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中老铁路(昆明-万象)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东南亚的重要项目,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开通。开通当日,小丽乘首通列车到老挝旅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丽搜集了图示区域(如图)的资料,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B.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D.铁路经中国、越南到达老挝
2.下面是小丽的旅游见闻,其中不可信的是( )
A.列车经过了多座隧道和桥梁
B.沿途村寨有许多双层木楼或竹楼
C.正值雨季,多处山体滑坡
D.在老挝首都万象见到了多座佛寺
3.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北亚 D.东南亚
图是“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中,①所在的通道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5.中东是“一带一路”联系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下列关于中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②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③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淡水资源短缺 ④波斯湾沿岸油井林立,油轮进出繁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我国向②地区输出的产品,最有可能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木材、香料 C.羽绒服、皮帽 D.冰箱、彩电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和内马铁路(内罗毕一马拉巴)正式通车,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农产品的出口。下图示意蒙内和内马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蒙内和内马铁路沿线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热带季雨林
8.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人类活动
9.东非地区通过该铁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水稻 B.天然橡胶 C.椰枣 D.咖啡豆
读部分国家牛奶人均年消费量表,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牛奶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升)
德国 248
法国 243
英国 234
西班牙 175
意大利 253
10.上表中的国家都位于( )A.欧洲东部 B.撒哈拉以南非洲 C.欧洲西部 D.北非
11.这些国家牛奶人均年消费量很大,原因是有发达的( )
A.种植业 B.渔业 C.服务业 D.畜牧业
12.上述国家所在的地区,适于发展某一特定农业的原因是( )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②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和乳制品③地形以平原为主④河流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A处是____海峡。它是____两洲的分界线。( )
A.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非洲 B.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欧洲
C.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 D.土耳其海峡 亚洲、欧洲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 B.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 D.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解答题
16.与邻为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澜湄合作”机制是“南南合作”的典范。2021年12月,全长1000多千米的中国与老挝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昆明至万象)全线通车,完善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交通网络。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经山脉甲_______(填山脉名称)、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注入_______洋。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_______(选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同饮一江水。中南半岛上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
(2)中老铁路走向为_______,铁路贯通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随着铁路的互联互通,东南亚的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_______作物及其产品,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铁路网络可降低马六甲海峡对我国从_______和非洲进口石油等矿产品运输的影响力。
(3)许多中国人出境游选择东南亚,这是因为距离近,东南亚风景独特多样,以及各国人口中的华人华侨多,具有与中国相同的_______。
17.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甲乙两图,表示东南亚的民居是_______,西亚的民居是_______。
(2)西亚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据A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的民居通常是双层结构,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B反映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民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分析可知:甲乙两地民居特点的形成受__________因素影响较大。
1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红海位于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图中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洲和____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洲,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____洋。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
(3)冰岛可能____。
①处于板块内部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③地壳不稳定④地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关冰岛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 B.冰岛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C.地跨东、西半球 D.冰岛位于太平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中老铁路(昆明-万象)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东南亚的重要项目,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开通。开通当日,小丽乘首通列车到老挝旅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丽搜集了图示区域(如图)的资料,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B.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D.铁路经中国、越南到达老挝
2.下面是小丽的旅游见闻,其中不可信的是( )
A.列车经过了多座隧道和桥梁
B.沿途村寨有许多双层木楼或竹楼
C.正值雨季,多处山体滑坡
D.在老挝首都万象见到了多座佛寺
【答案】1.A 2.C
【解析】1.由图可知,中南半岛山脉绵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A正确;北回归线横贯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B错误;中南半岛主要属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受降水的影响, 河流位季节变化大,C错误 。中老铁路北起昆明,南至老挝,没有经过越南,D错误。故选A。
2.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铁路穿越众多的山脉、河流,需要开凿隧道和架设桥梁,列车经过了多座隧道和桥梁,A可信;中南半岛气候高温多雨,传统民居为高架屋,沿途村寨有许多双层木楼或竹楼,B可信;2021年12月3日是北半球的冬季,正值旱季,C不可信;老挝主要信仰佛教,在当地能看到众多佛寺, D可信。故选C。
【点睛】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呈现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一个内陆国,万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的水量季节变化大。
3.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 )
A.南亚 B.西亚 C.北亚 D.东南亚
【答案】D
【详解】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D正确。故选D。
【点睛】
图是“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中,①所在的通道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5.中东是“一带一路”联系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下列关于中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②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③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淡水资源短缺 ④波斯湾沿岸油井林立,油轮进出繁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我国向②地区输出的产品,最有可能的是( )
A.黄金、金刚石 B.木材、香料 C.羽绒服、皮帽 D.冰箱、彩电
【答案】4.A 5.D 6.D
【解析】4.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①所在的通道是苏伊士运河,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淡水资源短缺;中东的波斯湾沿岸油井林立,油轮进出繁忙,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6.②地区位于非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向其输出的产品是以技术导向为主,最有可能是冰箱、彩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中东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1%,产量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7%,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7%(2007年),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和内马铁路(内罗毕一马拉巴)正式通车,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农产品的出口。下图示意蒙内和内马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蒙内和内马铁路沿线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热带季雨林
8.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人类活动
9.东非地区通过该铁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水稻 B.天然橡胶 C.椰枣 D.咖啡豆
【答案】7.B 8.B 9.D
【解析】7.读图可知,蒙内和内马铁路沿线主要分布在东非高原,因此沿线地区的主要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景观为热带草原。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因此该地区因此非洲赤道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图示地区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因此其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造成该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势。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9.水稻喜温喜湿,而东非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天然橡胶是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B错误;椰枣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农作物,C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盛产咖啡豆,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依次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咖啡、椰枣、油棕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读部分国家牛奶人均年消费量表,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牛奶人均年消费量(单位:升)
