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C)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年暑假,家住上海的林小小同学一家自驾游览了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318国道。结合下面“318国道景观大道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活动积温增大 B.平均海拔增高 C.年降水量增加 D.人口密度增大
2.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与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黄山--江西省 B.张家界--湖北省 C.然乌湖--云南省 D.贡嘎山--四川省
3.林小小假期结束回到家中,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许多见解,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景观大道大致分布在30°N附近 B.景观大道东抵东海西达雪域高原
C.起点和终点气候差异大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在林芝与当地居民一起喝酥油茶
【答案】1.B 2.D 3.C
【解析】1.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跨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其海拔高度逐渐升高;年平均气温降低,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变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黄山属于安徽省,A错误;张家界属于湖南省,B错误;然乌湖属于西藏自治区,C错误;贡嘎山属于四川省,D正确;排除ABC,D正确;故选D。
3.景观大道大致分布在30°N附近,A正确;景观大道东抵东海西达雪域高原,B正确;起点和终点气候差异大主要是因为终点处的海拔高度升高,C错误;在林芝与当地居民一起喝酥油茶,D正确;ABD正确,C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地势呈西部高东部低的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是从青藏高原边缘往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形单元;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最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地形单元。
4.暑假期间前往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状况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暑-日照强,气温高 B.感冒-阴雨连绵
C.呼吸困难-海拔高,缺氧 D.行走困难-风沙大
【答案】C
【详解】青藏地区海拔高,缺氧,因此一般游客会感觉呼吸困难,C正确。青藏地区日照强,但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不会出现中暑,A错误。青藏地区晴天多,阴雨连绵的天气较少,一般不会因阴雨连绵导致感冒,B错误。青藏地区风沙主要分布在冬季,其他季节风沙小,因此暑假期间前往青藏地区旅游,不会因风沙大,导致行走困难,D错误。故选C。
读“西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6.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人口稀疏,劳动力缺乏
C.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当地科技水平发达
7.关于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较高,气候湿热 B.主食米饭,爱喝青稞酒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答案】5.B 6.A 7.D
【解析】5.读图可知,该地区是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横断山区,这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水能资源丰富与处于板块交界处、纬度低无关,AC错误;该区域山高谷深,地形崎岖,D错误。故选B。
6.根据横断山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这里地势崎岖,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交通不便,自然灾害多发,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所以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A正确;由于该区域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口稀疏,劳动力缺乏,所以人口稀疏不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B错误;该区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C错误;该地区科技水平较低,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甲是青藏地区,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A错误;青藏地区的主食是糌粑,当地居民爱喝青稞酒,B错误;黑土是东北平原的土壤类型,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地区居民的民俗(1)衣: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2)食: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3)住: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4)行:青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牦牛也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8.与青藏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沃野千里 D.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答案】D
【详解】与青藏高原相比,西北地区海拔较低,夏季气温高,热量更为充足,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更强,A错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不足,B错误;地形平坦,沃野千里是东北平原的特点,西北地区沙漠广布,C错误。故选D。
9.新疆棉花产地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水源 D.市场
【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题目已经说明分布在山麓地带,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一些河流,发展出了绿洲农业,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年6月30日,中国最美公路—一京新高速(G7)全线通车。这是一条真实存在的美景穿梭隧道,草原、河流、森林、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高山、村庄、城市,多样的风光藏着诗与远方。下图为G7公路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G7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当中,路段最长的简称是( )
A.新 B.内蒙古 C.甘 D.京
11.导致G7公路线两端自然美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河流分布 D.地形起伏
【答案】10.B 11.A
【解析】10.读图可知,京新高速(G7)从北京到乌鲁木齐,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级行政单位,路段最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是内蒙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由北京至新疆,由于受海陆位置影响,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自然美景有草原、河流、森林、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高山、村庄、城市,自然美景差异较大。A正确;京新高速沿线纬度相差不大,河流分布及地形起伏不是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脉阻挡,降水逐渐减少,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主要出现在我国(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C
【详解】西北地区给人留下的印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大漠孤烟直。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故排除ABD,选C。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插秧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4.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5.图1中四地与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寒温带、干旱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区
【答案】13.A 14.D 15.A
【解析】13.由图可知,图中甲是东西走向的秦岭,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不是地势阶梯分界线,也不是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读图可知,图中是水田中农民在插秧的场景,读图可知,①为西北地区,②地区和③地区是北方地区,④地区是南方地区,水田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由图可知,①地区是暖温带和半干旱区;②地区在秦岭以北,是暖温带和半湿润区;③地区在太行山以东,是暖温带和半湿润区;④地区是位于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和湿润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同时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二、解答题
16.自然环境
(1)地形:青藏地区的主体是____,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____”。这里还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盆地,有____之称。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
(3)河流:本区是____、____、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湖。
(4)特有的珍稀动物:____、雪豹、野驴等。
(5)矿产与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盆地:天然气、铁、石油、盐等。最大的盐湖是____盐湖。太阳能丰富,____被称为“日光城”。地热能丰富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是羊八井。
【答案】(1)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柴达木盆地 聚宝盆
(2)高寒
(3) 长江 黄河 青海湖
(4)藏羚羊
(5) 柴达木 察尔汗 拉萨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涉及地形、气候、河流、特有动物、矿产资源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的屋脊。高原有我国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2)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为高山高原气候,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
