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4 15:28: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020年4月24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发现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读“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4.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 )
A.人口减少 B.风力增强 C.气候变暖 D.洪涝频繁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
8.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 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 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 B.图中三个科考站都位于东半球
C.南极洲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 D.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10.关于我国科考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长城站是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站
C.发达国家有优先开发利用的权利 D.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11.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面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来
C.可以大规模捕鲸,丰富食物资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12.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储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 )
A.煤炭 B.铁矿 C.石油和天然气 D.固体淡水
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北冰洋沿岸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下图为一艘轮船从诺姆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诺姆港临近的地理分界线是(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4.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
A.暴风雪 B.冰山 C.严寒 D.巨浪
15.北极地区堪称“冰海霸王”的动物是( )
A.企鹅 B.北极狐 C.海豹 D.北极熊
二、解答题
16.2021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小华的爸爸是一位中国科学家,加入了科考活动。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对“南极科考”进行了研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设备】
(1)“雪龙2”号是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在冰厚1.5米加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极地海洋调查能力和效率。“雪龙”这个名字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你认为“雪”代表什么意思
【科考进程】
(2)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都选择在冬半年前往
【科考目标】
(3)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为什么南极地区被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4)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____。冰川的不断融化,使____等动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科考站点】
(5)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是度夏科考站。请依据图文材料信息,分析该考察站气温最低的原因
(6)小华爸爸到达目的地后,把所在考察站大致的经纬度(59°W,62°S)以微信的方式发给小华,应该为图示中的____站。
(7)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通风防积雪掩埋B.防紫外线辐射C.防潮湿D.防御动物侵袭
【考察成果】
(8)第37次科考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生活用品、科考设备和燃油等),并将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请说明把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
17.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站。
(2)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极地地区动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能很好地适应极地地区______环境。
(4)当我们遂宁市的中、小学放暑假时,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_现象(极昼或极夜)。
(5)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6)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_______。
A.为了保护科考人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海豹应予以猎杀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7)中山站在南极点的_______方向。
(8)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站。
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俨然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旅游者通常选择乘飞机先到南美洲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地区观光游玩。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高正式选址奠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任务,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南极地区分布有世界珍稀濒危生物,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A代表_________。图中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2)南极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有_____________,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选择在北半球冬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呼吁关于极地旅游不应“大力提倡”,而是要“严格限制”,理由是_________。
(4)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____,这对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_________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7.5极地地区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2.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1.C 2.D
【解析】1.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答案D。
【点睛】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为其主要生存手段。丘吉尔港附近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有利于北极熊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2020年4月24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工作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中科学家们发现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读“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4.南极部分地区积雪变成绿色和红色,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 )
A.人口减少 B.风力增强 C.气候变暖 D.洪涝频繁
【答案】3.D 4.C
【解析】3.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读图可知,五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年平均气温应该是最高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该现象与当地气候变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切相关。藻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会大量繁殖,这一现象表明南极地区气候变暖,C正确。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A错误。南极地区有风库之称,常年风大,B错误。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C。
【点睛】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越来越频繁。下图示意北极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B.位于西半球 C.经纬度是(0°,30°W) D.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我国黄河站考察队员( )
A.要面临“风库”的凶险 B.要忍受“冰雪高原”的极寒
C.可以和企鹅家族合影留念 D.致力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5.B 6.D
【解析】5.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可知,甲地经纬度为(60°N,30°W),位于西半球,C错误,B正确;甲地位于大西洋,不位于太平洋,A错误;甲地在北极圈以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6.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冷的地区,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北极地区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降水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不及南极地区大。南极地区代表动物企鹅,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熊。两极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保护。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
8.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 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 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
【答案】7.B 8.C
【解析】7.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航道沿线地区不能看到,故A错误;北极航道的开辟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故B正确;北极航道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7月前后,故C错误;北极航道提升了白令海峡的航运价值,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故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①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面积占四分之三,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错误;②是北美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故B错误;③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故C正确;①亚洲、②北美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③欧洲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无热带,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部分地区。北冰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被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所环绕。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 B.图中三个科考站都位于东半球
C.南极洲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 D.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10.关于我国科考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长城站是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站
C.发达国家有优先开发利用的权利 D.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
11.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面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来
C.可以大规模捕鲸,丰富食物资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12.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储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 )
A.煤炭 B.铁矿 C.石油和天然气 D.固体淡水
【答案】9.C 10.D 11.D 12.D
