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1课时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激起话题,趣味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谁能说说你熟悉的散文?
激起话题,趣味导入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福橘是福建产的橘子。福橘为我国橘类中的上品,呈扁圆形,鲜红美观,皮薄汁多,甜酸适口,久负盛名。福橘上市时间在农历春节前后,由于色泽艳红、果香汁甜,又与“福、吉”谐音,寓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备受群众喜爱,成为春节活动的重要角色。福州风俗,正月初一,大家都会在大门外放几个大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家中晚辈要向长辈拜年,表示敬长尊老。长辈则赠以福橘和压岁钱答谢。福州民间谚语有:“拜年拜年,掏橘掏钱。”
吃福橘的习俗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hài
lǔ
huánɡ
jié
chuānɡ
mù
pī lì
sǒnɡ
我会读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骇 掳 悚
惶 急 疮 疤 诘 问
渴慕 霹雳
惶急:恐惧着急。
掳:把人抢走。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
疮疤: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疏懒:疏散而不惯受拘束。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我懂含义
认真倾听,体会感情
播放课文朗读(运用素材中的“课文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2课时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
“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介绍“阿长”名称的由来,是为了告诉我们“长妈妈”是一个出身低微,平凡普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同时以写名称的由来开头,还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总的印象,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称呼的由来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略写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略写
详写
表现中心的需要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热爱、关心孩子
为“我”买《山海经》
无知、淳朴
讲“长毛”的故事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的规矩
粗俗、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的毛病
事 件
性 格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3.从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
3.从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说明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震惊、感动,从而“发生新的敬意了”。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而且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憎
恶
新
的
敬
意
敬意淡薄完全消失
空前的敬意
讨
厌
不
耐
烦
怀念
同学们,你从那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内容研读,整体感知
抑
扬
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她怎样到处打听,想象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象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让读者觉得阿长真有一种“伟大的神力”。
文章为什么要详写阿长买《山海经》?前后的内容,而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
剖析课文,难点探究
(1)“我一向只以为……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有调侃的意味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称颂 敬佩
文中“伟大的神力”两次出现各有何含义?
剖析课文,难点探究
抒情。抒发了作者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寄托了作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课文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剖析课文,难点探究
再读课文,分析手法
本文写作特点
1.欲扬先抑,真实感人。
2.精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拓展延伸、名言积累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 罗兰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5.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6.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拓展延伸、名言积累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名言
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②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④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怀着诚挚的感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实、热情,有着憨厚、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
2.学习了本文,你还收获了什么?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