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第2节 光电效应
教学设计
问题与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光电效应现象及实验规律。
2.会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实验规律。
难点
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
2.了解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3.会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实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要求
多媒体课件、光电效应演示仪、验电器、锌板、紫外线灯、导线若干。
学生要求
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光电效应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基本性质的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演示实验: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实验现象:紫外线灯打开后,验电器指针张开的夹角会变小。
提出问题: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紫外线会让电子从锌板表面逸出,锌板带的负电荷变少了。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1)光电效应
①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照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
②光电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金属的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教师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
如图所示,阴极K和阳极A是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电极,阴极K在受到光照时能够发射光电子。阴极K与阳极A之间电压U的大小可以调整,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电源按图示极性连接时,闭合开关后,阳极A吸收阴极K发出的光电子,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
实验1:保持A、K之间电压一定,在窗口前依次放上红色、橙色、绿色滤光片,观察在各种色光的照射下,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用红光照射金属板K时没有光电流,用橙光和绿光照射金属板K时有光电流。
实验2:增加入射光的亮度和增加电压时,仍用红光照射,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电流表的示数仍然为0,说明不发生光电效应。
实验结论:任一金属都存在截止频率。只有人射光线的频率大于等于该金属的截止频率νc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实验3:逐渐减小A、K间的正向电压,直到电压为0,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电流表仍有示数。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A、K间没有电场,却仍然有光电流
A、K间没有电场,却仍然有光电流,说明光线照射金属板逸出的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一部分光电子可以到达极板A,从而形成光电流。
提出问题:如果在A、K之间加一反向电压,则光电流变小,增大反向电压,能否使光电流刚好为0
在A、K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需克服电场力做功而减速,不同的电子从金属中飞出时获得的初动能不同,即存在最大初动能。因此,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光电子需克服电场力做的功越多,飞到极板A的光电子就越少,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即使获得最大动能的电子也飞不到极板A了,即电流表的示数为0。此时有 (Ek表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实验4:在A、K间加反向电压,调节电压的大小使电流表的示数恰好为0。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加入射光的强度,观察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人射光的强度不变,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加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表的示数仍为0,说明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保持人射光的强度不变,增大入射光的频率,电流表的示数不为0,说明最大初动能增加,则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实验结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率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5,在A、K之间加正向电场,以高于截止频率的光入射,保持电压不变,增加人射光的强度,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实验现象;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即光电流增大。
提出问题:入射光的强度大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人射光的强度大,光电流就大
入射光的频率不变时,光的强度大是指每秒内人射的光子数量多,因此入射光的强度大,每秒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就多,到达极板A的电子电量总和也就多,所以光电流就大。
实验结论: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保持频率不变,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板书:
(2)光电效应的规律
①存在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νc时,光电流消失,这表明已经没有光电子了。νc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这就是说,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②存在饱和电流: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③存在遏止电压:如果施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c称为遏止电压。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满足。
④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几乎不需要时间的积累。
思考与讨论:光电流的强度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光电子运动得越快,光电流就一定越大吗
不一定。如果入射光频率较高但强度不大,则说明每秒钟入射的光子数量少。尽管每个光电子的初动能较大,但每秒钟到达极板A的光电子电量总和不大,因而也就不能形成较强的光电流。
环节二: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
思考与讨论:人们知道,金属中原子外层的电子会脱离原子而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但在温度不是很高时,电子并不能大量逸出金属表面,这是为什么呢
金属表面层内存在一种力,阻碍了电子的逃逸。电子要从金属中挣脱出来,必须获得一些能量,以克服这种阻碍。
教师总结并板书:
(1)逸出功:要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需要外界对它做功,做功的最小值叫作这种金属的逸出功,用W0表示。
(2)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如下表所示)。
金属 钨 钙 钠 钾 铷
νc/(1014Hz) 10.95 7.73 5.53 5.44 5.15
W0/eV 4.54 3.20 2.29 2.25 2.13
提出问题:按照光的电磁理论,能否解释下列问题。
(1)截止频率的存在。
(2)遏止电压Uc应该与光的强弱无关。
(3)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光电效应中的一些重要现象无法用经典电磁理论解释,这引发了物理学家的认真思考。
环节三: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阅读教材,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的内容。
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1)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v的光的能量子为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
(2)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当光子照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某个电子全部吸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在这些能量中,一部分大小为W0的能量被电子用来脱离金属,剩下的是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即hν=Ek+ W0,式中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0。
(4)光电效应的Ek—v图像:如图所示。
思考与讨论:如何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
(1)当hν> W0时,光电子才可以从金属中逸出,,就是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频率v有关,而与光的强弱无关。这就解释了遏止电压和光强无关。
(3)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光电流自然几乎是瞬时产生的。