德国 248
法国 243
英国 234
西班牙 175
意大利 253
10.上表中的国家都位于( )A.欧洲东部 B.撒哈拉以南非洲 C.欧洲西部 D.北非
11.这些国家牛奶人均年消费量很大,原因是有发达的( )
A.种植业 B.渔业 C.服务业 D.畜牧业
12.上述国家所在的地区,适于发展某一特定农业的原因是( )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②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和乳制品③地形以平原为主④河流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0.C 11.D 12.C
【解析】10.地理上一般将乌拉尔山及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一线以西部分称为欧洲东部,欧洲东部主要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 A错误。表中所示为欧洲国家,不是非洲国家, BD错误。表中所示国家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畜牧业发达, C正确。故选C。
11.欧洲西部常年受来自大西洋西风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D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阴雨天气多,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A错误。地势低洼,水域辽阔的地区,适合发展渔业,况且牛奶属于畜牧业产品,不属于渔业产品, B错误。服务业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环保,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 C错误。故选D。
12.欧洲西部常年受来自大西洋西风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③并且当地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面积广大,因此草场广布,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达。①③符合题意,C正确。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和乳制品,主要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饮食文化,而不是因为人类喜欢吃牛羊肉而去饲养牛羊,②不符合题意。欧洲西部降水量较多,地形平坦,所以河流较多,④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点睛】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 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欧洲西部主要地形是平原,其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A处是____海峡。它是____两洲的分界线。( )
A.霍尔木兹海峡 亚洲、非洲 B.直布罗陀海峡 非洲、欧洲
C.白令海峡 亚洲、北美洲 D.土耳其海峡 亚洲、欧洲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 B.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 D.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3.C 14.B 15.A
【解析】13.由图可知,A处是位于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上的白令海峡,同时也是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亚、非两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14.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图中①处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气候干旱;②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气候湿润、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③处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人口稀少;④处位于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选B。
15.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但以冰雪形式存在的固体淡水资源丰富,故A不正确。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B正确。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故C正确。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点睛】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
二、解答题
16.与邻为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澜湄合作”机制是“南南合作”的典范。2021年12月,全长1000多千米的中国与老挝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昆明至万象)全线通车,完善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交通网络。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澜沧江一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经山脉甲_______(填山脉名称)、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注入_______洋。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_______(选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同饮一江水。中南半岛上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
(2)中老铁路走向为_______,铁路贯通使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随着铁路的互联互通,东南亚的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_______作物及其产品,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铁路网络可降低马六甲海峡对我国从_______和非洲进口石油等矿产品运输的影响力。
(3)许多中国人出境游选择东南亚,这是因为距离近,东南亚风景独特多样,以及各国人口中的华人华侨多,具有与中国相同的_______。
【答案】(1) 横断山脉 太平 发展中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 南北走向 热带经济 中东
(3)语言文化
【分析】本大题以中南半岛局部图作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澜沧江流域地理概况、中南半岛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东南亚华人华侨较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详解】(1)据图可知,甲山脉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为横断山脉;澜沧江在中南半岛被称为湄公河,最终注入太平洋。根据发展水平可知,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6个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区。
(2)中老铁路与湄公河相平行,故其为南北走向;随交通方式的改善,东南亚的物产可以大量出口到中国。东南亚气候湿热,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等丰富,马六甲海峡是我国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结合方位可知,经过马六甲海峡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和非洲,由于铁路运输为进口石油等矿产资源提供了多种选择,所以降低了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
(3)东南亚各国人口中的华人华侨多,很多人使用汉语,具有与中国相同的语言文化,中国人到东南亚去旅游,比较便利。
17.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甲乙两图,表示东南亚的民居是_______,西亚的民居是_______。
(2)西亚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据A图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的民居通常是双层结构,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B反映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民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分析可知:甲乙两地民居特点的形成受__________因素影响较大。
【答案】(1) 乙 甲
(2) 墙厚、窗小 气候炎热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 通风散热,防潮
(3)气候
【分析】本题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气候资料和民居图片为载体,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西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对两地民居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为西亚地区的民居碉堡,乙为东南亚地区的民居竹楼。东南亚传统民居竹楼多为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
(2)从图中看出,图A表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西亚地区的民居碉堡特点是墙厚、门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东南亚的传统民居竹楼通常是双层结构,下层架空上层住人,这是因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图B反映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民居竹楼可以达到通风、散热、防潮湿的效果。
(3)乙地东南亚传统民居竹楼多为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甲地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碉堡屋墙厚、门窗小,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碉堡屋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也可防止风沙进入。分析可知,甲乙两地民居特点的形成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点睛】
1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红海位于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图中B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洲和____洲,D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____洲,C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____洋。
冰岛是一个冰与火的世界,这里冰川广布,火山众多,地热丰富。
(3)冰岛可能____。
①处于板块内部②处于板块交界地带③地壳不稳定④地壳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关冰岛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 B.冰岛大部分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C.地跨东、西半球 D.冰岛位于太平洋
【答案】(1)非洲
(2) 北美 南美 南极 太平
(3)C
(4)C
【分析】本题以板块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板块的分布特点、板块的运动特点和冰岛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据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为美洲板块,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北美洲和南美洲;D为南极洲板块,板块上的陆地主要属于南极洲;C板块为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主要属于太平洋。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读图结合资料可知,冰岛火山众多,地热丰富,说明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①④错误,②③正确。②③正确对应的选项是C,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冰岛靠近北极圈,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A错误;冰岛大部分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20°W穿过冰岛,故冰岛地跨东、西半球,C正确;冰岛位于大西洋,D错误。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