱼岛及其附属鸟屿附近海域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①石油资源、②渔业资源、③植物资源。 附近没有煤炭资源。B正确。故选B。
【点睛】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位于北纬25°44.6′,东经123°28.4′,距浙江温州市约358千米、福建福州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4万平方公里。钓鱼岛长约3641米,宽约1905米,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362米,地势北部较平坦,东南侧山岩陡峭,东侧岩礁颇似尖塔,中央山脉横贯东西。钓鱼岛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栖息着大批海鸟,有“花鸟岛”的美称。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 D.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13.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 )
①输出大量的水果 ②输出大量的煤炭 ③输出大量的小麦 ④发展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B 13.D
【解析】12.台湾省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A正确。台湾省位于赤道以北,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到25°N之间,属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B错误。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C正确。台湾省隔着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3.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输出大量的水果,大陆的市场非常大,对台湾的热带水果需求量大,①正确。大陆的客源广阔,可以促进台湾省的旅游业发展,④正确。台湾省煤炭资源较贫乏, ②错误。 台湾省属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不适合种植小麦, ③错误。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读“台湾及其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全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C.是我国第一大岛 D.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15.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铁路干线环岛分布 B.高雄是该省行政中心也是最大城市
C.人口分布是西多东少 D.以汉族为主体,世居少数民族高山族
【答案】14.C 15.B
【分析】14.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A错误。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C正确。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南临南海,D错误。故选C。
15.台湾省主要铁路干线环岛分布;台北市是该省行政中心也是最大城市;西部地形平坦,人口稠密,人口分布是西多东少;以汉族为主体,世居少数民族高山族。ACD叙述正确、B叙述错误。根据题意,答案选B。
【点睛】台湾省省会台北,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省人口约2350万。
二、解答题
16.读台湾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①澎湖列岛、②____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西隔台湾海峡与③______________省相望。
(2)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④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它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形似纺锤,______________(填纬线)穿过中部,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4)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_______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5)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这种经济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外向型经济”或“内向型经济”)。台湾发展此类型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______。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③吸收外国资本④海岛拥有多处优良港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目前,____________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答案】(1) 钓鱼岛 福建
(2) 西部平原 东北-西南
(3) 北回归线 热带季风 地形
(4)樟树
(5) 外向型经济 D
(6)祖国大陆
【分析】本题以台湾简图为背景,涉及台湾的领土构成、气候、人口分布、植物丰富的原因、经济特点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②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岛屿;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
(2)由图可知,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台湾的西部沿海平原区,台湾山脉是呈现东北-西南走向。
(3)台湾的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中部高大的山脉影响,气温低,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凸出。地形是主要影响因素。
(4)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最著名的树种,台湾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樟树的生长,种植数量较多,种植范围较广。
(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这种经济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劳动力资源丰富,海岛多优良海港,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国资本。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6)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机电产品,台湾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为主。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浓浓的思念。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地处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1)材料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
(2)若福州到基隆的图上距离为1.8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____(用数字式表示)。
(3)台湾有“海上米仓”的美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的____地区。
(4)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深厚的渊源关系:____。(任选一个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台湾海峡
(2)1:15000000(或“1/15000000”)
(3) 水稻 西部(平原)
(4)地缘:台湾岛曾与大陆连在一起;台湾岛通过台湾海峡与大陆相连;血缘:同为中华民族,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祖籍多为福建省和广东省等;文化: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节日;台湾人和福建、广东人共同信奉妈祖等;历史: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分析】本题以台湾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台湾的位置范围、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材料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台湾海峡,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84厘米÷ 276千米=1.84÷ 27600000,其比例尺为1: 15000000。
(3)台湾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该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的西部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
(4)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80%居民祖籍福建,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供奉妈祖,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关系;台湾岛曾与大陆连在一起,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但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等。
18.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读台湾省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海,②________海,③________洋,④________海峡,⑤________省,⑥________山(台湾最高峰),⑦________列岛
