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题(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江苏省淮安市修建全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让游客一脚横跨中国南北的同时,将南北的地理、气候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转化成普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纪念碑位于淮河附近
B.纪念碑往南选栽落叶树种,往北选栽常绿树种
C.纪念碑往南建坡度较小的泥土房,往北建坡度较大的砖瓦房
D.纪念碑往南交通标志是马车,往北交通标志是帆船
3.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河流 D.地势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5.如图所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一个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基本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7.下列界线大致与秦岭一淮河一线一致的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 D.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
A.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 B.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特征
C.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D.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9.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干旱为本区主要特点
C.植被均为荒漠 D.河流均属外流河
10.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B.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C.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南方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若该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合发展林果业
B.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有旱涝、寒潮等气象灾害
C.适宜种植油菜、柑橘等
D.冬冷夏热,属温带季风气候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梯田,当地用延续的2 300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如扶田基,靠人拉犁的“耦耕”,生产出健康养生食品。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2.龙胜梯田耕牛难以行走,所以采用“耦耕”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河流 D.地形
13.龙胜梯田上生产的健康养生食品最有可能是( )
A.稻米和茶叶 B.小麦和谷子 C.玉米和甜菜 D.棉花和大豆
14.下列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15.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气候特点与下图对应的是
A. B. C.D.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填字母)
(2)A、B两区域分界线是_____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A区域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B区域耕地以_____为主,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布在_________区域,油菜、甘蔗分布在______区域。
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
III______________IV______________
(2)I和 II的分界C大致沿着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河一线,是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_年降水量经通过的地方。
(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新乡市所在的区域是____; 拉萨所在的区域是____。(填写代号)
(4) 四位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考察后,交流各自的见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说:“我在北方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
B乙说:“我到南方地区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C丙说:“我在青藏高原见到了成群的牦牛和连绵的雪山。
D丁说:“我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内,品尝了当地牧民自制的青稞酒。
18.读图 “福建省地形和秋季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福建地处我国______部(填方位),东隔甲______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A______山脉和江西省相邻,省内最大河流B______。
(2)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和1个综合实验区。其中C是“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______市,该市西部有福建第二大山脉D______。
(3)福建省秋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其主导因素是______。
(4)福建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______。
19.读湖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湖南省行政中心的河流是 。
(2)湖南西部山脉①为 ,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常德某中学组织学生乘火车到长沙参加地理竞赛需走 铁路,。
(4)湖南省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地级行政单位是 。
(5)常德市澧县的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成为“中国第一古城” 。
【答案】读湖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流经湖南省行政中心的河流是湘江。
⑵、湖南西部山脉①为雪峰山,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⑶、常德某中学组织学生乘火车到长沙参加地理竞赛需走 石长铁路。
(4)湖南省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地级行政单位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5)常德市澧县的 城头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成为“中国第一古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题(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B
【详解】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故本题选B。
【点睛】
2.江苏省淮安市修建全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让游客一脚横跨中国南北的同时,将南北的地理、气候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转化成普通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纪念碑位于淮河附近
B.纪念碑往南选栽落叶树种,往北选栽常绿树种
C.纪念碑往南建坡度较小的泥土房,往北建坡度较大的砖瓦房
D.纪念碑往南交通标志是马车,往北交通标志是帆船
【答案】A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故该纪念碑位于淮河附近,纪念碑往北选栽落叶树种,往南选栽常绿树种;纪念碑往北建坡度较小的泥土房,往南建坡度较大的砖瓦房;纪念碑往北交通标志是马车,往南交通标志是帆船。故A符合题意。
3.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河流 D.地势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依据都是地势,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四大区域的有关知识.
4.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依据与秦岭、淮河相一致的地理界线来解答此题.
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可见符合条件的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故选D.
【点评】考查了我国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常见的选择题.
