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之乡’……赞美的地区位于( )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
2.图中河流的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汛期较长 C.无结冰期 D.江阔水深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造成该地地表现状的人为原因是( )
A.地面坡度大 B.黄土土质疏松 C.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D.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 )
①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②植树造林,修梯田、挡土坝③退耕还林、还草④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降低人口增长 B.发展粮食生产 C.搞好水土保持 D.开发矿产资源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中国古籍记载“黄河斗水,泥量过七”,说明黄河含沙量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上游植树造林 B.在下游加固堤坝
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D.多开挖入海河道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下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侵蚀作用
9.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石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环境污染加剧
10.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种草 B.减少噪声污染 C.控制污水排放 D.大力发展畜牧业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A山脉是( )
A.秦岭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12.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物种灭绝
13.与上述环境问题产生不相关的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暴雨集中
C.冬季寒冷 D.地表裸露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和“陡坡梯田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15.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二、解答题
16.(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某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它是风携带的大量粉砂颗粒,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积累和环境的演变而形成的,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此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 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________ ,________ 的状态,它是由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如何治理此高原的水土流失?
17.(2018·辽宁锦州·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省。
(2)B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_____,因有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黑土地”。
(3)B地形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____;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4)C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_________。
(5)图中阴影地区地表沟壑纵横,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请写出一种治理措施_________。
18.(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1)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A 海;我国第二大岛屿B是 岛;福建省隔C 海峡与台湾相望。
(2)我国地势特点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D 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宝盆”之称的 盆地,从图中看,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
(3)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 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东、中线已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北方缺水问题。F是 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 (“夏季”或“冬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之乡’……赞美的地区位于( )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
2.图中河流的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
A.含沙量大 B.汛期较长 C.无结冰期 D.江阔水深
【答案】1.B 2.A
【分析】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表层是色彩单调的黄色,地下色彩却是丰富的,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故选B。
2.图中所示的河流是黄河,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选A。
【点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造成该地地表现状的人为原因是( )
A.地面坡度大 B.黄土土质疏松 C.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D.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 )
①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②植树造林,修梯田、挡土坝③退耕还林、还草④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B
【分析】3.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D正确;自然原因是地面坡度大、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选D。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修梯田、修建堤坝挡住水土;退耕还林、还草,做好生物工程措施,②③正确;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会更加严重,①错误;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搞一刀切不适,应合理控制数量,④错误。选B。
【点睛】黄土高原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5.(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降低人口增长 B.发展粮食生产 C.搞好水土保持 D.开发矿产资源
【答案】C
【详解】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整治该地区的中心任务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要恢复植被,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中国古籍记载“黄河斗水,泥量过七”,说明黄河含沙量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7.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上游植树造林 B.在下游加固堤坝
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D.多开挖入海河道
【答案】6.C 7.C
【分析】6.黄河在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增加,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故答案选C。
7.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根本原因,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也就是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故答案选C。
【点睛】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黄河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下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侵蚀作用
9.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石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环境污染加剧
10.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种草 B.减少噪声污染 C.控制污水排放 D.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8.C 9.A 10.A
【分析】8.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故选C。
9.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故选A。
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缓坡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其根本就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等。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由于高原面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大量的泥沙随着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在黄河下游形成著名的“地上河”,使黄河下游地区的人们经常遭受到洪水的威胁。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A山脉是( )
A.秦岭 B.太行山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12.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物种灭绝
13.与上述环境问题产生不相关的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暴雨集中
C.冬季寒冷 D.地表裸露
【答案】11.B 12.B 13.C
【分析】11.读图中A山脉的位置可知,A是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故选B。
12.从图中看出,该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黄土高原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由于黄土地貌土质疏松,和半干旱的气候,降水集中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故选B。
13.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要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和“陡坡梯田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15.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答案】14.C 15.B
【分析】14.由图可知,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这样很难造成水土流失,故选C。
15.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故A错误、B正确。位于太行山以西的第二阶梯,故C错误。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以及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理解记忆即可。
二、解答题
16.(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某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起古长城,南到秦岭,它是风携带的大量粉砂颗粒,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积累和环境的演变而形成的,是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1)此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 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________ ,________ 的状态,它是由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如何治理此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1)黄土
(2)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风力
(3)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稀少,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4)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详解】阅读分析可知,(1)此高原是我国的黄土高原。
(2)它的地表呈现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状态,它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3)此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高原上植被稀少,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17.(2018·辽宁锦州·八年级课时练习)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省。
(2)B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_____,因有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黑土地”。
(3)B地形区耕地类型是_________;作物熟制是_________;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4)C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_________。
(5)图中阴影地区地表沟壑纵横,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请写出一种治理措施_________。
【答案】 黑龙江 东北平原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 辽中南工业基地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 植树种草。
【分析】该题以读我国北方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工业、生态环境为题等人文地理特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省是黑龙江省。
(2)读图可知,B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因有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黑土地”。
(3)读图可知,B地形区耕地类型是旱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4)读图可知,C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辽中南工业基地。
(5)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地区地表沟壑纵横,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植树种草。
18.(2018·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1)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A 海;我国第二大岛屿B是 岛;福建省隔C 海峡与台湾相望。
(2)我国地势特点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D 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宝盆”之称的 盆地,从图中看,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
(3)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 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东、中线已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北方缺水问题。F是 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 (“夏季”或“冬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答案】(1)南 海南 台湾
(2)西高东低 昆仑 柴达木 一
(3)南水北调 黄土 夏季
【分析】本题以中国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的地势特点以及我国的跨流域调水等相关知识。
【详解】(1)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图中B是我国第二大岛屿-海南岛,福建省隔C表示的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是D代表的昆仑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定盆”之称的柴达木,从图中看,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
(3)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东、中线已正式投入使用;F是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