(2)城市A是________市,其城市职能是________,气候类型________气候;城市B是________市,该市内有一著名的古迹是________;城市C是________市,它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其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冶金、化学工业和________等。
(3)台湾省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 东 南 太平 台湾 福建 玉 澎湖
(2) 台北 台湾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城市; 亚热带季风 台南 赤嵌楼 高雄 造船
(3)气候温和湿润,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分析】本题以台湾地区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台湾省的位置、城市及不同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分析区域地理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为:①是东海,②是南海,③是太平洋,④是台湾海峡,⑤是福建省,⑥是台湾最高峰玉山,⑦是澎湖列岛。
(2)城市A是台湾省的行政中心台北市,该城市是台湾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城市。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城市B是台南市,该市内有一著名的古迹是赤嵌楼;城市C是高雄市,它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其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冶金、化学工业和造船等。
(3)台湾省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和湿润,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7.2台湾省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 )
A.“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B.“鱼米之乡”
C.“亚洲天然植物园” D.“人间天堂”
2.下列台湾的一些美称,正确的是( )
美称 含义
东方甜岛 ①台湾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 ②台湾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高。
水果之乡 ③台湾水果种类很多,产量很少。
兰花之乡 ④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
植物王国 ⑤植物种类多,但数量不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3.4月5日上午,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当天,台湾也同步举行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两岸进行了共祭视频连线直播。这说明( )
A.大陆气候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B.大陆与台湾隔海峡相望
C.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D.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包含标题在内,“统一”在讲话中共出现47次,是全文的核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则是整篇讲话“文眼”所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台湾岛中部为南北延伸的台湾山脉,位于东北部的火烧寮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5.台湾岛内居民多为福建省的后代,而福建有座著名的山脉,被称为“闽中屋脊”它是( )
A.戴云山脉 B.武夷山脉 C.巫山 D.雪峰山
6.台湾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影响因素是( )
A.东部 气候因素 B.西部 地形因素 C.北部 纬度因素 D.南部 海陆因素
7.北京时间2022年3月28日17时0分,在台湾台东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位于23.09°N,121.32°E。台湾多地震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造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造成
C.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造成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造成
8.台湾岛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王国”,植物种类众多,其原因是台湾岛( )
A.山地面积大 B.河流短小、湍急
C.是我国第一大岛 D.自然灾害少
9.关于台湾岛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在西部,地势西高东低 B.北回归线穿过,全部在热带
C.植物种类少,以草原景观为主 D.受地形影响,山脉东侧降水多
《顺风相巡》中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东涌即福建省东引岛,开洋意为起航,甲卯、单卯是航行方向,这是迄今发现的钓鱼屿最早记载,钓鱼岛所处的东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渔业和植物资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上述材料说明( )
A.钓鱼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的 B.钓鱼岛地处我国南海大陆架上
C.钓鱼岛是南海诸岛的一部分 D.中国对钓鱼岛进行常态化监管
1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 )
①石油资源;②渔业资源;③植物资源;④煤炭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包括台湾岛和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 D.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
13.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加强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有利于台湾( )
①输出大量的水果 ②输出大量的煤炭 ③输出大量的小麦 ④发展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台湾及其周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台湾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全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C.是我国第一大岛 D.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15.关于台湾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铁路干线环岛分布 B.高雄是该省行政中心也是最大城市
C.人口分布是西多东少 D.以汉族为主体,世居少数民族高山族
二、解答题
16.读台湾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①澎湖列岛、②____________岛等许多小岛。西隔台湾海峡与③______________省相望。
(2)台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④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它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形似纺锤,______________(填纬线)穿过中部,气候类型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
(4)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______________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5)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这种经济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填:“外向型经济”或“内向型经济”)。台湾发展此类型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______。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③吸收外国资本④海岛拥有多处优良港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目前,____________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浓浓的思念。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地处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1)材料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
(2)若福州到基隆的图上距离为1.8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____(用数字式表示)。
(3)台湾有“海上米仓”的美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的____地区。
(4)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请从地缘、血缘、历史、文化等方面,说一说台湾与祖国大陆深厚的渊源关系:____。(任选一个方面作答即可)
18.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读台湾省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海,②________海,③________洋,④________海峡,⑤________省,⑥________山(台湾最高峰),⑦________列岛
(2)城市A是________市,其城市职能是________,气候类型________气候;城市B是________市,该市内有一著名的古迹是________;城市C是________市,它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其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冶金、化学工业和________等。
(3)台湾省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其形成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