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0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B)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小 C.汛期较短 D.无结冰期
【答案】C
【详解】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受气候的影响,河流的径流量大,汛期较长,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普遍不封冻,没有结冰期,ABD是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ABD不符合题意;C不是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C符合题意。故选C。
2.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地表( )
A.沙漠和戈壁广布 B.以森林为主 C.以草原为主 D.以森林和草原为主
【答案】A
【详解】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属于干旱地区,故地表主要分布的是沙漠和戈壁,A正确,BCD错。故选A。
3.诗句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会出现在我国下列哪一种气候分布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A
【详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A正确;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排除B;我国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等地,主要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排除C;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排除D;故选A。
4.下列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高粱、棉花 B.水稻、油菜 C.小麦、花生 D.青棵、甘蔗
【答案】B
【详解】①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②我国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③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B。
下面的表格是我国某地的自然地理要系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地理要素 主要数值
纬度位置 120°E、30.2°N
海拔高度/米 7
年平均气温/℃ 16.1
七月平均气温/℃ 28.7
一月平均温度/℃ 5.6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1320
5.该地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是(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6.该地的“美称”用不着的是( )
A.聚宝盆 B.水乡泽国 C.富绕美丽 D.鱼米之乡
7.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5.B 6.A 7.B
【解析】5.由表格可知,该地一月平均温度为5.6℃,七月平均气温为28.7℃,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由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毫米,在800毫米以上,处于湿润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根据表格中的海拔、气温、降水量、纬度位置等信息推知该地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河网稠密,富饶美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故BCD不符合题意,“聚宝盆”是指柴达木盆地,故A符合题意,故选A。
7.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某地,且地处亚热带的湿润区,可判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8.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答案】D
【详解】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选D。
读图“西藏自治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不包含下列哪一条河流(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
10.下列资源不属于西藏的优势能源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答案】9.D 10.D
【解析】9.三江源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最初的水源来自雪山、冰川的融水。故选D。
10.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由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所以西藏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资源分布遍及整个西藏,集中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到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活动区,也是我国大陆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③众多的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藏,由于高原的地势特点,河流在高原之上穿行时便产生很大落差,蕴藏了丰富的水能。故选D。
【点睛】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边缘地区。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因属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水系发源地而得名,有“中华水塔”之称。
11.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小麦、香蕉、棉花是本区的主要作物
C.河湖众多,黑土地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D.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本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D
【详解】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A错误;香蕉是南方地区的主要作物,小麦、棉花为北方地区的农作物,B错误;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物产丰富,黑土地位于北方的东北平原,C错误;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本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正确。故选D。
1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①是东北地区,位于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黑土地广布,属于半湿润地区,②是华北地区,位于暖温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黄土地广布,属于半湿润地区。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故选C。
13.青藏高原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B.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
C.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带
D.水源充足、日照较好的地带
【答案】A
【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畜牧业,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较充足,A正确。不是在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带、水源充足、日照较好的地带,BCD错误,故选A。
14.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 )
A.小米 B.豌豆 C.玉米 D.青稞
【答案】D
【详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故选:D。
15.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D.农作物多为一年二熟
【答案】C
【详解】能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发展节水农业,A错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新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描述,B错误;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正确;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D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
16.下图为“青藏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少数民族是____,该民族传统服饰具有“宽大肥肩,袒露右臂”的特点。这与当地气温日较差较____有关。
(2)有“日光城”之称的A城市是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为我国三条大河的源头,序号①对应的河流是____。
(4)图中铁路线为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在连续多年冻土区,有一种特殊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其目的在于( )
A.有利于保护冻土层 B.预防洪水冲刷 C.节约成本 D.美观大方
【答案】(1) 藏族 大
(2)拉萨
(3)黄河
(4)A
【分析】本题以青藏地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青藏地区的民族和服饰、城市、河流、 青藏铁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示服饰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服饰具有“宽大肥肩,袒露右臂”的特点,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很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适宜昼夜温差大的气温变化特点,该地区平均海拔4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特征是高寒。
(2)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A城市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拉萨,被称为"日光之城"。
(3)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①黄河、②长江和③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
(4)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缺氧,冻土层厚青藏铁路上有一种特殊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这种长达111km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其目的降低地温,保护冻土,故选A。