5.如图所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哪一个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有河、有桥、有船,说明这里是多雨、湿润的南方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的河湖众多,许多人出行还依靠船只,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基本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分析】我国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详解】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基本位于第二级阶梯上.根据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地势知识点,需要在掌握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7.下列界线大致与秦岭一淮河一线一致的是( )
A.400mm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 D.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答案】C
【详解】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线,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8.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
A.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 B.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特征
C.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D.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的划分。
【详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主要划分依据是: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故选C。
9.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干旱为本区主要特点
C.植被均为荒漠 D.河流均属外流河
【答案】B
【详解】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该地距离海洋太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自然特点是干旱;该区大都是内流河,唯一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A、C、D是错误的,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10.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B.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C.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南方地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分析】根据南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重合,故A错误;南方地区是指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故B正确;平原、丘陵和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故C错误;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考查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1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若该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合发展林果业
B.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有旱涝、寒潮等气象灾害
C.适宜种植油菜、柑橘等
D.冬冷夏热,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详解】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故D错误。
【点睛】识记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梯田,当地用延续的2 300多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如扶田基,靠人拉犁的“耦耕”,生产出健康养生食品。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2.龙胜梯田耕牛难以行走,所以采用“耦耕”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河流 D.地形
13.龙胜梯田上生产的健康养生食品最有可能是( )
A.稻米和茶叶 B.小麦和谷子 C.玉米和甜菜 D.棉花和大豆
【答案】12.D 13.A
【解析】12.广西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上,地形崎岖,地无三里平,故耕牛难以行走,所以采用“耦耕”的方法,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13.热量和水分影响农作物的选择,龙胜梯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山地丘陵,故适合发展稻米和茶叶。
14.下列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塔里木盆地
【答案】A
【详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形平坦,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水产养殖和农作物成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业。
15.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气候特点与下图对应的是
A. B. C.D.
【答案】A
【详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图中A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是温带季风气候,C是地中海气候,D是热带雨林气候;故A符合题意。
二、解答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是_______区域。(填字母)
(2)A、B两区域分界线是_____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A区域耕地类型以____为主,B区域耕地以_____为主,黑土地和黄土地分布在_________区域,油菜、甘蔗分布在______区域。
【答案】 C D 秦岭—淮河 0℃ 800 水田 旱地 B A
【详解】(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是西北地区,即图中C区域;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是青藏高原,即D区域。
(2)读图可知,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二者的区域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3)A区是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因此该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B区是北方地区,该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因此其耕地以旱地为主。黑土地分布在东北平原和黄土地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都位于北方地区,即B区域;油菜是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二者均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即分布于A区域。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征。
1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
III______________IV______________
(2)I和 II的分界C大致沿着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河一线,是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_年降水量经通过的地方。
(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新乡市所在的区域是____; 拉萨所在的区域是____。(填写代号)
(4) 四位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考察后,交流各自的见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说:“我在北方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
B乙说:“我到南方地区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C丙说:“我在青藏高原见到了成群的牦牛和连绵的雪山。
D丁说:“我住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内,品尝了当地牧民自制的青稞酒。
【答案】(1)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秦岭 淮河 0℃ 800mm
(3)Ⅰ Ⅳ
(4)D
【详解】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景观差异大,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人文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我国地域辽阔,主要有四大地理单元,从图中可知,III_西北地区IV青藏地区。
(2))从图中可知,I和 II分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年降水量经通过的地方。
(3)我国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差异大,新乡市所在的区域是北方地区,拉萨所在的区域是青藏地区。
(4)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景观差异大,人文风俗习惯不同,青稞酒主要是青藏地区,藏族人民的美酒,故D错误。
18.读图 “福建省地形和秋季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福建地处我国______部(填方位),东隔甲______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A______山脉和江西省相邻,省内最大河流B______。
(2)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和1个综合实验区。其中C是“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______市,该市西部有福建第二大山脉D______。
(3)福建省秋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其主导因素是______。
(4)福建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______。
【答案】(1)台湾 武夷山 闽江 (2)泉州 戴云山
(3)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地形 (4)亚热带季风气候 台风
【详解】福建,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 闽”,省会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1)从图中可知,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隔甲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武夷山和江西省相邻,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
(2)从图中可知,福建的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其中C是“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泉州市,该市西部有福建第二大山脉D戴云山。
(3)从图中可知,)福建省秋季节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4)福建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易受到台风的影响。
19.读湖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湖南省行政中心的河流是 。
(2)湖南西部山脉①为 ,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常德某中学组织学生乘火车到长沙参加地理竞赛需走 铁路,。
(4)湖南省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地级行政单位是 。
(5)常德市澧县的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成为“中国第一古城” 。
【答案】读湖南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流经湖南省行政中心的河流是湘江。
⑵、湖南西部山脉①为雪峰山,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⑶、常德某中学组织学生乘火车到长沙参加地理竞赛需走 石长铁路。
(4)湖南省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地级行政单位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5)常德市澧县的 城头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成为“中国第一古城”
【详解】湖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1),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省会是长沙市,图中流经湖南省行政中心的河流是湘江。
(2)湖南省地形以丘陵为主,湖南西部山脉①为雪峰山,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湖南省交通运输发达,常德某中学组织学生乘火车到长沙参加地理竞赛需走石长铁路。
(4)湖南省的少数民族中世居人口比较多的有11个,即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满、蒙古和畲族,其中最多的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址,距今 5500 年左右,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