【分析】9.从图中看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南美洲,A错误;图中长城站位于西半球,B错误;南极洲平均降水量虽少,但因冰雪覆盖,水资源丰富,C正确;我们暑假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不适合科学考察,D错误。故选C。
10.从图中看,长城站没有位于南极圈以内,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长城站是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昆仑站是纬度最高的,B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开发利用南极,C错误;图中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11.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会破坏南极洲的生态环境,A错误;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不易大力开发,B错误;南极洲大规模捕鲸,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C错误;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D正确。故选D。
12.南极洲冰雪覆盖,固体淡水资源储量居各大洲首位,D正确;煤炭、铁矿、石油和天然气丰富,但不居首位,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极地区指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特征为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代表动物是企鹅。
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北冰洋沿岸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下图为一艘轮船从诺姆港到摩尔曼斯克港的航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诺姆港临近的地理分界线是(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4.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
A.暴风雪 B.冰山 C.严寒 D.巨浪
15.北极地区堪称“冰海霸王”的动物是( )
A.企鹅 B.北极狐 C.海豹 D.北极熊
【答案】13.D 14.B 15.D
【分析】13.读图可知,诺姆港临近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之间的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还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故选D。
14.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北极地区气温较高,冰川融化速度较快,海上多冰山漂浮,这对经此地的轮船来说,是最大的危险。故选B。此时是夏半年,不会暴风雪、严寒,巨浪的威胁没有冰山那么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和周围一些一陆地,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有“冰海霸王”之称;企鹅是南极地区代表动物,北极狐和海豹无论是体型和力量都不如北极熊,故选D。
【点睛】通常意义上的北极航道可分为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与北极点航道。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尽管拥有诸多优势,然而北冰洋地区特有的低温、风暴、磁暴与极昼极夜的气象特点为北极航行的安全增加了额外的难度。
二、解答题
16.2021年11月10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小华的爸爸是一位中国科学家,加入了科考活动。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对“南极科考”进行了研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察设备】
(1)“雪龙2”号是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在冰厚1.5米加雪厚0.2米的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极地海洋调查能力和效率。“雪龙”这个名字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你认为“雪”代表什么意思
【科考进程】
(2)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都选择在冬半年前往
【科考目标】
(3)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将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为什么南极地区被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4)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____。冰川的不断融化,使____等动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科考站点】
(5)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是度夏科考站。请依据图文材料信息,分析该考察站气温最低的原因
(6)小华爸爸到达目的地后,把所在考察站大致的经纬度(59°W,62°S)以微信的方式发给小华,应该为图示中的____站。
(7)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通风防积雪掩埋B.防紫外线辐射C.防潮湿D.防御动物侵袭
【考察成果】
(8)第37次科考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生活用品、科考设备和燃油等),并将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请说明把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
【答案】(1)南极的冰雪世界
(2)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们的冬半年是南极地区的夏半年,此时南极地区气温较高、白昼较长。
(3)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全球气候变暖 企鹅
(5)纬度最高;昆仑站海拔4087米,海拔最高。
(6) 长城站
(7)A
(8)南极洲气候寒冷,垃圾降解能力差,为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南极科考与南极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南北极的代表动物,极地地区的科学,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雪龙”号,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和组织者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科考队去南极科考的时间,一般都选在我国的冬半年,尤其是冬季,此时是南极地区最暖和的季节,白昼时间长,更加适宜科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南极地区被称为“科学考察的宝地”。
(4)由题干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可知,南北极的冰川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冰川不断融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仑站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昆仑站海拔4087米,海拔最高,因此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气温最低的是昆仑站。
(6)依据材料考察站大致的经纬度(59°W,62°S),该站的纬度62°S位于南极圈(66.5°S)以北,我国的南极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所以应该为图示中的长城站。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依据题意,故选A。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南极洲气候寒冷,垃圾降解能力差,为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
17.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站。
(2)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极地地区动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能很好地适应极地地区______环境。
(4)当我们遂宁市的中、小学放暑假时,南极地区会出现_______现象(极昼或极夜)。
(5)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 B.气候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6)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_______。
A.为了保护科考人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海豹应予以猎杀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7)中山站在南极点的_______方向。
(8)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_______站。
【答案】 长城站 顺时针 企鹅 皮毛厚 寒冷 极夜 B D 正北 黄河
【分析】本大题以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及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详解】(1)读南极地区图可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3)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是企鹅,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为适应极地地区寒冷的环境,动物一般具有皮毛厚的特征。
(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当遂宁市的中、小学放暑假时,北半球是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是冬季,南极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5)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北极地区冰盖面积缩小,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气候变暖,B正确;海啸、板块运动、注入的海水增多与冰盖面积缩小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6)为了保护科考人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海豹应予以猎杀,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这些都会造成南极地区环境破坏,A、B、C错误。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D正确;故选D。
(7)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站在南极点上,任何方向都是北方。因此可知,中山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8)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点睛】
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俨然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旅游者通常选择乘飞机先到南美洲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地区观光游玩。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高正式选址奠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任务,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南极地区分布有世界珍稀濒危生物,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A代表_________。图中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_________方向。
(2)南极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有_____________,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选择在北半球冬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呼吁关于极地旅游不应“大力提倡”,而是要“严格限制”,理由是_________。
(4)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____,这对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_________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大西洋 长城站 东北方向 酷寒、干燥、烈风 北半球的冬季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有极昼 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或保护极地原始的自然环境) 全球气候变暖 企鹅 降水量少、寒冷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层
【分析】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 720米,被称为冰雪高原。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荒漠。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A、B、C三个海洋中,A是有0°经线穿过的大西洋,图中我国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长城站是位于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
(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罗斯海新站之所以选择在北半球冬季奠基,因为此季节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高。
(3)之所以要严格限制去南极旅游,是要保护南极地区的最后一块净土,保护极地地区的原始环境。
(4)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减少,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加快导致,对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生存带来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降水量少、寒冷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层。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