17.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历来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有机质栽培、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种植农作物,把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打造成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这个“神话”就发生在酒泉市肃州区。读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____,主要影响因素____(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
(3)关于发展戈壁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填写字母)。
A.主要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C.体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D.无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此次火箭发射的地点是位于图中的____(城市名)卫星发射中心。
【答案】(1) 减少 海陆位置
(2)沿河西走廊、河流、铁路、绿洲分布
(3)BC
(4)酒泉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西走廊的降水、城市分布、农业、酒泉市的位置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可知,甘肃省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因为永南向西北据海越来越远,所以影响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
(2)据图中的城市分布特点可知,河西走廊城市沿铁路线和河流呈带状分布。
(3)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较丰富。所以,该地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故BC正确;河西走廊主要发展戈壁农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故A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C。
(4)中国拥有四大卫星发射场,分别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河西走廊的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8.读“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莺歌海盐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岛濒临我国的____(海域),其发展热带农产品和冬季瓜菜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
(2)海南岛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可推断地势特点是____;岛上高铁线呈____状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
(3)海南岛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位于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是著名的盐场,请简要分析其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答案】(1) 南海 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2) 中间高,四周低 环 沿海多平原,地形平坦,人口、城市分布较为密集
(3) 自东向西递减 地形平坦 降水较少,阳光较充足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莺歌海盐田图”为载体,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海南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处广东省雷州半岛南部,濒临我国南海,其发展热带农产品和冬季瓜菜生产的最大优势是海南岛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
(2)读图可知,海南岛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因为水往低处流,可以推断其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岛上高铁线呈环状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中部为山地地形,地形崎岖不平,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人口、城市分布较为密集。
(3)读图可以看出,海南岛的降水东多西少,自东向西递减。位于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是著名的盐场,这里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强烈,蒸发旺盛,地形平坦,滩涂广阔,适宜晒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2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径流量大 B.含沙量小 C.汛期较短 D.无结冰期
2.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地表( )
A.沙漠和戈壁广布 B.以森林为主 C.以草原为主 D.以森林和草原为主
3.诗句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观会出现在我国下列哪一种气候分布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4.下列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高粱、棉花 B.水稻、油菜 C.小麦、花生 D.青棵、甘蔗
下面的表格是我国某地的自然地理要系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地理要素 主要数值
纬度位置 120°E、30.2°N
海拔高度/米 7
年平均气温/℃ 16.1
七月平均气温/℃ 28.7
一月平均温度/℃ 5.6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1320
5.该地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是(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6.该地的“美称”用不着的是( )
A.聚宝盆 B.水乡泽国 C.富绕美丽 D.鱼米之乡
7.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8.西北地区因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自东向西的分布状况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森林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读图“西藏自治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不包含下列哪一条河流(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
10.下列资源不属于西藏的优势能源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11.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小麦、香蕉、棉花是本区的主要作物
C.河湖众多,黑土地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D.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本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2.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13.青藏高原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B.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
C.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带
D.水源充足、日照较好的地带
14.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 )
A.小米 B.豌豆 C.玉米 D.青稞
15.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D.农作物多为一年二熟
二、解答题
16.下图为“青藏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少数民族是____,该民族传统服饰具有“宽大肥肩,袒露右臂”的特点。这与当地气温日较差较____有关。
(2)有“日光城”之称的A城市是____。
(3)图中序号①②③为我国三条大河的源头,序号①对应的河流是____。
(4)图中铁路线为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在连续多年冻土区,有一种特殊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其目的在于( )
A.有利于保护冻土层 B.预防洪水冲刷 C.节约成本 D.美观大方
17.河西走廊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历来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荒漠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有机质栽培、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种植农作物,把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打造成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这个“神话”就发生在酒泉市肃州区。读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____,主要影响因素____(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
(3)关于发展戈壁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填写字母)。
A.主要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C.体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D.无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此次火箭发射的地点是位于图中的____(城市名)卫星发射中心。
18.读“海南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莺歌海盐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岛濒临我国的____(海域),其发展热带农产品和冬季瓜菜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___。
(2)海南岛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可推断地势特点是____;岛上高铁线呈____状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
(3)海南岛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位于海南岛西部的莺歌海是著名的盐场,请简要分析其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