(3)本区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于此。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4)本区特有的动物是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5)本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矿产有:天然气、铁、石油、盐等。区域内盐湖众多,最大的盐湖是察尔汗,该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丰富,拉萨被称之为“日光城”,地热能丰富,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是羊八井。
17.从上海到西藏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一条美丽的景观长廊,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18国道是连接了众多省份的公路,它东起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____、四川,西藏等8个省级行政区。
(2)318国道沿线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地形角度:它东起于沿海地区,向西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山脉,跨越我国地势的____级阶梯,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____盆地再到____高原,地形种类丰富。
②气候角度:其与____纬线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国____气候区和____气候区。从高温到高寒,从____到干旱,温度、湿度差异显著。
(3)318国道还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其沿线人口密度变化____,图中A线又叫“黑河—腾冲线”;它还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西藏,我们能感受到____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4)若沿318国道去旅行,沿途风景、美食与所属区域相符的是( )
A.上海市—雅鲁藏布江 B.贵州省—神农架
C.湖北省—成都小吃 D.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
【答案】(1)安徽
(2) 喜马拉雅 三 四川
青藏 30°N 亚热带季风 高原山地 湿润
(3) 大 藏
(4)D
【分析】本题以318国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318国道途径地形区、气候区、温度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318国道它东起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省级行政区。
(2)读图可知,318国道最西到达友谊桥,位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从上海到西藏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自东向西地跨的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四川省的四川盆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形种类丰富,地势落差大。318国道是东西走向,大致与北纬30°纬线平行,跨越了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即跨越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原山地气候区;从高温到高寒,从湿润到干旱。
(3)读图可知,我国人口东部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故318国道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以藏族为主,可以感受到藏族的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4)雅鲁藏布江位于西藏自治区,排除A;神农架位于湖北省,排除B;成都小吃位于四川省,排除C;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D正确,故选D。
18.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玉米、大豆、棉花、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甘蔗、棉花
【答案】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 甜菜 水田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稻、油菜
【详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主要位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甜菜等;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年暑假,家住上海的林小小同学一家自驾游览了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318国道。结合下面“318国道景观大道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活动积温增大 B.平均海拔增高 C.年降水量增加 D.人口密度增大
2.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与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黄山--江西省 B.张家界--湖北省 C.然乌湖--云南省 D.贡嘎山--四川省
3.林小小假期结束回到家中,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许多见解,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景观大道大致分布在30°N附近 B.景观大道东抵东海西达雪域高原
C.起点和终点气候差异大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D.在林芝与当地居民一起喝酥油茶
4.暑假期间前往青藏地区旅游,最有可能感到的不适状况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暑-日照强,气温高 B.感冒-阴雨连绵
C.呼吸困难-海拔高,缺氧 D.行走困难-风沙大
读“西南地区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6.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人口稀疏,劳动力缺乏
C.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当地科技水平发达
7.关于图中甲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较高,气候湿热 B.主食米饭,爱喝青稞酒
C.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D.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8.与青藏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沃野千里 D.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9.新疆棉花产地多分布在山麓地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水源 D.市场
2021年6月30日,中国最美公路—一京新高速(G7)全线通车。这是一条真实存在的美景穿梭隧道,草原、河流、森林、沙漠、戈壁、湖泊、冰川、高山、村庄、城市,多样的风光藏着诗与远方。下图为G7公路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G7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当中,路段最长的简称是( )
A.新 B.内蒙古 C.甘 D.京
11.导致G7公路线两端自然美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河流分布 D.地形起伏
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主要出现在我国(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图”,图2是“某地插秧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图1中的甲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4.图2所展现的耕作场景,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5.图1中四地与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应错误的是( )
A.①地区—寒温带、干旱区 B.②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C.③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区 D.④地区—亚热带、湿润区
二、解答题
16.自然环境
(1)地形:青藏地区的主体是____,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____”。这里还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盆地,有____之称。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
(3)河流:本区是____、____、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湖。
(4)特有的珍稀动物:____、雪豹、野驴等。
(5)矿产与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盆地:天然气、铁、石油、盐等。最大的盐湖是____盐湖。太阳能丰富,____被称为“日光城”。地热能丰富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是羊八井。
17.从上海到西藏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一条美丽的景观长廊,被誉为“中国景观大道”。下图为“318国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18国道是连接了众多省份的公路,它东起上海市,向西经江苏省、____、四川,西藏等8个省级行政区。
(2)318国道沿线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地形角度:它东起于沿海地区,向西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山脉,跨越我国地势的____级阶梯,沿线地势落差巨大;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____盆地再到____高原,地形种类丰富。
②气候角度:其与____纬线大致平行,跨越了我国____气候区和____气候区。从高温到高寒,从____到干旱,温度、湿度差异显著。
(3)318国道还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其沿线人口密度变化____,图中A线又叫“黑河—腾冲线”;它还经过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西藏,我们能感受到____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4)若沿318国道去旅行,沿途风景、美食与所属区域相符的是( )
A.上海市—雅鲁藏布江 B.贵州省—神农架
C.湖北省—成都小吃 D.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
18.东部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玉米、大豆、棉花、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甘蔗、棉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