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0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山脉的走向来看,图中山脉(秦岭)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雨季长短的影响,该地理分界线的南北两侧降水量也有明显差异,在A地最有可能测得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是( )
A.880毫米 B.860毫米 C.780毫米 D.800毫米
3.下列众多地理界线与图上地理界线大体一致的有(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水田分布区与旱地分布区的分界线   ④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⑤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⑥1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
A.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丙两区域地理分界线的确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经济
6.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
C.1月0℃等温线 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7.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下列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结合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问题。
8.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9.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李白在诗中多次提到秦岭。下列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中温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D.农耕区和畜牧区分界线
11.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月份0℃等温线
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1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天山山脉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中划分乙、丙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 C.植被差异 D.河流差异
14.对于各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
B.乙地区地形多样,河湖密布,食材丰富
C.丙地区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大
D.丁地区降水量在800mm以上,多数地区为湿润区
15.下列对于四地农业景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哈密飘香葡萄亮 B.乙稻花香里蛙声响
C.丙旱地麦浪大豆香 D.丁甘蔗扯起青纱帐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④是西北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山脉)和淮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地区;③____地区
(2)③地区与④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交通条件 D.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3)与②、③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下列说法符合区域②环境特征的是( )
a.冬季河流结冰b.温带落叶阔叶林c.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d.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A.ab B.be C.bd D.cd
(5)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
18.2014年开始黑龙江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左图示意黑龙江省区域图,右图示意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减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属于寒温带和_______(填温度带名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2)图中甲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和乙地区相比,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__________。
(3)2017—2019年,照龙江省人口流失情况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目前该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
(4)为振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从人口政策角度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6.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山脉的走向来看,图中山脉(秦岭)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图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雨季长短的影响,该地理分界线的南北两侧降水量也有明显差异,在A地最有可能测得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是( )
A.880毫米 B.860毫米 C.780毫米 D.800毫米
3.下列众多地理界线与图上地理界线大体一致的有(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水田分布区与旱地分布区的分界线   ④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⑤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⑥1月份0℃等温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1.A 2.C 3.C
【解析】1.读图可知,秦岭为东西走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A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低于800毫米,可能为780毫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重合,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水田与旱地分界线。②③④⑤⑥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①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
A.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答案】A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1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A正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错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D错误。故选A。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丙两区域地理分界线的确定,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经济
6.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
A.人口地理分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
C.1月0℃等温线 D.400mm年等降水量线
7.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下列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
【答案】5.C 6.D 7.A
【解析】5.由图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西北地区,丙是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是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气候,C正确。地形、土壤和经济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6.甲是北方地区,乙是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D正确。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A错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大致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1月0℃等温线大概是秦岭-淮河线,是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C错误。故选D。
7.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稻为主,主食以米饭为主,气候湿热房屋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传统的交通工具是船;我国北方地区以小麦为主,主食是面食,降水较少,房屋屋顶较平,传统交通工具是骑马,BCD正确。赛马主要是西北地区的传统活动,A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有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是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气候。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结合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完成问题。
8.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 )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9.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
A.四川省地形崎岖 B.山西省交通不便 C.云南省位于边疆 D.贵州省晴天较多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李白在诗中多次提到秦岭。下列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中温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D.农耕区和畜牧区分界线
【答案】8.B 9.A 10.A
【解析】8.读图可知,李白行走的足迹多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多在我国季风气候区,A错误;B正确;足迹地跨秦岭—淮河南北两大地区,C错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D错误;故排除ACD,选B。
9.四川省其简称是川或蜀,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因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历史上人们对进出四川盆地地形崎岖、交通艰难的描述,排除BCD,故选A。
10.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A正确;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B错误;是温度带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C错误;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是农耕区和畜牧区分界线,D错误;故排除BCD,选A。
【点睛】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11.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1月份0℃等温线
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而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A项。
1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天山山脉
【答案】B
【详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反映的是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B正确;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A错误;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错误;天山山脉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图中划分乙、丙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差异 B.气候差异 C.植被差异 D.河流差异
14.对于各地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
B.乙地区地形多样,河湖密布,食材丰富
C.丙地区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大
D.丁地区降水量在800mm以上,多数地区为湿润区
15.下列对于四地农业景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哈密飘香葡萄亮 B.乙稻花香里蛙声响
C.丙旱地麦浪大豆香 D.丁甘蔗扯起青纱帐
【答案】13.B 14.B 15.D
【解析】13.读图可得,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南方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青藏地区。乙南方地区与丙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气候差异是划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甲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A错误;乙南方地区地形多样,河湖密布,食材丰富,B正确;丙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热,冬季冷干,C错误;丁青藏地区为高寒气候区,多数地区降水少,D错误。故选B。
15.甲西北地区,有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A正确,不符合题意;乙南方地区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有“稻花香里蛙声响”景观,B正确,不符合题意;丙是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有“旱地麦浪大豆香”景观,C正确,不符合题意;丁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不适宜种植甘蔗,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区域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④是西北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山脉)和淮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答案】(1) 青藏 地形因素 400
(2) ②、③ ①、④
(3) 秦岭 0℃ 800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为材料,共设3个小题,涉及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及划分依据、农业、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数字①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大致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④是西北地区,③是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D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
(2)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即图中的②、③,其中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即图中的①、④,这里降水较少,植被以草地为主。
(3)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B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同时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地区;③____地区
(2)③地区与④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交通条件 D.受夏季风影响程度
(3)与②、③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下列说法符合区域②环境特征的是( )
a.冬季河流结冰b.温带落叶阔叶林c.年降雨量多于800毫米d.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等
A.ab B.be C.bd D.cd
(5)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牧区主要分布在____
【答案】(1) 青藏 北方
(2)D
(3)D
(4)D
(5) ②③ ①④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为素材,涉及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划分和划分的主导因素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图中①区域是青藏地区,②区域是南方地区,③区域是北方地区,④区域是西北地区。
(2)①区域与②、③、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②区域与③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③区域与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故选D。
(3)②③两大地理区域界线划分以秦岭——淮河一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故D正确。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半湿润与半干旱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湿润与半湿润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故A错误。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B错误。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故C错误。故选D。
(4)区域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冬季河流不结冰,年等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柑橘、油菜等。综上所述,故选D。
(5)我国的耕地主要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牧区主要在西北和青藏地区。①是青藏地区,为我国的牧区,②是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耕地地区,以水田为主,③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耕地是旱地,④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的牧区。所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②③,牧区主要分布在①④。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冬季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年降水量800毫米线经过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北风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18.2014年开始黑龙江连续6年人口负增长,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左图示意黑龙江省区域图,右图示意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减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______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属于寒温带和_______(填温度带名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
(2)图中甲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和乙地区相比,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__________。
(3)2017—2019年,照龙江省人口流失情况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目前该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
(4)为振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从人口政策角度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
【答案】(1) 漠河
北方
中温带
地形平坦;雨热同期
(2) 东北平原 甲
(3) 流失人口逐年增加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
(4)鼓励生育政策等。
【分析】本大题以黑龙江省区域图,2014—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减情况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黑龙江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只有北部一点点是寒温带。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土壤肥沃;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生长。
(2)由图可知,图中甲地形区名称是东北平原,乙地位于小兴安岭,属于山地,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人口较为稠密。
(3)分析“2014- 2019年黑龙江常住人口及人口增减情况”图,黑龙江省2017—2019年人口流失情况的变化趋势是流失人口逐年增加(流失更严重),目前该地区出现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劳动力短缺,社会的养老负担加重,社会缺乏活力,创造力较弱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振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在人口方面应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优惠政策留住本地人才不外流及从外地吸引人才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