(4)对于同种频率的光,光较强时,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子数量较多,照射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较多,因而饱和电流较大。
环节四: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阅读教材,了解康普顿效应及中国留学生吴有训的突出贡献。
教师讲解并板书:
(1)康普顿效应:191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2)康普顿的理论观点: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与光的波长λ和普朗克常量h有关。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思考与讨论:如何用康普顿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康普顿效应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而,光子动量可能会变小。从看,动量p减小,意味着波长λ变大,因此,这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
环节五:光的波粒二象性
提出问题:能否用光的波动性或用光的粒子性来解释光的所有现象呢
不能
教师讲解并归纳:
从牛顿时代光的微粒说、惠更斯和托马斯·杨的光的波动说,到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理论,再到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乃至量子电动力学,人类对光的认识构成了一部科学史诗。单纯地从波动说或粒子说解释光的所有传播行为都是不可能的,只有认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所有现象。
三、课堂小结
1.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现象:照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利用光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截止频率
(2)存在饱和电流
(3)存在遏止电压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3.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
逸出功:要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需要外界对它做功,做功的最小值叫作这种金属的逸出功,用W0表示。
4.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0。
5.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1)康普顿效应
(2)光子动量:
6.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第77页练习题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作质量亏损
B.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C.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会产生光电效应
D.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其中E是物体以光速c运动时的动能
2.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铯 钙 镁 铍 钛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现用波长为400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0×108m/s)(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先后用两种不同色光照射同一光电管,所得的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端所加电压U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光乙的频率小、光强大
B.色光乙的频率大、光强大
C.若色光乙的强度减为原来的一半,无论电压多大,色光乙产生的光电流一定比色光甲产生的光电流小
D.若另一光电管所加的正向电压不变,色光甲能产生光电流,则色光乙一定能产生光电流
4.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电路。当用强度一定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表的示数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改用红光照射光电管,一定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B.若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图像与横轴交点在黄光照射时的右侧
C.若用频率更高的光照射光电管,则光电管中金属的逸出功变大
D.照射的黄光越强,饱和电流将越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作质量亏损,故A错误。玻尔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故B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根据,结合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知,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其频率小于截止频率,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质能方程中E是与物体相联系的一切能量的总和,不是单一的动能,也不是单一的核能,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光子的能量以及光的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当单色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便能产生光电效应,即照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由及得,.
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大于铯、钙的逸出功,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有2种,故A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题中图像可得用色光乙照射光电管时遏止电压大,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所以色光乙的频率大,光子的能量大。由题中图像可知,色光甲的饱和电流大于色光乙的饱和电流,故色光甲的光强大于色光乙的光强,A、B错误;若色光乙的强度减半,当所加反向电压大于且小于时,色光乙产生的光电流比色光甲产生的光电流大,C错误;因色光乙的频率大于色光甲的频率,故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色光甲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色光乙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红光的频率小于黄光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红光照射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但不是一定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蓝光的频率大于黄光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所以遏止电压增大,图像与横轴交点在黄光照射时的左侧,故B错误;光电管中金属的逸出功的大小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故C错误;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增加,饱和电流将增大,故D正确。
板书设计
第2节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
①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个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照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
②光电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规律
①存在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νc时,光电流消失,这表明已经没有光电子了。νc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这就是说,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②存在饱和电流: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③存在遏止电压:如果施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c称为遏止电压。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满足。
④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几乎不需要时间的积累。
2.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
(1)逸出功:要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需要外界对它做功,做功的最小值叫作这种金属的逸出功,用W0表示。
(2)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
(3)疑难间题
①截止频率的存在。
②遏止电压Uc应该与光的强弱无关。
③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1)爱因斯且的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些能量于后来称为光子。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 =hν-W0。
(3)光电效应的Ek—v图像:
4.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1)康普顿效应
(2)康普顿的理论观点:。
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