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13 17: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第1节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教学设计
问题与目标
1.了解黑体及黑体辐射的概念。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知道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理解能量子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2.能量子的概念。
难点
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的理解。
2.能量子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要求
多媒体课件。
学生要求
预习新课,回顾以前所学的热辐射的相关知识;查阅资料,了解能量子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W.汤姆孙)做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再加几位罢了!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
乌云。”
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呢 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两朵乌云发展成了一场革命的风暴,乌云落地化为一场春雨,浇灌着两朵鲜花,即普朗克量子力学的诞生和相对论的问世。这两大理论的发现使得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问题1:一座建设中的楼房还没有安装窗子,尽管室内已经粉刷,如果从远处观察,把窗内的亮度与楼房外的亮度相比,你会发现什么?为什么?从远处观察,会发现窗内很暗。这是因为从外界射来的光线,经窗口射入室内,大部分光线要在室内经过多次反射,才可能有机会射出窗口。在多次反射的过程中,大部分光线被吸收掉了,再从窗口射出的光线将是很少的。
思考:如果射人楼房内的光线全部被吸收掉,没有任何光线从窗口射出,我们看到的楼房内将是什么情况
将看不到楼房内的任何物体。
板书:(1)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人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思考:在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带小孔的空腔能否看成黑体
能近似看成黑体。
问题2:围坐在火炉旁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围坐在火炉旁会感到很热。这是由于火炉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
问题3:投在炉中的铁块一开始是什么颜色 过一会儿又是什么颜色 说明了什么
随着温度的升高,投在炉中的铁块逐渐由暗红色,变为赤红,变为橘红,最后变为黄白色。说明同一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波长随温度的升高,较短波长的部分越来越强。
板书:(2)黑体辐射:黑体虽然不反射电磁波,却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而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环节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问题:利用分光技术和热电偶等设备,可以测出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情况,如图所示为四种温度下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根据下图说一说黑体辐射的规律有哪些
(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思考: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学和电磁学的知识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在1896年1900年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他们提出的公式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实验现象。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较大;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如图所示)。
普朗克的解释:1900年10月,普朗克找到了一个数学公式,它与实验吻合得非常完美。于是,普朗克尝试从电磁学、力学、统计物理学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把这个公式推导出来。
环节三:能量子
阅读教材第69页“能量子”的相关内容,了解普朗克的观点。
(1)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可能是ε或2ε、3ε……普朗克把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的表达式为ε=hν,这里的ν是带电微粒的振动频率,也即带电微粒吸收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人称之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07015×10-34J·s。
问题:由能量量子化假说可知,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连续的。但我们平时见到的宏观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为什么是连续的,而不是一段一段的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组成的,每一个粒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这符合能量量子化假说,而大量粒子则显示出了能量的连续性。
思考:能量子假说的意义是什么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观点,打破了“能量是连续变化的”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黑体:只吸收,不反射。
(2)黑体辐射:只与温度有关。
2.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3.能量子
(1)普朗克假设: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e的整数倍。
(2)能量子表达式:ε=hν。
(3)普朗克常量:h=6.62607015×10-34J·s。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
1.关于黑体及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是真实存在的
B.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C.随着温度升高黑体辐射的各波长的强度有些会增强,有些会减弱
D.黑体辐射无任何实验依据
2.下列关于热辐射和黑体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
B.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与温度无关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
3.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 B. C. D.
4.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是黑色的,且其自身辐射电磁波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黑体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故A错误;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B正确;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C错误;黑体辐射是有实验依据的,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电磁波,但一般物体的辐射与温度、材料、表面状况有关,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且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选项B错误,选项ACD正确。
3.答案:A
解析:黑体辐射电磁波,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故B、D错误。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A正确。
4.答案:C
解析:黑体自身辐射电磁波,但不一定是黑色的,故A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B错误,C正确;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
板书设计
第1节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人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黑体虽然不反射电磁波,却可以向外辐射电磁波,这样的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3)黑体辐射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而对于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3.能量子
(1)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可能是ε或2ε、3ε……普朗克把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的表达式为ε=hν,这里的ν是带电微粒的振动频率,也即带电微粒吸收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后人称之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07015×10-34J·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